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到处都是光明牛奶的煽情的文章,套路基本如下:把这个企业塑造成一个有良心、有节操的国民企业,然后说明因为它的节操和良心将企业的运营带入困境,接著煽情各位把它买断货。

但不好意思,我看了那篇文章,看一遍又一遍,笑了一次又一次,因为逻辑不通,只能增加笑料。

首先,良心你有我也有,岂是你独有的?

那篇文章说,光明的初心很有节操,为了保证乳品的质量,坚决不收散奶,而是改用自产的方式,以欧美的蛋白标准,因此成本很高。

我理解下来的潜台词是,收散奶的乳制品企业都是黑心企业,因为他们收了质量没有保证的奶源,那么我问一个问题,为何这些奶制品仍旧通过了国家的检测,甚至自10年前三聚氰胺之后再也没有发生巨大的奶制品的事故。说明一个事实,收散奶绝对不是导致奶制品质量低下的问题,反而如果检测手段不充足,甚至没有安全质量的思维,这个才是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

另外一点说,新国标的奶制品的蛋白标准的确是降低了。从每100克牛奶含2.95克蛋白质,调到了2.8克。光明号称组织联盟将蛋白标准提升到了3克,让人们享受到了等同欧美的标准,比其他奶制品良心了不少。但问题是,我这边看到的包装是,伊利和蒙牛的蛋白含量包装上包裹的是每100克牛奶含3.2g蛋白质,也就是其他的奶制品已经超过了国家2.8克的标准。

其次,价格一点都不亲民

光明说目前的定价太低了,太亲民了,容积大、价格低导致各位商店都不愿意上货,网友跪求涨价

看我如何反驳这段话,目前我们在上海便利店里面,包括全家、七天这种普通市民比较方便的便利店,里面的奶制品中光明的占了大部分,比例大概是80%(其实更像是90%+),但是摆放的商品价格一点都不亲民,一罐200ml的鲜牛奶价格是5元左右(差不多是这个价),一罐500ml的鲜牛奶是8.8元。

说好的价格亲民呢?然道是我走错了店,还是店员在我踏入商店的一瞬间将价格牌全部替换了?虽然我不能算很有穷(一年20万收入),但这价格,告辞,喝不起。

而普通商店摆放的很多的光明奶砖,3元一块包装容量目测是普通普通冰淇淋的一半,但问题还有其它的比3元更低的价格的普通的冰淇淋依然存在,这好像也说不过去吧。

假如真的按照光明所说,因为商店的上架率下降,导致整体的营收下降,那么有一个地方一定不会收到商店上架的影响,那个就是电商平台。蒙牛、伊利、光明全部都在天猫上面上线了自己的官方旗舰店,在网店上面谁说会被收到商店上架率影响,那请你好好指点指点我。

我分别取了三家同一种类的早餐奶,为何取早餐奶呢,因为各家的种类繁多,什么XXX风味酸牛奶、XXX有机纯牛奶、XXX网红奶,抱歉我眼盲,怕比对起来出现误差,因此取了看上去最为单纯的早餐奶。

1、从价格上来说,价格我就按照原价估算每盒的平均值了。

(1)光明是3.08元;

(2)蒙牛是3元;

(3)伊利是3元。

从价格上来说,并没有亲民到碾压其他家乳制品的地步,因此我实在不明白,所谓光明的价格亲民这个招牌到底是如何敢打出来?

2、从月销售来说,光明牛奶被明显的碾压了。在网路上是一个讲究品牌的地方,品牌的强弱直接体现到了销售量上面,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比如价格取胜,在电商平台上疯狂的做活动吸引顾客前来购买,或者是烧钱利用各种工具推广将销售量提上来。但是一个碾压可能有各种因素存在,但是全部产品碾压,那就不太可能其它乳制品有钱到每个产品都烧钱拼销量的程度,那也就代表光明内部的运营策略发生问题,被碾压了。

总的来说,反驳的理由说了那么多,做个总结。

光明所说的为了品质不收散奶,在我眼里更像是因为品控手段落后导致整体的成本高于自产的成本,因此光明倾向于自产而不是收散奶,但是如此一来,其他家品控手段能够保证收的散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甚至超过国家,整体的成本降了下来并且保证了品质,这一点属于光明当时采用的战略不一样导致目前成本高的窘境。

另外一点,光明仅仅只是作为一个地区性的企业,只是运气比较好刚好它处于上海这块巨大的市场,但是放眼全国,有几个认识光明的?或许这篇文章出去之后,会有更多人认识,但是也只是了解了,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也就是说光明并没有积极的将其产品推向全国,而仅仅只是在这块一亩三分地里面不断的深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电商平台的销量,简直是被品牌强弱对比的缩影。

因此我才说,煽情你可以接著煽情,但是真的涨价了,估计很多对价格敏感的客户可能真的就转向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