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Encanta España 历史: 伊比利半岛简史

  

 本文提供西班牙中古时期以前以及伊比利半岛基本历史。

本文的地图,均来自维基百科(Wiki)(若不慎侵权,烦请告知。)

 


1_Iberia_300BC.png

图:西元前300年,伊比利半岛上的种族分布:

西北粉红色是最早期的印欧语系民族。中央及西部淡米色,为欧洲原住民Celtics(从莱茵河一带向西移动,部分来到此地)。伊比利人(多半是东地中海移民)占据东部及东南部,西南部点状为希腊移民,西南部浅青色(沿guadalquivir 河)是义大利半岛移民。北部绿色部分庇里牛斯山麓是法国西南阿基坦地区的民族。东北海岸有希腊殖民的海港,东南则有些地中海海民腓尼基、北非迦太基的殖民港口。

 

Rutas_comerciales_fenicias.png

图:腓尼基人贸易经商拓展图

腓尼基根据地在今日黎巴嫩西部(西顿、泰罗等城邦),其地以东都是西亚强悍的民族,威胁其安全,但凭借著西边山麓遍布高大杉木制成大船,让海民得以纵横整个地中海沿岸。他们只对贸易有兴趣,所以只开拓各沿海港口,以便进行贸易,很少深入内地,例外是北非今日突尼西亚一带,他们在那里扎根建立迦太基的殖民地,日渐壮大后,在争夺地中海岛屿过程与希腊冲突,希腊向罗马求援,经过三次布匿战争,整个迦太基遭罗马帝国屠城并灭国。

 

腓尼基、迦太基的触角也曾伸展到伊比利半岛的东南海港,建立了一些殖民港口。

2_Iberia_218-217BC.png

图: 西元前217年迦太基控制半岛

 

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伊比利半岛泰半在迦太基控制中。著名的汉尼拔将军由此率兵士及大象经由法国等地越过阿尔卑斯山突袭罗马,初期获得大胜。

然最终仍不敌罗马。第三次布匿战争后罗马在迦太基屠城灭国,更在地上撒盐巴让该地寸草不生!!!   从此北非以及伊比利半岛纳入罗马帝国版图。

 

4_tetrarchia_Diocletianus.PNG

上图:  继迦太基后,罗马帝国统治了伊比利半岛近6个世纪。

皇帝戴克里先任内,为管理方便将家大业大的罗马帝国分成东西两帝国共四位皇帝(奥古斯都与凯萨正副皇帝),称 tetrarchy. 为东西罗马帝国分治埋下伏笔。

 

5_Iberia_409-429.png

上图:  5世纪初,日耳曼汪达尔人及中东(古叙利亚一带)阿兰人占据半岛大部分

西元2-3世纪起,原本在波罗的海一带的日耳曼人,向南移动来到莱因河、多瑙河一带。后来里海附近的东哥徳人受到匈奴压迫,引起连锁效应,日耳曼"蛮族"开始向西罗马境内迁徙。其中一支汪达尔人来到伊比利半岛,后来为西哥德人赶往北非,于429年占领今北非突尼西亚一带,建立了汪达尔王国。 这支民族多次洗劫罗马等地,6世纪时为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所灭。

汪达尔人非常没有纪律,他们四处劫掠破坏,因此,英文的 vandalism 是个不太好的称呼。

 

古叙利亚指广义的中东、阿拉伯半岛、安那托利亚一带,在距今3000年以前,阿兰文是当时统一语言。 阿兰人咸信是来自古叙利亚附近闪族一支

 

6_Iberia_586.png

上图: 六世纪时,除了东南部为拜占廷帝国领土外,西哥德人统治了伊比利半岛。 定都于托雷多。

 

Conquista de Califato de Omeya.png

上图:  六、七世纪时开始,回教大肆扩张领土,711年攻入伊比利半岛时达到顶点。直到732年都尔战役(现今阿基坦与布列塔尼交界处 Tours and Pointier),被法兰克王国卡洛林家族的宫相查理.马特尔所击败,退回庇里牛斯山以南。 (卡洛林家族于751年建立卡洛林王朝,800年时查理曼大帝被教皇加冕,变成"日耳曼人的西罗马帝国",分封的结果加上2个条约后,演变为今日的法国、义大利与德国国土)

  632年先知穆罕默德过世时,阿拉伯人已控制阿拉伯半岛。

  661年四位哈里发时代,陆续征服了埃及、中东与现今伊拉克等地

  750年以前,倭马亚王朝(都大马士革)发动"大征服运动" Conquista,夺取了西北非、伊朗什叶派地盘,并派兵进入伊比利半岛

 

