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

老君曰: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道者,

有清有浊,有动有静;

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

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

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

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

执著之者,不名道德。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

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

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太上感应、道祖慈悲

太上老君志心皈命礼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万亿重之梵气。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

《清静经》全名为《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大约成书于唐代,收录于《正统道藏》洞神部。被视为道教在心性修练上的法宝。是道教徒日常持诵的功课经之一。此经是三国时葛玄受之于东华帝君,观其旨要,乃发挥老子清静无为思想,以之指导心性修养。

《清静经》约四百字。篇幅虽短,内容却很丰富。它首先阐释无形、无情、无名的大道,具有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的功能;「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阐明「道有清、浊、动、静」。

接著说明:经文中载述三个层次的心法,首先,人必须澄心遣欲以致清静,因此对心、形、物三者,唯见于空。其次,“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进入空有不异、不即不离的中观见地,得到诸法清静、常应常静的“常清静”。最后,降本流末,助化众生,学习“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的无限充实与动力,达到去掉一切贪求、妄想与烦恼,实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的证悟。

常念清静经有助于内观心性,遣除心念,修心悟道,去除一切牵累而达到彻底了悟的精神境界。

令人不再烦恼的「太上清静经」

《清静经》全名为《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大约成书于唐代,收录于《正统道藏》洞神部。被视为道教在心性修练上的法宝。是道教徒日常持诵的功课经之一。此经是三国时葛玄受之于东华帝君,观其旨要,乃发挥老子清静无为思想,以之指导心性修养。

《清静经》约四百字。篇幅虽短,内容却很丰富。它首先阐释无形、无情、无名的大道,具有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的功能;「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阐明「道有清、浊、动、静」。

接著说明:经文中载述三个层次的心法,首先,人必须澄心遣欲以致清静,因此对心、形、物三者,唯见于空。其次,“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进入空有不异、不即不离的中观见地,得到诸法清静、常应常静的“常清静”。最后,降本流末,助化众生,学习“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的无限充实与动力,达到去掉一切贪求、妄想与烦恼,实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的证悟。

常念清静经有助于内观心性,遣除心念,修心悟道,去除一切牵累而达到彻底了悟的精神境界。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