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克,由吉利和沃爾沃在德國柏林宣佈合資成立。定位為高端品牌。集歐洲技術、歐洲設計、全球製造、全球銷售為一體...(領克自己是這麼說的)

從領克第一輛車下線至今已有兩年時光,這兩年內的各地車展上,領克展臺的浮誇夜店「洗剪吹」風格吹的讓人眼花繚亂。(領克目前正在做的)

可以說,領克是一個十分「擰巴」的品牌,領克的「擰巴」展現在許許多多地方。

例如,領克並未在德國、荷蘭、日本銷售過產品。但是卻相繼在柏林、阿姆斯特丹、東京發布產品。想像一下,一個印度的汽車品牌,有一天突然來北京召開一個發布會,給北京人民展示他「先進」的汽車,卻不賣給北京人民,我想北京人民一定會詫異,這車不遠萬裏來這兒幹啥?好像有點既自信又自卑的意思。

領克的擰巴還展現在形象建立上,一邊想要努力讓自己營造「高端」的形象,一邊又把都市、年輕等標籤貼滿了大街小巷。並不是說都市和年輕就一定與「高端」相悖,而是「高端」這個辭彙,是需要「遠方」來造夢,需要足夠分量的產品力支撐的。而領克高開低走,逐漸與三缸電機雙離合這種扶不起的阿斗搞得很曖昧。

領克一旦被貼上了「潮流」、「年輕」等標籤,就勢必與高端絕緣了。

領克某發布會海報

領克在「血統」問題上,也同樣擰巴。數日前,某車評人在某車展上錄製領克相關節目時,說出了「國產車」三個字,被領克展臺的工作人員打斷,並說,「我們是合資車」。

在我看來,國產也好,合資也罷,本來並不是什麼值得爭論的問題,但是在領克這偏偏就成了一個大問題。當需要引起你情感共鳴的時候,領克會說我們是中國的驕傲,當需要打消你對機械規格顧慮的時候,領克又會說我們是和沃爾沃合資的。鬧了半天,愛國原來也能被當成一門生意來看待?那Cyan車隊用領克賽車在WTCR分站賽上奪冠,舉五星紅旗又是怎樣一回事?

領克對媒體宣傳要求「明確合資定位」

說起WTCR,就更有趣了。對領克稍有關注的人應該都知道WTCR房車賽。領克在今年WTCR賽事之初,就一直塑造一個「受害者」的形象,微博上鋪天蓋地的「被加重」、「被限制發動機輸出功率」,但是就是不告訴你WTCR的賽事規則。許多喫瓜羣眾天真的誤以為,領克受到了不公的待遇。然而真實的情況是,WTCR這類房車賽在最初就會評定賽車性能,對各個賽車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限制,例如本田和現代等等,都同樣被額外加重,限制發動機輸出功率。為何本田以及現代就不在微博上哭訴?甚至本田和現代分站賽奪冠後,連WTCR都隻字不提?原因是,WTCR這類房車賽壓根就不是廠家主導的,比拼的也根本就不是汽車本身,而是車手之間的實力,所以才會有BOP規則。WTCR這類賽事與F1方程式,勒芒24h等等,有著截然不同的性質。前兩者或許由於熱度高的原因,讓大家產生了所有的汽車運動都是比拼汽車的錯誤認知,WTCR就好比是田徑運動的110米欄,比的是運動員實力,而不是運動員穿的什麼品牌的鞋。更像是你開著高爾夫跟朋友的飛度去賽道比賽,你贏了,結果大眾汽車集團給你一面德國國旗讓你舞動,並在微博上說,大眾大眾你真棒!

領克的意思,彷彿是在說,反正消費者都是無知的,又有誰在乎比賽遊戲規則呢?

在本應該是比拼車手的比賽裏,一個外國人奪冠,領克竟然組織工作人員揮舞五星紅旗,或許是「愛國」這門生意真的很好做?

然而,WTCR真有一名中國人拿了一個分站賽冠軍,他開的是一輛阿爾法羅密歐賽車,他叫馬青驊,在這真正值得我們驕傲的事發生的時候,卻沒有人為他揮舞五星紅旗,這真的是莫大的諷刺...

領克在01這輛車產品力還算可以的基礎上,彷彿也嘗到了粗鄙營銷帶來的紅利,03上市後,緊接著就製造熱點,190馬力的03,250馬力的03,350馬力的03...

營銷方案可以一夜就出來,然而,機械工程可不是,190馬力2.0T的03就這樣匆匆下線。這輛車是在哥德堡趕工而來,沒有在國內做過任何的耐久性測試,軟體標定也是極為混亂,低速抖動頓挫比許多三缸機都大。 除38號車評中心之外的幾乎所有媒體,似乎都已經被領克收買,對這些問題緘口不言。

實際上,領克在外觀的趕工痕跡也十分明顯,分別借鑒了法拉利的燈,保時捷的進氣格柵,起亞的C柱(領克03尤其明顯)。依舊沒有擺脫抄襲的影子。

軾界劉越微博截圖

劉越甚至在微博上透露,和領克的高級工程師溝通得知,250馬力的03+槽點更多,想來也是理所應當,機械工程,並沒有什麼捷徑,領克通過粗鄙營銷獲得了許多關注,也勢必會因為粗鄙營銷,而得到荒誕的收場。

反映在銷量上就是雖然領克的嗓門越來越大,但是銷量卻每況愈下,整個品牌在4月僅有不足一萬臺的銷量數據,領克如果不把粗鄙的營銷方案和擰巴的形象徹底改掉,我相信,下一個寶沃,已經不遠了。

我希望有一天,我們國家能有一個足夠認真、又肯踏實做研發的汽車品牌,將來能夠抗衡寶馬,能夠挑戰豐田,走出國門,我可以自豪地對別人說,我們國家有一個非常偉大的汽車品牌。

我希望那一天,能夠儘快來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