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落乌堤

  功能机时代,手机的核心功能是能打电话,能发短信。

  智能机时代,手机的核心功能除了打电话,其他的边界已经变得很模糊了。

  从单一的功能到复杂的内容分发,手机从工具变成了身体的一部分——手的延伸。

  手机无疑是这个星球上集成度最高的科技产品之一,而不仅仅是组装而已。

  财经无忌通过对现代手机的一些解读,聊聊那些手机中是噱头,还是硬核的设计及功能。

  01

  摄像头从来都是噱头

  莱卡镜头非真正意义上的莱卡出品。

  2018年3月27日,华为在法国巴黎举行发布会,正式推出P20系列。镜头主打的概念是“徕卡双摄”+“AI摄影大师”。

  徕卡双摄是指华为P20手机的摄像头镜头通过了德国光学镜头公司徕卡的认证。

  而最先开启和光学镜头公司合作的厂商,是诺基亚。

  诺基亚是手机高像素摄像头的开始,就一直与卡尔·蔡司(Carl Zeiss AG)合作,华为只是个跟随者而已。

  如果说诺基亚与蔡司的合作是强强联合,那么华为初代的徕卡认证,则更多的被认为是商业行为,以徕卡的品牌作为市场推广的一个亮点,来搭配和销售产品。

  除了这两家,还有斯奈德与三星的合作,索尼自家的Cyber shot也是这种模式。

  我们不能说这种认证有没有一定作用,但是有几点应该要说明一下:

  首先,得了解到这些光学镜头公司与手机厂商的合作模式,是通过认证,也可能是合作研发,但是不是光学镜头公司提供生产出来的成品。

  也就是说,诺基亚与蔡司合作的镜头,可能是诺基亚自己研发的,也可能是诺基亚与蔡司共同研发的。

  然后诺基亚找到一家公司把镜头生产出来,然后由蔡司来进行检验及打上蔡司的认证标志——对,蔡司并没有为诺基亚生产镜头,市面上的蔡司镜头(包括徕卡镜头、斯奈德镜头等)和手机搭载的认证镜头,他不是一个概念,比如徕卡的镜头,基本上都是五位数的零售价起,要是这么颗镜头放到手机上,不是简单的几千块可以买到的。

  诺基亚的卡尔蔡司认证

  再说简单点:认证就是说符合认证公司的工艺标准和生产流程,并不是由提供认证服务的公司进行设计、生产的,实际上这些认证的产品,甚至,连贴牌都不是。

  很多科技媒体评测中谈到的色散、边缘解析力劣化,还有 color shading,其实都是几何像差的组成部分。

  所以搞什么非球面镜片、高折射率低色散玻璃,都是在对这些问题做深入,而手机更紧凑的镜头,在用料设计方面和相机又有不同。

  手机镜头的具体设计、制造过程中,对于散光、鬼影和光斑的控制以及相片的信号处理到后期调色,“蔡司认证”“徕卡认证”大致上应该就是对这些问题的背书,但在普通消费用户领域真没必要玩得这么高端,更何况在不涉及光学变焦的情况下,镜头的设计难度也没那么高。

  02

  性能过剩的跑分

  每一次新手机发布会上,跑分一直是厂商们重点描述的,雷布斯尤其擅长。

  安兔兔,又名“雷兔兔”,手机评测领域的跑分软件,市场占有率在鲁大师之上很多很多。

  无论是Android手机还是iOS手机,安兔兔的跑分,成为手机行业销售的噱头,十足的噱头,并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那么安兔兔为什么又叫“雷兔兔”呢?因为雷军入主了安兔兔。

  于是,安兔兔天然的成为了Android手机的优化和跑分标杆软件——安兔兔的宣传就是“不服跑个分”。

  首先,安兔兔跑分性质,符合手机行业,理工男设计师的参数党的关心。

  当各种Android手机出来后,人们开始关注所谓的跑分。跑分的目的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估计是没有几个人关心的。

  在手机性能过剩的今天,安兔兔的这种跑分行为,除了对参数进行解读之外,实质是没有任何参考作用的。

  其次,手机行业组件参数化起源在哪里?小米。

  在小米未发布手机之前,极少有人关心组件参数。

  包括当时的巨头诺基亚和新晋巨头苹果,而小米之后,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开始将组件参数具体化,明确化。

  用的是什么处理器,是哪个版本的操作系统,是什么GPU,什么屏幕,什么内存等等不一而足,组件的参数化,迎合了一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第三,跑分软件的目的是什么?是指导市场购买么?

  不是的,更重要的是,diss友商。

  在手机参数化之后,跑分软件兴起之后,市场上多了很多不正之风,比如“低配高价”的OPPO及VIVO,比如GPU不行的华为荣耀,比如内存不行的华为等等。

  这些问题有没有,存不存在其实是不言而喻的,估计行业内都知道,但是你一个跑分软件跑个分,就给一个品牌定位了是“低配高价”还是GPU不行,谁给你的评判标准,分数是怎么来的?是不是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是不是被一些心怀鬼胎的公司利用来打击友商?

