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臺喜歡的車,最尷尬的不是買不起,而是買得起的時候,不敢買。這就是一個沃爾沃粉絲,面對一臺心儀新車時的感受。

旗艦轎車S90 2017年1月上市,一年之後終端優惠達到了7萬,不久之後突破了10萬、12萬,入門門檻跌破28萬。

XC60的情況稍微好點,2017年年底上市,主流優惠幅度在8-9萬,因為T4版很少看到,所以入門門檻還基本守住了30萬的底線。

以價換量的結果,是2018年沃爾沃實現全球首次突破60萬臺,連續五年突破銷量紀錄,在中國的銷量(包括進口)達到13.1萬臺,同比增長了14.1%。形勢看起來還不錯,但過去這一年,人們討論的並不是沃爾沃銷量的增長,而是:

「沃爾沃為什麼不保值?」「沃爾沃算不算豪華品牌?」「沃爾沃為什麼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一句話:沃爾沃賣得更多了,但品牌玩兒砸了。

沃爾沃的降價不是撤退,是潰敗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沃爾沃品牌貶值,就是以價換量的政策導致的,任何一個豪華品牌,一旦開始用優惠換銷量,對品牌就會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只是沃爾沃的降價,來得太兇了點。

譬如行政級豪華轎車跌至30萬左右,老奧迪A6L就這麼幹過,而且在換代之前,A6L的主要銷量就是靠低配入門版的35 TFSI保持的。當人們習慣了30萬出頭買A6L之後,這款車乃至整個奧迪品牌的溢價力就已經垮掉了。換代之後的新A6L,月均銷量從之前的1萬+腰斬到了6千上下,相當於5系、E級這兩個老對手的一半。

沃爾沃玩兒得更狠,S90換代迄今不過兩年半,門檻比老A6L換代前還要低,換代一年半,折扣也跌到了8折以下。汽車價格逐年降低是常態,如果跌幅控制在半年1、2萬,一年2、3萬,那麼對品牌的影響就在可控程度內,老車主接受度也很高。

而沃爾沃新車的降價,卻像開閘泄洪一樣一瀉千里,看不到底。第一批入手的老車主,一年之後手裡的車就貶值近一半,完全不可控。這種情況不但讓老車主難以接受,正在觀望的潛在客戶,反而會更加謹慎,因為不知道未來會不會繼續跌價,就不敢輕易出手。

以價換量沒問題,大幅降價也沒問題,二線豪華品牌在國內的生存環境很差,不降價面臨的可能就不止是銷量下滑,而是生死存亡。就像二戰時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有節奏的撤退是為了保留生力軍,為以後的翻盤保存實力。但如果一場撤退演變成一場潰逃,那失掉的就不僅僅是軍心,更是翻盤的底氣了。

沃爾沃這種無節奏、無底線的降價,就是一場潰敗。除了新旗艦S90跌破28萬以外,S60L作為入門級轎車,T3版本一度跌破了15萬,已經是不折不扣的「骨折甩賣」了。

作為一個沃爾沃粉絲,我在體驗過XC40國產版之後,雖然情感上非常動心,但理智告訴我,這款車在降價5萬元之前是絕對不能貿然出手的。做到這個地步,沃爾沃在國內確實算得上做爛了。而一個品牌的垮掉,要麼是營銷問題,要麼是產品問題,要麼是營銷與產品都出了問題。有人曾說沃爾沃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沃爾沃的手裡,真的握著一手好牌嗎?

沃爾沃敗於產品?你走偏了

首先我們要說清楚一個問題:一個車企賣得不好=產品不好;一個豪華品牌賣不上價格=產品不行導致品牌不行。這兩種邏輯,是很多人覺得沃爾沃越做越差的原因,這樣的看法是片面的,很容易就可以戳破——你看看沃爾沃在中國以外、特別是歐洲市場的銷量就行了。在中國賣不好就等於產品不好的話,那麼同樣的車在歐洲能賣好,又能證明什麼呢?

