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2016年6月荣幸经台中市立声晖邀约排版兼绘制封面设计,感谢对方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


以前持笔的过程中,曾想过这样问题:

「如何在静态创作表达听障的主题?」
 

我不会手语,一直都是读唇和口语沟通,若有艰涩字汇则用手写或打字来接收。
这点足以让总想很多的自己往自我认同矛盾去想,我既不会听障的语言,又不如听人能够听得流畅,那么我到底是什么?
那时我认为,处在这两种不同环境的交界线上,为了归属感必须要作出选择,想而当然这一路上都是矛盾,我不像你,又不像他,那我要怎么办好呢?
 

没有答案,这只是旅途上的一个事件。

我将听障的语言束缚在非手语不可,或耳朵、助听器类似符号,凡是看过他人如何创作呈现声音都会印在我的脑海里,只为了如果这样做能够轻易强烈呈现这主题,却没问过自己是怎么想的。
老实说,我什么都没有想,我只是单纯喜欢图文搭配、自学排版的成就感、找出中意的颜色组合,不腻地沉溺在每个笔触之间,偶尔投递「啊好漂亮啊,这颜色好温柔很棒,虽然有点害羞可是…还是很喜欢。」之类的想法在这幅画上,加以简单排版设计的点缀……整个过程都很自由,我很喜欢。
 

离题了,基本上鲜少进行相关主题的设计过。
而这次案子能让我放手去做只有满满的感谢可言,如有兴趣可到台中市声晖协进会自行取阅。

(最后更新:2017/04/2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