  我想,一个没有什么意义的跑分,拿来问别人服不服,为什么不先问自己公正不公正。

  第四、从非专业角度来看,比如安兔兔的评测标准主要有4项,分别是CPU、GPU、UX及MEM,其中CPU、GPU大家都知道,UX也不难理解,MEM的RAM及ROM分数也不难,那么安兔兔分数的权重在哪里呢?

  对,就是CPU。何况,安兔兔被爆对部分机型进行负优化,这才是他存在的最大风险。

  安兔兔的跑分榜(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啊!)

  和安兔兔跑分一样的,还有一个DXO评测,这个是相对于手机摄像头的,分为图片和视频两个部分,其中屠榜的是华为mate系列手机和P系列手机的最新型号。

  从华为P10开始,搭载徕卡认证的摄像头的华为手机,一直在榜首。

  DXO排名

  对于以拍照见长的OPPO,基本上没有出现在DXO的榜单上面过,至于OPPO的兄弟公司VIVO,对拍照更是谜一般的迷恋,问题是VIVO的产品也没有出现在DXO的榜单上过。

  那么问题来了,OPPO及VIVO的手机,相机不行么?那可未必。

  首先,OPPO的5倍无损变焦及即将推出的10倍无损变焦都是行业内领先的,甚至是首发的。其次OPPO的潜望式摄像头结构,有效的处理了光的作用。

  那么OPPO的产品,在DXO这里就这么不受待见么?

  所以,OPPO的KOL沈义人,直接微博问话了。

  而此之前,雷军将小米9的DXO排行,吹的神乎其神,自拍前三,综合前三,视频第一等等等等,难道在摄像头方面没有什么积淀,整合供应链成像技术,收购美图成像算法的小米,比OPPO牛逼么?不见得。

  所以说,屠榜不屠榜,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好产品。

  搭载徕卡认证镜头的,不一定比自己有传感器的三星厉害,有蔡司认证的,不一定比苹果的单摄像头好。谷歌PLIX3手机,一直一颗摄像头,难道谷歌的成像能力就不行了?

  03

  不可拆卸及更换电池

  电池,手机工作的核心动力,关系到任何手机功能。

  iPhone自诞生之初就一直采用不可拆卸电池,开智能手机采用不可拆卸电池的先河。

  从此以后,手机电池的不可拆卸,成为了手机设计的方向之一。

  可拆卸及更换电池的手机

  诚然,不可拆卸及更换电池,对于手机来说有先天的设计优势,比如很明显能节省空间,不可拆卸设计的话,就不用设计保护等级较高的外壳。

  而且多块电池就可以根据电子设备内空间的情况任意布置,而不是非要做成矩形等易携的形状;可以更方便的提高设备的IP等级,防水防尘更好。

  避免用户使用第三方电池造成自燃、爆炸等事故而影响产品形象;可以避免频繁拆卸造成电极接触点处接触电阻增大,提高电池效率。

  但是不可拆卸及更换的电池,也有先天的缺陷。

  首先,电池是手机里面最大的消耗品,是利用电化学原理释放电能的化学品,内部的材料皆为消耗品,表现在容量寿命不可避免的衰减,甚至短路损坏。

  目前锂电池容量已经很大,在平均每天一充情况下,属于大电流放电,一年期寿命下降比传统手机还快。而电子产品其他器件耐用性极高。

  利用这不对称性,以电池寿命短板造成木桶效应,加速整体手机老化。

  加速手机老化,意味着换机需求更大。

  在可更换电池的情况下,手机电池老化,只需要换块电池,又可以再战几年。

  锂电池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容量会逐步的减少。一般是充放电300-800个循环后,电芯容量会衰减至初始容量80%左右 (该过程不可逆转) 。

  这就是大部分手机在使用一年后,待机时间明显变短的原因。

  其次,对电池进行强制消费,即通过售后,对手机电池进行更换为原装电池,这个利润是极高的,二期厂家直接获利。

  并通过更换原装电池,对品牌手机线下实体店维修利润也有较大提高。

  在原厂的售后服务之外,还有各种外接电源,比如充电宝等,不可更换电池,直接带动了充电宝这一产业。

  第三、用户的被动接受,别扯什么轻薄,也别扯什么防水防尘,实际上不是搞机的用户,是不怎么关注这些的。

  最多的是关注续航能力,一天一充还要用得战战兢兢,时时刻刻担心看完这部电影手机就没电了,那还得了。

  如果,可更换呢?关机,下后盖,换电池,装后盖,开机。

  功能机及智能手机初期的动作,不见得多不好看。

  所以说,国内厂商大多数跟风,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就做什么,白白浪费了差异化需求竞争,为了手机薄个一两毫米,牺牲了用户的体验,这种事情有意义么?没有的。

  数据来源 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

  04

  尾声

  手机已经成为手的延伸之后,对于配色、镜头、耳机及电池等设计,确实越来越重要。

  尤其是耳机及电池。

  3.5mm耳机口竟然在2019年成为旗舰手机的卖点之一,这个在多年以前,是标配啊。你用Type C可以,那请给我一个不要转接线,可以一边充电一边听歌的解决方案。

  至于电池,各大厂商也就华为旗舰对电池不妥协了,一直保证4000+mha的典型值容量。米酒苹果之流的就算了。

  希望电池、3.5mm耳机等,慢慢回归主流,成为标配。至于耳机,你不用送,我还是可以自己选购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