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一下啊

首先這幾條線都是我從系統自帶畫圖裡拉出來的,只是用來定性分析,不定量。有朋友說是不是不需要貼邊線貼的那麼緊,包括我家庭作業裡面「在第幾個格子出彎」這些討論都沒必要。分車級別,種類,發動機特性,底盤設定特性,以及最核心的輪胎性能,這些都不一樣,所以沒有辦法非常精確地討論。原作者的第一幅圖裡兩彎之間小直線我也說了,走線很平滑,非常好,只是主要問題還是集中在出彎。我們這個問題只能是討論一個邏輯和大概思路。沒有車,賽道,輪胎的數據想要聊精確地路線是不可能的。即便有了這些,能得出最佳線路的,作為工程師基本FE起步F1招手

======================以下為原回答

錯的比較典型。

「為了外內外而走線」

你這個走線只是為了達到一個 外-內-外的軌跡,而並不是最快。我們走外內外是為了讓整個軌跡更平滑,彎道半徑儘可能大,無論彎直儘可能順暢。還是那句話,是為了快而走線,而不是為了外內外而走線。

第一幅圖你看圓圈部分,整個走線非常平滑,這很好,然而你出彎的時候,在箭頭的位置為了不衝出賽道,必須增加轉向角度(意味著減小了半徑)把車拉回來,這就意味著你進入直道的速度甚至低於你彎中的速度。也就是說,在出彎進入直道的時候我已經開始加速了,你卻還要松油門甚至補一點剎車,差距一下子就拉開了。再加上我接下來的整個直道會處於加速的過程,你初速度比我低,就算加速度一樣,你整個直道的速度也是比我慢的。

第二個圖一樣的道理。你為了實現外內外,強行在小直道加了兩個頂點(箭頭所示)。這兩個頂點的速度一定是比你彎心的速度慢的(因為半徑更小)。車輛的極限在彎心出現,你用一個很好的速度克服了,但是卻用一個更低的速度通過一個本應該更快的路段,這個是不可取的。

紅線是理論的賽車線。第一圖裡,我兩個彎道比你慢一點(由於輪胎極限等不會慢太多),然後後面出彎速度比你高,整個後面的路段都是加速。追回來的更多。

第二圖裡我入彎比你慢,然而你短直線裏要折騰兩下,我一直沿直線走 ,不僅路程比你短速度也比你快,在第二彎入彎的時候已經比你快了,再加上我入彎半徑大,出彎平滑,比你快的就不是一星半點了。

賽車怎麼才能快?少動方向盤,儘可能全油。

把這兩點能應用明白就快了。

留個家庭作業吧。

方格代表路肩。右下角的方塊是車,這個彎走線應該是什麼樣的?


理論上是的,但是實際中肯定不是的,或者說不同賽車不同車手不同調教不同策略的最佳不唯一,時刻在變的。拿f1舉例;

首先,題主給的是二維的圖,而實際賽道是有落差的,甚至同一彎道內外都有高度差別,決定了,最快過彎有時並不需要走到那麼外邊。再打個比方,f1賽道車手很多彎道都在喫路肩,題目中肯定沒喫路肩,因為沒畫。更不要說題目畫的賽道的比例和尺寸問題,到底多寬,到底多長。這個很重要。

其次,不同賽車調教,不同車隊的差距更大。不同發動機特性,地盤特性,下壓力的調教,決定了不同車最快圈數肯定不一樣,f1大紅牛能過的彎道路線,梅賽德斯不一定能以相同速度過,畢竟這是紅牛的強項,但梅賽德斯的強項是直道,所以出彎走線肯定偏長直道一點點。

第三,不同圈不同競爭位置,不同輪胎壽命階段,賽道髒的程度,都決定了車手在選擇賽車線的時候不同策略。新老輪胎的賽車線不同,保胎和push模式也不同,輕重油也不同。有的時候,可以再往外一點,但是那邊賽道太臟,也不能去。

最後,車手愛好,每個車上喜歡開的車都不一樣,有的愛過度轉向,有的愛轉向不足,有的喜歡開長軸距版本追求直道,有的喜歡過彎剎車帶點油門。這都決定了最佳賽車路線肯定不一樣,但只是細小的差別。

所以,同一賽事的賽車對於最佳賽車線的選擇都不同,更不要說各種不同級別的賽車了,差異更大。


連續彎第一彎出彎後可以折中一點走線


圖二錯誤,為了外內外強行走線,不如走中線

圖一思路正確,但路線太硬,不夠圓潤。

這是教科書水平的標準路線:

ps:圖中走線來自「車王」邁克爾·舒馬赫。

根據上圖走線方式修改後:

如果題主學不來舒馬赫的走線,選擇答主Weiqing提供的常規走線也是可以的。

跟車王同場競技的其他車手,路線也各不相同。

車子性能,輪胎磨損,天氣,對手的走線……很多因素都會影響一名車手的走線。所以不用糾結兩種走線哪個更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即可。

由於天氣原因,同一場地的最佳路線也會不同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開過卡丁車,某些場地上某些娛樂車最快的走線並不是所謂的外內外。為什麼我要舉這個不相干的例子呢?因為只給這麼一段s彎道的平面圖(姑且稱之為平面圖)是沒法判斷最快走線是何種形態的。但是無論何種開法,一個基本的概念就是出彎速度快的車更快(出彎速度指方向回正開始全油加速那一瞬間的車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