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寫項目建議書,還是做企業研究過程中,都會不斷的接觸到越來越多的管理學經濟學術語。我本非經管出身,這些概念也是知其大意而已,從沒深究過。但現在不同了,既然從事靠腦力喫飯的諮詢行業,必須從興趣出發不斷地深入的查缺補漏,去學習新知識。我想第一條就應該弄清楚概念。弄清概念一定要深入的思考,深入的理解,最好能舉出例子,即使理解錯了,也無關大礙,以後還會有改進的機會。這畢竟就是學習積累的過程。

今天先談談這四條鏈的理解。

第一、供應鏈是從生產和流通的角度來說的一個概念,涉及的是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的上下游的經營活動。他可能是增值的,也可能是不增值的。比如一個企業,他要辦實業B,就必然向上遊廠商購買原材料A,然後經過加工做成產品,把產品賣給下游廠商C或消費者客戶等等,這樣三者之間就組成了一條供應鏈,這個鏈條,是以這個實業企業為核心,他可能賺錢,也可能賠錢,但不管怎樣,他的產品構成了流通。這還有點類似於「草 兔子 狼」的食物鏈關係,沒有了其中任何一方,另外兩方都不能長久生存下去。所以,供應鏈體現了企業間的內在的相互依存,如果把整個供應鏈上的三家企業整體來看,如果B忽視了與A和C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即使注重自身發展,大力發展高質量的產品,而A的原材料供給不到位,或C的銷售能力跟不上,也不會間接影響B的發展,這就可以說B在這個供應鏈中整體效率不高。

第二、價值鏈是從企業自身價值生成機制上來說的一個概念。價值鏈是管理大師波特提出的,波特認為,「每一個企業都是在設計、生產、銷售、發送和輔助其產品的過程中進行種種活動的集合體。所有這些活動可以用一個價值鏈來表明。」企業的價值創造是通過一系列活動構成的,這些活動可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兩類,基本活動包括內部後勤、生產作業、外部後勤、市場和銷售、服務等;而輔助活 動則包括採購、技術開發、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基礎設施等。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關聯的生產經營活動,構成了一個創造價值的動態過程,即價值鏈。由此可見,價值鏈體現的是企業通過自身經營的各種活動創造價值的一個過程。基本活動最核心的是生產和銷售,輔助活動的核心是企業管理與企業文化。比如實業公司B,他如果想創造價值,必然需要通過大力擴大生產,促進銷售,降低成本(採購成本和生產成本等各種成本),如果這麼做了,最後獲得了豐厚的利潤。那麼我們就可以說,這個創造價值的過程中所以活動所涉及的企業或部門構成了一個價值鏈。這麼看來,價值鏈無處不在。正如波特所言,企業與企業的競爭,不只是某個環節的競爭,而是整個價值鏈的競爭,而整個價值鏈的綜合競爭力決定企業的競爭力。也就是說,企業間的競爭核心在於價值創造機制的競爭,也就是價值鏈的競爭。

第三、產業鏈是是從經濟或產業佈局的角度來講的一個概念。產業鏈本質上描述的是一個具有某種內在聯繫的(社會分工不同)的企業羣落,是個較為宏觀的概念。產業鏈的範圍是大於供應鏈的。舉個簡單的例子,石油產業的上游是勘探和開發,下游是煉製,運輸,銷售等等。半導體產業鏈的上游是多晶硅的勘探與開發,中游是集成電路晶圓廠和代工廠,下游則是手機電腦等消費電子廠商。對於一個產業鏈的上中下游來說,只有上游廠商做好了,中下游廠商才能繼續做,他體現相互連貫的一個產業過程。

第四、生態鏈(或生態圈)是從一個更宏大的角度來講的一個概念。我認為,狹義的生態鏈可以理解為產業鏈,那麼廣義的生態鏈怎麼理解呢?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生態?辭海解釋說,生態是生物在一定環境下的生存發展狀態。或這可以理解為,生物與其生存環境及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物質循環、 能量流動和信息交換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自然羣體。比如就信息通信業而言,和諧生態圈應指遵循開放、有序、合作、共贏的原則,為信息社會及數字世界的發展創造 更好的生態環境,讓身處其中的各個成員共存共榮,最終實現整個鏈條及系統的和諧發展。

那麼,企業生態就可以理解為,企業在一個大的經濟環境中的生存發展狀態。這樣來看,生態鏈似乎就較為清楚了。蒙牛的牛根生舉過一個很形象的例子:如果把中國乳業比作一口「鍋」,那麼單個企業就相當於一隻 「碗」。鍋裏挺一挺,碗裏全都有。讓鍋裏的飯增加10倍,遠比你在我碗裏搶一勺飯、我在你碗裏奪一塊肉來得重要——跳出單個企業的小圈子,把著眼點放在做 大行業上;老牛又說,百年蒙牛,強乳興農。打造「奶源圈」的過程,就是化解「三農」問題的過程——想總理所想,急國家之急,做天大的生意。一個企業有企業生態鏈,一個行業也有行業生態鏈,無論企業還是行業,維持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鏈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以上是對這四鏈的簡單理解,以此為記,以待補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