這個問題也可以用其它品牌來反證。例如大眾在國內非常強勢,但是在美國市場,銷量和議價能力都在豐田、本田之下,銷量甚至還比不上國內三線品牌斯巴魯。結閤中美市場來看,大眾的產品到底是好還是壞?

所以,分析沃爾沃在國內的現狀,一定要謹慎那些直接和產品力掛鉤的理論。在歐洲以及日本,沃爾沃都是年度車型獲獎者的常客,這是成熟發達汽車市場的專業人士評選出的結果,能獲這種獎項的,絕不是平庸之輩。

現在再具體聊聊沃爾沃的產品力。大家對沃爾沃產品的主要吐槽有兩點,一是身為豪華品牌,從XC90到S90,最大的發動機,只有四缸2.0T版,沒有V6、V8大排量的豪華屬性。

對於性能粉來說,這一點確實會有影響,但沃爾沃能否賣好與此無關,因為沃爾沃的主銷區間是50萬以內的市場,而當前50萬以內,不管是BBA還是雷克薩斯、英菲尼迪、謳歌、林肯,95%以上的銷量都是由四缸車型貢獻的。你可以因為沃爾沃沒有六缸、八缸而不買50萬以上的沃爾沃車型,但如果你預算原本就在50萬以內,沃爾沃有沒有大排量,與你無關。

第二點,是有些人認為沃爾沃只有前驅車型,而縱置後驅纔是豪華品牌的基本配置。這個特性確實是部分人不選擇沃爾沃的原因,但沃爾沃能不能賣好,以及算不算豪華車,同樣與此無關。

原因也很簡單:溢價能力和4S店盈利能力已經超越BBA、長期需要加價提車的雷克薩斯,從UX、NX到ES、RX,都是橫置發動機前驅架構的車型,但現在有誰敢說雷克薩斯不是豪華品牌?

說明白這兩點,不是要給沃爾沃說好話,而是要撇清楚一個道理:沃爾沃賣得好不好,算不算豪華品牌,產品力與豪華屬性並不是決定性因素。你可以說沃爾沃的產品不適閤中國市場,也可以說中國人不認同沃爾沃的豪華理念,但單單以中國市場的現狀,來判定沃爾沃產品力差、豪華屬性不強,那就完全走偏了。

實際上,50萬以內的市場,沃爾沃各款車型的綜合產品力,都具備當今世界一流的水平。而在歐洲、美國和日本市場,沃爾沃也都毫無疑問地被列入豪華品牌的陣營,但是產品力和豪華品牌的身份,在國內卻遭到強烈質疑。

造成這一點的,不是沃爾沃的產品,而是沃爾沃的營銷。確切的說,是沃爾沃國內的銷售與營銷策略,出了問題。

沃爾沃手裡,是一副好牌

沃爾沃現在在國內的賣點主要有兩個——安全與環保。但常年打安全牌,羣眾早已麻木,更多的人覺得豪華品牌安全性差不多,除了原有的粉絲羣體外,安全牌很難吸引新的客戶來關注沃爾沃。

而除了安全與環保之外,沃爾沃給人的基本印象,就是其它方面都比不上競爭對手。譬如豪華不及賓士、雷克薩斯,運動不及寶馬、凱迪拉克,科技、時尚感不及奧迪……大眾有這樣的印象後,沃爾沃也難怪只有靠價格才能換銷量了。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先給大家看兩張圖:

左邊是我前幾天開著S60L從鄭州駛往武漢時,在高速上加滿油之後拍的照片。加滿油之後,儀錶顯示的剩餘續航里程是1260km,抵達目的地後,行駛里程多了498.5公里,續航里程減少了490公里,剩餘770km。也就是說,儀錶盤顯示的續航里程是相當精準的,S60L加滿一箱油,在高速上可以無壓力行駛1200公里以上。

很多以省油為賣點的車型,時不時會搞一箱油跑1000公里的節油賽,期間大多還要以時速不超100km,盡量不開窗不開空調為前提才能完成。而我在6月份的夏天開著空調、貼著110、120km/h的限速跑,就可以輕鬆完成一箱油1200+公里。要知道,這是一臺2.0T發動機,而且搭配的還是較老的6AT變速箱,而不是現在全系換裝的8AT。

