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之後的CTM模式的發展,汽車4s店是否會逐漸被取代?客戶會向工廠直接下達訂單,由工廠交付至客戶手中。存在經銷商和不存在經銷商會有什麼樣的利弊?


好問題啊!

CTM模式的發展,重點是物流系統的優化,而非是否取消4S店的契機。

我們無法去判定取消4S店是好是壞,但是需要了解:

沒有4S店模式,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保持4S店模式,又在面臨哪些問題?

線下門店有利於用戶體驗

大家都知道,目前僅有的幾個直營品牌,比如蔚來、特斯拉,是區別於4S店的另一種行為,他們稱之為體驗店,而接待客戶的工作人員不再稱之為銷售顧問,而是「產品專家」、「產品經理」等頭銜。

上週我剛去特斯拉商圈展廳看了看國產model 3,對這種模式的印象更加清晰。

大部分體驗店的表現形式是「小而精」,接待人員不會直接促進意向,但是也會闡述「車型銷售火爆,現在是最好的購買時機」這樣的信息。相比傳統汽車銷售顧問,直營店的接待顧問與其說不推銷售,倒不如說是推的不留痕跡。

但傳統4S店和新型體驗店的共同點也有不少:展車、車型資料、接待講解、預約試駕等。

這一系列和用戶體驗相關的元素都是當前汽車市場不可缺少的。

●實拍圖片替代不了實車

●官網/車網信息材料替代不了專人講解

●看車評也替代不了自己親身試駕

以上三要素偏偏是99%購車用戶的必經環節,沒有這些環節,消費信心就很難確立。

所以在當前汽車消費市場下,不管是什麼形式,從用戶體驗角度來說,必須得有線下店。

線下門店是品牌廠家的形象廣告

在三四線城市,一項曝光率充足的樓宇廣告牌、公交站亭、路邊燈桿等廣告位,起步價不低於10萬/年。

一個城市會有多家不同品牌的4S店,也有茫茫多的廣告位,4S店一般投放這種品牌宣傳類的廣告都會向廠家申請核銷,而通常有廣宣投放規劃的品牌都會予以批准,所以這些錢最終是品牌廠家來掏腰包。

只要是能宣傳品牌、塑造形象、規模醒目的廣告位,廠家通常都會支持。因為廣告這種東西,是當前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品牌、任何商品都需要依賴於長短期廣告來影響到消費者,留下印象-塑造形象-打造品牌。

那麼,問題就在這裡了,還有哪種形式的廣告位,能比得上一個標準化、統一形象的4S店更完美?

沒有。

4S店就是各品牌廠家最大規模的戶外廣告。

沒有4S店模式,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1.用戶實際體驗,前文已經說過。

2.售後服務,不管認為4S店售後有多坑,它畢竟受到多方監管,而連鎖快修店、私人維修店的監管力度遠低於4S店。另外質保索賠過程雖然對於從業者來說不複雜,但是對用戶來說可不像網購衣服退換貨那麼簡單,拆除的舊件需要寄回廠家,此期間需要先換上新件,不管是免費拆裝還是先行換件,這些是連鎖快修店和私人維修店無法做到的。

3.對於4S店來說,購車者是自己的客戶,而對於品牌來說,4S店就是自己的客戶。4S店進貨,品牌就能拿到貨款,從而實現資金周轉。

4.品牌需要4S店來分攤庫存壓力,因為任何市場預測都是有偏差的,零庫存訂單式銷售又不具備時效性。

5.4S店的銷售模式是先用進貨價進貨,隨後搭上一部分返利去銷售,完成運營考覈拿回返利,平衡支出再實現盈利,這種模式可以使得品牌有效對4S店運營規範進行管控,從而也保障了消費者的利益,而如果沒了4S店,最真實的結果就是指導價售車,反而比4S店售車貴很多,眾多全國統一價的品牌們已經用實際行動告訴消費者,統一定價並不是良心售價,只是單純的不給優惠而已。

保持4S店模式,又在面臨哪些問題?

1.全國各地售價參差不一,無形中為購車用戶製造疑慮。

2.售後保養、維修前後過程不透明,經銷商有心坑人的話,消費者會被蒙在鼓裡。

3.4S店庫存壓力巨大的時候,會進行傷人傷己的低價傾銷,而這個低價如果是賠錢價,不管對於品牌口碑和經銷商生存來說都是巨大傷害。

4.保險、金融、裝飾、維修都在喫汽車行業這塊大蛋糕,其中產生的惡性競爭不必汽車銷售小,惡性競爭導致價格戰,價格戰白熱化就導致了產品品質變差、服務變差,最終受害的都是消費者。

5.4S店組織架構體系臃腫,任何職能部門的收入來源都只以來銷售和售後兩大塊,所以單車運營成本非常高,最終呈現的結果就是消費者買的貴,經銷商還不掙錢。


結論是:4S店模式可以取消,但是必須有另一種成熟的模式來替代,當前來看,廠家直營模式不具備這種條件。

廠家直營,說白了就是自己掏錢去在全國範圍內開店,自己承擔資金壓力、庫存壓力,自己招聘工作人員。

而更困難的是,當銷量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實現以上自擔成本將是個天文數字。

蔚來最自豪的就是自己的服務體系,我們也經常看到10多個工作人員和1個用戶組成羣聊隨時準備提供服務,這是在蔚來1-10月銷量16276臺的規模下。

那麼,如果蔚來的年銷量達到200萬呢?這樣的服務承諾還做的下去嗎?