Conquistaislamicapeninsula2.png

上图: 711年倭马亚王朝派遣万余名北非柏柏人及500多个阿拉伯人越过直布罗陀海峡进攻 伊比利半岛。因为互争王位而内忧外患的西哥德王朝很快兵败如山倒,西哥德灭亡,短短十几年半岛全入穆斯林之手。

 

"摩尔人"兵锋越过庇里牛斯山,直达法国东南Narbon (一个海边小渔村,我去过当地吃海鲜),全欧震动

 

7_Iberian_Peninsula_750AD.png

上图: 大征服运动时,伊比利半岛上基督教文明只剩下 Cantábrica (山脉 cordillera) 山区的 Asturia 王国

国都大马士革的倭马亚王朝(Califato Omeya)哈里发派遣总督来管理此地,负责管理来自叙利亚、北非以及皈依信徒的移民课税问题,并信心满满准备北上与日耳曼民族法兰克人(当时为481年克洛维 Clovis建立的墨洛温王朝)一决雌雄。

 

Coras_del_Emirato_de_Córdoba.svg.png

上图:  756年以后 后倭马亚王国领地,北方是基督教的里昂王国,庇里牛斯山下则为法兰克人卡洛林王朝占据

      西元750年,倭马亚王朝国内因于阿拉伯人特权,引发其他后来皈依的穆斯林不满,以致于当大征服运动未能再攻取得更多土地来封赏时, 让承担高额税赋的非阿拉伯人穆斯林对此不满来到极点,于是阿巴斯家族联合什叶派推翻了大马士革的倭马亚哈里发国,取消阿拉伯人特权,改革为对所有穆斯林较公平的政治制度,改元阿巴斯哈里发国(伊斯兰帝国),定都巴格达,使用旗帜多为黑色,中国史称"黑衣大食"。 阿巴斯王朝对于倭马亚家族成员赶尽杀绝,仅存的王子逃到伊比利半岛,于756年脱离阿巴斯王朝"独立",号 Emirate of Cordoba 哥多华王国(酋长国或公国),史称"后倭马亚王朝",中国史称"白衣大食"。

 

8_iberia_1000AD_Al_Andalus_%26;_Christian_Kingdoms.png

上图: 西元1000年哥多华哈里发国的领地("后倭马亚王朝"),北方山区有多个基督教王国与之拉锯争夺领地

     先前倭马亚与阿巴斯王朝都是逊尼派。十世纪 909年,伊斯兰什叶派首领在突尼西亚法蒂玛阿里的后裔自居,自称哈里发 "法蒂玛王朝"。之后占领摩洛哥与埃及,统治整个北非。为什叶派所建立的"哈里发国"(伊玛目为什叶派宗教领袖),史称"绿衣大食"(因为是莫罕默德血脉,故用绿色)。受此刺激与威胁,哥多华不甘只当个 Emir (政治领袖),自封为加里发(宗教领袖),改称"哥多华加里发国"。定都哥多华。

9_iberia_Taifas_en_1080.png

上图:  西元10801年之泰法诸国 (Reinos Taifas)

      哥多华加里发国没维持多久就崩盘被推翻,成为独立的30多个国家,此阶段称为泰法诸国 Reinos Taifas。这些国家虽都是穆斯林,然彼此争斗激烈,甚至与北方基督教国或是北非法蒂玛王朝勾结、联盟,互相对抗的结果,注定了被北方基督教 各个击破,reconquista 成功的命运。

 

Reino_de_Granada.png

上图: 15世纪时伊比利半岛硕果仅存的格拉那达王国,局限东南一角

北方展开Reconquista 运动,几个大天主教国逐渐合并、强大,遂一步步收复失土,到了1492年时,整个西班牙回归基督教文明。

 

历史见证

1. 阿拉伯文化引进伊比利半岛

     中东与北非移民带来灌溉技术与东方作物,例如,棉花、甘蔗、稻米、柑橘、桃、石榴、番红花。  间接促进了纤维工业与造纸业。

     哥多华及托雷多保存了大量欧洲黑暗时期以前的知识(当时被翻译成阿拉伯文)。 后来"收复失地"之后,这些大量文献又被翻译为拉丁文,对日后文艺复兴与科学大跃进功不可没。

 

 

2. 对西班牙语的影响

 

      来自阿拉伯语的字汇(点我)

 

 

3. 摩尔式建筑

    特色: 各种拱形结构(马蹄拱柱、voussoir etc.)、 muguanas( 钟乳形饰;蜂窝拱;立体挑出蜂窝状装饰)、圆顶、庭园、磁砖艺术、阿拉伯文书法等

 

    摩尔式建筑(点我)

 

REturn sign    (回西班牙12日目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