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鼠小弟

最近能讓南方的同學心裏稍微平衡一下的一件事應該是—帝都供暖季結束了!

雖然供暖問題一直是南北方朋友在爭論的,但對於廣大喫貨來說,食物的甜鹹之爭可能顯得更重要,比如西紅柿雞蛋到底是放糖還是放鹽、端午的鹹肉糉和甜棗糉到底誰正宗,而豆腐腦的甜鹹之爭可以說是經久不衰的經典“戰爭”,南北方樂此不疲。

“無辜”的豆腐腦

關於豆腐腦應該是甜還是鹹的問題咱們可以先放一放,不妨先看看這豆腐腦是怎麼來的。

豆腐腦咋做的?

從傳說中劉安發明瞭豆腐到現在,豆腐的製作工藝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一般是經過泡豆、磨漿、加熱、點兌、成型等一系列工序製成,在點兌的步驟中使用的凝固劑不同會生產出來的豆腐質地、口感也不太一樣。

引起爭議的豆腐腦就是製作豆腐時的中間產物。

製作豆腐時,在豆漿中加入凝固劑,豆漿開始產生沉澱,再繼續凝固就形成了豆腐腦,潔白嫩滑。

豆腐腦再進一步脫水成型就是豆腐了,可以說,豆腐腦是水嫩嫩年輕態的豆腐。

豆腐腦、豆花和老豆腐

豆腐腦有些地方叫做豆腐佬、豆腐花、豆腐生,不過更多的地方稱爲豆花。

關於豆腐腦和豆花的叫法可能有些爭議,有人說豆腐腦和豆花是兩種東西。

他們認爲點了凝固劑的豆漿沉澱凝結過程中先形成的豆腐腦,含水量最大,再繼續凝固就形成了豆花,相比豆腐腦,豆花相對會硬一點點。

實際上這裏的豆腐腦和豆花只是凝結的程度不同,質地略有區分而已,嚴格來說沒什麼區別。

華北地區有一種老豆腐,用滷水作爲凝固劑,質地介於豆腐腦和豆腐之間。如果一定要說區別的話,老豆腐質地比較硬,可以用筷子夾起不易碎,而豆腐腦只能用勺舀。不過像山東一些地方也會把豆腐腦稱爲老豆腐。

老豆腐的喫法和涼拌豆腐有些像,拌上醬料、蔥、香菜之類的調料一起喫。

爲什麼說豆腐腦本身是“無辜”的呢?那是因爲不管什麼樣質地的豆腐腦製作出來除了豆香味之外,是沒有其他味道的,至於甜鹹之爭與豆腐腦本身沒啥關係呢。

豆腐腦的甜鹹之爭

“南甜北鹹”一直是豆腐腦之爭各方所持的基本觀點,這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北方冬季寒冷乾燥,在人類還未進化到可以通過大棚在冬天種植蔬菜和大規模“南菜北調”之前,“醃製”蔬菜是冬天北方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菜之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喜歡喫鹹的習慣;而光照和雨水充沛,氣候溫暖的南方,生產果蔬和甘蔗,所以漸漸養成了食用“糖類”食品的口味,這在衆多的南方菜系中都體現得淋漓盡致。

具體到豆腐腦這件事上,除了口味習慣之外,還與點豆腐的凝固劑有關。北方傳統點豆腐用的滷水,豆腐腦質地相對粗糙,味道有點發苦,用鹹鹵或調料來中和一下更好。

南方豆腐腦製作多用石膏,豆腐腦質地細膩爽滑,糖水搭配更顯美味。

另外,北方的鹹豆腐腦一般是作爲早餐小喫居多,而南方豆花多作爲甜品出現,什麼時候喫都行。

不過,南甜北鹹的區分也不太嚴謹,像四川、湖北、雲貴、福建等一些南方地區也會喫鹹豆腐腦的。

鹹派豆腐腦

鹹豆腐腦一般早餐時喫,搭配燒餅、油條之類的麪食一起食用。

鹹豆腐腦也分爲滷汁派和調料派

《故都食物百詠》 中稱:“豆腐新鮮滷汁肥,一甌雋味趁朝暉。分明細嫩真同腦,食罷居然鼓腹舊。”

滷汁派的豆腐腦的滷汁一般是雞湯、豬牛羊肉湯搭配一些食材熬煮勾芡至黏糊狀淋在豆腐腦上來喫,必不可少的食材有黃花菜、蘑菇、木耳等,也有加入肉臊的。

河南一些地方還直接用胡辣湯當滷做成“兩摻”豆腐腦;福建一些地方會用滷肉的湯汁爲滷淋入豆腐腦中,香味更濃鬱。

喫滷汁豆腐腦的話最好還要搭配點調味料,常見的有韭菜花、蒜汁、辣椒油、胡椒粉之類,這能讓豆腐腦味道更醇厚。

調料派豆腐腦以其豐富的調味料而出名,包括鹹蘿蔔乾、海米、醬油、鹽、辣椒油、炸黃豆、花生碎、香菜碎、芹菜丁等,口感豐富、味道多元。

甜派豆腐腦

甜派豆腐腦更像是甜品,閒來無事來上一碗,甜潤可口,很滿足。

最傳統的甜派豆腐腦就是直接撒上紅、白糖或者淋上紅、白糖漿水,簡單又滋潤。

再創新一些的就可以發揮創意了,芝麻糊、豆漿、椰奶、巧克力、果汁、蜜豆來者不拒,甜美開胃

所以,甜鹹黨咱們握手言和吧,以後早晨喝碗鹹豆腐腦當早餐,午後喝一碗甜豆花做甜品,生活美美噠!

不過,不管是鹹還是甜,在喫豆腐腦的時候,儘量還是用勺子稍微攪拌一下,再撇着或者舀着喫,千萬不要攪拌得太碎,湯汁“瀉”掉失去了粘稠感就不太好喫了。

PS,如果有時間的話也可以自己在家做豆腐腦,還挺有意思。

黃豆、水和葡萄糖內脂按照100:1000:3的質量準備;

黃豆浸泡一夜與水混合用豆漿機打成豆漿;

豆漿入鍋小火加熱至沸騰,撇去浮沫,倒出稍微晾涼一下;

內脂用20毫升溫水化開,倒入豆漿中,稍微攪拌一下,蓋上蓋子保溫;

大概20分鐘左右就好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