南北大眾都是百萬級的年銷量,若要做直營店,投資規模誰算的出?

所以,還是期待汽車行業慢慢優化吧,轉型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不好,取消4S店會讓主機廠非常被動。首先是成本問題,一般4S店會經營很多車型,公司會開多個品牌4S店或者維修店來平邑成本,而主機廠是做不到的,所以主機廠自己來修是非常貴的。第二,由於現在汽車非常複雜,99%的汽車都有問題點,只是發現還是沒發現而已,如果主機廠直接面對,很可能會觸發召回,主機廠會蒙受大額損失,而通過4S店,可以「隱瞞」,用維護保養的方式將問題點去除。第三,4S店是主機廠的資金池,大量4S店可以確保主機廠的現金流健康程度。第四,絕大部分客戶糾紛都是4S店來處理的,讓主機廠可以騰出人力資源去做該做的事情。第五,因為第一條,所以4S店對於市場是非常敏感的,而主機廠因為線性思考問題,看市場是很片面的,4S店的信息對主機廠新車型的開發是非常重要的。

從消費者角度講,第一汽車不是小件,必要的試乘試駕是不可缺少的,而且要離家方便,我想沒人願意去長春或者佛山試開奧迪,然後再去瀋陽試開寶馬,最後在北京試開賓士,而後決定買哪個吧?所以必然要有這種店面的存在。第二,維護保養是必然的,大量4S店的存在可以很方便的進行維修,舉個例子有的型號cooper在北京只有兩家4S店可以維修,那你很可能要開幾十公里去維修,很不方便。第三,4S店銷售人員雖然從專業性上並不專業,但是他們對市場瞭解更全面,更能說服消費者,對消費者來講很貼心,一個好的4S店一般都能和消費者建立友誼。第五,如果沒有4S店,那也就意味著裝飾裝潢是做不了的,因為這種屬於私自改裝,按照售車合同,主機廠是有理由拒絕保養的。無疑增加了客戶矛盾。


你這個問題特斯拉和中國的造車新勢力都已經想過了,他們採取的辦法就是銷售和售後、交付、服務分離。

如果汽車全國價格統一那就可以,展廳就是個展示作用,客戶在展廳看實車做試駕,然後網上下單,去交付點提車,有問題到售後網點處理,充電可以去服務網點。


我們先來看看大洋彼岸的美國。美國一向被稱作車輪上的國家,汽車產業可以說是美國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各州重要的稅收收入來源,而作為汽車產業的下游環節,各類汽車經銷商可是各州政府利稅大戶,在美國部分州地區,汽車銷售帶來的稅收佔比可達10%以上。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馬斯克在自己的故鄉推行直銷模式遭遇到巨大的阻力,消費者到特斯拉官網買車,錢給到特斯拉,各地區的特斯拉中心僅負責交車工作,各州政府自然不能從中獲利。

直到今年年初,密歇根州才正式公佈開放直營店經營。什麼?你想問密歇根的消費者此前怎麼購買特斯拉,上網訂車,然後去隔壁州提車唄。這還不算,連保養和維修都要穿過山和大海。

相比於美國對新勢力企業的嘗試給出不友好的態度相反,國內想全面實行直營化,阻力更多是「針對」老車企。

我國並不禁止直銷這一模式,但根據《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第二十六條規定:「除雙方合同另有約定外,供應商在經銷商獲得授權銷售區域內不得向消費者直接銷售汽車。」怎麼理解?就是在已有區域經銷商的前提下,該區域就不得以直銷方式,由廠家直銷汽車給用戶,也是通過法規來保護各地汽車經銷商的權益。

以上說的這些是客觀條件,當撇除阻力後,直營又會面臨怎樣的挑戰與困難?

對主機廠而言,直營意味著經營成本的增加,他們望而卻步;對消費者而言,直營意味著網點減少,服務便利性下降。

以服務為自己賣點的蔚來,一直都是直營模式的支持者,大城市覆蓋不成問題,NIO House基本覆蓋各大城市的地標式商超,如果你在一線城市生活,購買蔚來的車型,服務肯定讓你滿意。

但在完成大城市服務網點覆蓋之後,面臨的就是小城市的下沉問題,所以蔚來採取了NIO Space非完全自營的經營模式,引入了合作夥伴,但服務人員依舊是蔚來的員工,以保障服務質量。


我覺得那就是一個毒瘤,必須取消。

如果車廠不願意取消,國家消協就應該強迫他取消。

我感覺它的很多規定本身就與法律相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