做出低油耗不難,做出高功率也不難,難的是做出高功率的同時,又能控制好油耗。上面的表格是我根據小熊油耗APP的數據整理的,可以看出同等動力的同級車型,S60L的油耗明顯低於賓士C級,與寶馬3系相當,只比採用了雙離合變速箱的奧迪A4L高一些,這是雙離合變速箱的天然優勢。

再看中型SUV的級別,沃爾沃XC60的表現依然低於賓士和寶馬,略高於奧迪A6L。兩張表格可以證明,沃爾沃的動力總成,起碼是能夠與同排量、同等馬力的BBA齊平,甚至油耗還比同為AT變速箱的賓士、寶馬要低些。

也就是說,在50萬以內市場上的動力總成上,沃爾沃完全在世界一流水平。但強動力和低油耗這兩點,沃爾沃的營銷,都沒有傳遞出去。

至於操控方面,沃爾沃給人的印象完全是負面的,沃爾沃車型減震普遍偏硬,而國內很多人對底盤的評價,就是軟=舒適、硬=爛。實際上沃爾沃的底盤調校能力非常強,在歐洲各類賽事上也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和獲獎成績,旗下車型大多偏硬的調校風格,是因為更多地保留了歐洲原汁原味地側重操控性能的風格。

不過,因為沃爾沃營銷以安全為主,風格內斂,所以人們體驗到沃爾沃硬朗的底盤,不會聯想到操控樂趣,而是習慣於直接判定為「減震差,底盤爛」,而同樣偏硬的ATS-L和老3系,因為有很強的運動屬性,就很容易被諒解,甚至成了死忠粉眼中的優點。

「沃爾沃的減震,就是5萬塊國產車的水平。」這句話,是我親眼看到一個消費者體驗過XC60之後說的話。這種毫不懂車的言論,卻能得到很多人的認可,正是因為沃爾沃營銷團隊沒能將自己側重操控的特質充分地傳播出去。

此外,因為很少有人將沃爾沃與操控樂趣聯繫起來,而絕大多數車評人,也並不具備測評底盤綜合素質的能力。也只有慣常進行賽道測試的38號測評中心,在測試沃爾沃S90、XC60的賽道表現時,曾給過兩款車非常高的評價,並跑出了比同級其它豪華車型更好的成績。

所以,原本應該作為賣點的操控性能,在沃爾沃營銷團隊的忽視下,卻變成了底盤素質差的槽點。這一點沃爾沃有兩種辦法,要麼像奧迪一樣將國內市場的車型進行底盤重新調校,以適應中國消費者的喜好;要麼像凱迪拉克一樣突出自己操控性能的優點。可惜的是,這兩點,沃爾沃都沒做好。

意外的是,營銷更加靈活的領克,卻把性能牌打響了。先是03上市時同時發布了WTCR賽道版,後來在2019 WTCR房車世界盃揭幕戰中拿下冠軍,把03性能版的實力一炮打響。緊接著,基於沃爾沃高功率2.0T發動機的03+也正式發布,成為中國品牌中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款性能車。

所有這一切爆點,都在短短半年多的時間裡持續輸出,很快就給領克蒙上了一層性能、運動車的光環。而所有這些產品上的實力,都是基於沃爾沃的,沃爾沃卻從來沒能傳遞給我們。反而是被其它人天天以「2.0T」「前驅」「動總沒技術含量」「除了安全一無是處」等等一系列帽子給扣到頭上。

所以,沃爾沃決不是敗於產品,在中國混成這個樣子,就是中國營銷團隊、銷售團隊的鍋。

總結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愛之深、責之切,是很多粉絲對近幾年沃爾沃表現的典型態度。在營銷與銷售團隊的「努力」下,沃爾沃的形象逐年滑落,保值率大跌,作為豪華品牌的溢價力,幾乎蕩然無存。

而在粉絲的眼中,沃爾沃的車,依然是環保、安全、舒適、優雅的代表,有著其它品牌無法取代的特質。

希望未來的沃爾沃,足夠尊重這批粉絲,也足夠尊重它自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