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個叫愛麗絲的小女孩碰到了一隻揣着懷錶、會說話的兔子,出於好奇,她跟着兔子鑽進了一個樹洞,沒想到竟然進入了一片未知的奇幻世界,開始了漫長而驚險的奇妙旅行……

154年前,這個叫《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童話故事首次來到人間,但它的作者並非專業童話作家,而是牛津大學的數學教授,他本名叫查爾斯·路德維希·道奇森(Charles Lutwidge Dodgson),創作這部兒童文學作品時,教授首次啓用了日後讓他大名鼎鼎的筆名——劉易斯·卡羅爾(Lewis Carroll)。

(劉易斯·卡羅爾 Lewis Carroll)

雖然劉易斯·卡羅爾在這部作品中描繪了一個奇幻浪漫的世界,但他自己的童年並不浪漫,生性靦腆,患有嚴重口吃,常常被小夥伴欺負。還好,他並沒有放棄自我,而是依然對人生保持充沛的好奇心,不僅考上了全世界最著名的牛津大學,還留校擔任基督堂學院數學老師,發表了有關於行列式與平行原理等若干數學著作,並且在小說、詩歌、邏輯、兒童攝影等各領域都頗有造詣,著有不少散文與打油詩,發表了著名詩集有《蛇鯊之獵》,由他創造的新詞“Snark“(蛇鯊)被英語詞典收錄。總之,就是位長相清秀·自強不息·天才學霸小哥哥就對了。

劉易斯·卡羅爾給世人最重要的貢獻當然是《愛麗絲漫遊奇境》這部兒童文學作品,這本是卡羅爾興致所致給友人的女兒愛麗絲所講的一個故事,寫下故事後他加上插圖送給了愛麗絲。後來,在朋友的鼓勵下,卡羅爾將手稿加以修訂、擴充、潤色,並於1865年正式出版。卡羅爾後來又寫了一部姐妹篇,叫《愛麗絲鏡中奇遇記》,並與《愛麗絲漫遊奇境》一起風行於世。

這部作品迄今已經被翻譯成了170多種語言,成爲最受全球讀者青睞的讀物之一,同時被改編成了電影、戲劇、高級時裝、電子遊戲、創意廣告等各種藝術形式,展示了其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愛麗絲漫遊奇境》之所以能如此流傳廣泛並且被改編成如此多種藝術形式,除了其有趣的情節、了不起的想象力和豐富可愛的元素外,書中包涵的哲學、歷史、邏輯、荒誕及遊戲等等元素都叫人回味無窮。

今年4月13日到9月22日,新加坡濱海灣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ArtScience Museum)又給 “愛麗絲”賦予了全新的藝術呈現形式——沉浸式互動式展覽。

介紹這個展覽前,先了解一下濱海灣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位於新加坡濱海灣金沙——沒錯,就是那個“三棟樓 + 一艘船”造型,擁有讓全世界人民都想打卡的無邊際泳池,裏面吃喝玩樂購住什麼都有的新加坡地標,藝術科學博物館與之是兩棟即獨立又相連的建築。

藝術科學博物館呈蓮花形狀,被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主席謝爾登•埃德森先生稱爲“新加坡的歡迎之手”。自2011年2月開業以來,藝術科學博物館舉辦過許多世界主要藝術家的大型展覽,包括列奧納多·達·芬奇、薩爾瓦多·達利、安迪·沃霍爾、文森特·梵·高和M.C.埃舍爾等等。

從今年4月13日開始,濱海灣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推出了全新展覽“奇妙仙境”(Wonderland),其靈感來源正是劉易斯·卡羅爾的兩部最著名作品——《愛麗絲夢遊仙境》和《愛麗絲鏡中奇遇》。因爲這家博物館的定位是探討藝術與科學在推動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所以這次展覽也有不少科學感存在。

展覽從劉易斯·卡羅爾的繪畫室出發,在這裏,每位遊客都會領取一份專屬於自己的地圖——這個地圖一定要保存後,它可不是簡單的紙張,而是解鎖驚喜體驗環節的互動電子設備,能幫助遊客以新穎的方式探索展覽。

探險開始前,首先需要做出一個重要選擇——是從正常的大門進入呢,還是鑽旁邊像狗洞一般高的小門?很多人選擇了小門,因爲都覺得小門後面的世界會更加刺激冒險。

那答案究竟是不是這樣呢?

然後就來到了令人出神的眼淚池和古怪鏡子屋,隨後將被邀請前往女王的槌球場。我們已經踏上了愛麗絲的幻景,開始邂逅經典故事中各種能言善辯的奇妙生物,蠢蠢欲動多時的好奇心被完全打開。

自1865年“愛麗絲”首次問世以來,她已經在超過40部電影和30多個電視節目中爲觀衆帶來了歡樂與感動。早在1903年,《愛麗絲夢遊仙境》就被改編成了電影,電影創作完成時正值電影藝術誕生8年、小說出版38年之際,其12分鐘的時長可以說是當時英格蘭最長的電影。1951年,迪斯尼將《愛麗絲夢遊仙境》改編成了動畫電影,2010年迪斯尼又與時俱進地將之改編成了3D立體電影,這部電影還獲得了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獎和最佳藝術指導獎。

(2010版本電影《愛麗絲夢遊仙境》)

而濱海灣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這次 “奇妙仙境”展覽最讓人驚歎的是,當你走進去之後,就彷彿打開了一個記憶寶庫,這裏面展示了一個多世紀以來藝術家和電影製作人呈現愛麗絲和她冒險故事的多重表現形式——包括首版書籍、原畫手稿、老版影片、原版演出服、老式幻燈機、木偶戲、動畫原作、海報等等,一共囊括了逾300件手工藝品及館藏幕後素材。

從1903年由Cecil M Hepworth改編的熒屏首作,到21世紀初的現代大片,奇妙仙境展覽通過特殊呈現方式展示了無電影時代到無聲電影,動畫到木偶劇、真人電影,CGI、3D特效等轉變與發展。Lou Bunin的電影Alice Au Pays des Merveilles (1949),Jan Svankmajer的備受讚譽的電影 Alice (1988)和 Quay Brothers 的Alice in Not So Wonderland (2007)等不同版本的電影都可以在展覽中一窺眩耳目。

整個探險途中還會遇到各種道具裝置,給大家互動拍照。

走過了記憶長廊,我們來到了此次展覽的高潮部分,作爲一家提倡藝術與科學相融合的博物館,這次展覽採用了時下最流行的交互體驗展覽形式——遊客會被邀請進入一個單獨的房間,去參加一場用聲光電科技打造的“瘋帽子的茶話會”。

我們會坐在一張擺着空盤子和茶杯的桌子旁,隨後,由澳大利亞動態影像中心(ACMI)打造的視聽藝術品開始了它們的表演——隨着音樂聲響起,空盤子和茶杯都被附上了鮮豔顏色,餐具裏開始有了美麗的食物,接着四周牆面開始變成了一個五彩斑斕的大森林,樹木、蘑菇、閃耀的螢火蟲,還有各種神奇動物在說話……在數字投影帶來的視聽盛宴中,奇妙仙境的幻彩世界顛覆了我們的想象,我們彷彿人人都變成了“愛麗絲”本“絲”……

但在最高潮來臨的時候,你卻要接受一個夢幻世界的突然坍塌……

一次展覽,帶我們穿越了大銀幕,走到了愛麗絲夢遊過的奇幻之境,領略了文學、電影以及現代科技帶給人類創造的神奇想象力,妙趣橫生,充滿回味,這大概就是藝術與科學最美秒的結合。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