【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

張先生查出了糖尿病,而且總是餐後血糖比較高,他就想:既然餐後血糖與吃了多少主食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每天主食定量,分成多次吃,餐後血糖是不是就不會高了?那麼,張先生的想法能實現嗎?

首先來看一下,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與血糖變化的關係。正常情況下,吃進去的主食經胃初消化後分批排送去小腸,其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入血成爲血糖,吸收的最高峯大約在進餐後30-60分鐘。與些同時,胰島細胞受到高血糖的刺激開始增加胰島素的分泌量,促進血糖的利用來降低血糖。

糖尿病人由於胰島細胞受損,對高血糖的反應能力下降,不能及時分泌出足夠的胰島素來降低升高的血糖,因此少吃主食,理論上降低了血糖升高幅度,但對胰島細胞尚存在一定分泌功能的患者來說,並沒有減輕多少胰島細胞分泌負荷,隨着進餐60分鐘後食物消化吸收的逐漸完成,血糖升高幅度不斷下降,實際上吃的過少對降低餐後2小時血糖的幫助有限。

此時如果很快又再一次進餐主食,血糖便再次升高,對胰島細胞的刺激繼續延續,原本應當暫時“忙裏偷閒”的胰島細胞持續工作,得不到應有休整,就像人體隨晝夜的更替有自然的生理節律一樣,長此以往反而對胰島細胞或多或少會帶來負面影響。

何況把一日餐變爲一日五餐甚至六餐,很多人不僅難以做到,且可能會有飢餓感發生,從而對控制飲食帶來難度。所以,一般情況下,糖尿病人沒有必要把主食分成多餐來吃,只要做到三餐定時定量就可以對控制血糖帶來幫助。

但實際生活中,確實有糖尿病患者被告知要採取少食多餐方法控制飲食,這又是爲什麼呢?

這是因爲患者本身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極其不穩定,分泌量忽大忽小,特別是在未進餐時分泌量大,造成餐前低血糖頻頻發生;當進餐後血糖升高時,胰島細胞的分泌功能反而受到了抑制,胰島素分泌不能及時跟進,使得餐後血糖居高不下。此時就需要採取少食多餐的方法,儘可能減輕對胰島細胞的刺激,儘可能降低其不穩定性,儘可能避免血糖的大幅波動,這種情況稱爲脆性糖尿病。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也經常遇到,就是患者胰島素分泌高峯延遲,簡單地說就是進餐後血糖處於最高峯時,胰島素細胞反應遲鈍不同同步達到分泌高峯,分泌高峯可能延後半小時、一小時甚至更多,結果便導致了每餐前都有低血糖的發生,這類患者需要在兩餐間加餐或採取少食多餐的方法來改善,這種情況稱爲胰島素分泌延遲。

綜上所述,少食多餐對糖尿病人來說要因人而異,並非適用於所有人,更不能代替降糖藥的作用。對大多數糖尿病患者來說,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日三餐定時定量才更有助於糖尿病的控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