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的人,可能知道一个词:盈亏同源。

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赚钱、亏损都是同一个原因、一个源头。理解起来却难了,亏损和赚钱怎么就是同一个原因了?

打个比方。

一个计程车司机,赚钱比其他司机多,是因他开车很快;而因为快,他就经常闯红灯、撞到人。

又有一个司机,开车很稳,很少违章、撞人,但因此他在较短的时段内,赚钱比上面的司机少。

炒股同理。激进策略短期赚钱快,但亏损回撤频繁。稳健策略短期波动小,但长期赚的也不少。

赚钱,因为承担了风险预期;亏损,也是因为这个风险发生。所谓盈亏同源。

炒股有盈亏,因为市场总在涨涨跌跌。

当下的亏损,是因为投资策略不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

竞价的效果也会有高峰,有低谷,因为人们的搜索行为、需求程度也有波动起伏。

今天的低谷,是因为账户策略不适应今天的搜索环境。

搜索行为总是在波动

竞价依赖人们的搜索,而搜索行为总是在变。

上图是「百度」的百度指数。

如果我们给「百度」这个词做竞价,竞价的效果就会随著人们的搜索波动而波动。

虽然上图有涨有跌,但大致还是比较稳定的。使用同样的推广策略,每天的流量、转化、成交也会有波动,但同样也是比较稳定的。

假设是上图,在6月份之前赚钱的策略,到了6月份可能就不好使了。好不容易调整好账户,6月还没过完,新策略效果又不好了。

其实这也还好,如果是下图……

4、5月份流量少就算了,还大涨大落;6、7月份流量暴增,却又相对稳定;想著能吃口肉了吧,流量又整体腰斩……

如果提报了年度推广计划,和细分到月的推广预算,搜索行为的剧烈变动,无疑让市场部门很被动。

对计划的影响还是小的,关键是推广策略、推广人员也会受影响。

比如上图,刚好在A点之前做了调整,然后流量暴跌。这种情况下,恐怕不用等老板来骂,推广账户的管理人员自己就会对自己产生质疑。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看指数就是跌的呀,不关我们操作、策略的事。

要知道,我们现在看之前的指数走势,都是事后诸葛亮。

指数是具有滞后性的,而且,趋势要走出来才知道

还是上图,确认搜索量确实减半了,至少等到B点吧?B点之前的任何一点小的上涨,是否都让人抱有流量恢复的希望?

真正跌透了、涨不起来了,才知道熊市来了。

推广效果低谷,不是你的错

有的同学会说,百度的指数不作数,我们这个行业很稳定的。

其实,只要动动手搜索一下,就会发现,很多行业都是在波动的。周、月、季度、年度的环比趋势都是不同的。

而且,不只是搜索,人们的各种行为都存在波动,比如咨询需求、购买欲望等等,都在波动,一直波动,永远波动。

所以,哪怕什么都不做,账户每天的表现都会是不同的,有波动的。

这不是账户的问题、操作的问题、策略的问题,更不是人的问题,而是搜索就是如此。

就如炒股,每天都有涨有跌,无论有没有打开炒股软体进行买卖,因为市场一直波动。

搜索行为波动还可以接受,但有时不是搜索波动、不是策略失误,而是系统出了问题。

百度系统Bug

有次更换了百度线索通里面的咨询链接,但是搜索结果中,还是过去的咨询链接。即使把线索通组件全部删除掉,搜索结果中也还是会显示线索通的咨询按钮,而且,还是过去的链接。

怎么办呢?没办法,等著,暂停推广。第二天就好了。

400系统故障

有段时间400电话数量特别少,根本不是正常的比例。账户检查了、页面检查了、客服检查了,都没有问题。查下400后台,才发现有近百个电话的状态是未接听。

于是进行测试,拨打400电话,听筒里能听到振铃,但是座机、手机都跟死机一样,不动、不响。

直接拨打座机号、手机号,座机、手机就立马撒欢的动起来、叫起来。

系统出问题,竞价很无奈啊。

对了,我们把没接通400电话的主叫号码都下载下来后,打算分给销售联系。为了防止号码重复,和那段时间的咨询线索、留言线索进行了对比,结果,只有4个客户,在电话打不通之后,通过在线咨询、留言的方式留了电话。

这个案例可以作为《竞价中的群体行为趋同性》中,行为习惯影响行动的一个佐证:喜欢打电话的,总是优先打电话。

所以,假如一个稳定的账户,突然有一天推广效果很差,急的抓耳挠腮又找不到问题,别著急、别苦恼,可能什么都不做,第二天就好了。

同理,对于短期的上涨也别沾沾自喜,以为是自己调整的功劳、策略的正确。因为可能市场整体就是在涨,也可能某个死对头忘记续费了,甚至是搜索引擎出了问题。

无论搜索什么,都是链家网的品专……推广效果好到伺服器爆炸。

目标在远方,别总盯著脚下

炒股的都知道,如果长期看涨,那么当下的亏损就可以忍受。所以一般都是看年化收益,哪怕一年里11个月都在亏损,最后一个月赚回来了,今年就是赚的。

竞价虽然不像炒股有那么剧烈的波动,但也无需紧盯每天的数据。

如果月报、年报的数据很漂亮,谁会记得有那么几天,数据差到怀疑人生呢?

所以,只要推广数据长期稳定向上,就无需为一两天的低谷苦恼

当然,不苦恼,不代表不作为。如果推广效果不好、数据出现下跌,问题的排查还是要做的。

根据访客的转化流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倒著排查。如果找出问题,而且确定就是这个问题影响了数据,那么毫不迟疑的改正。

如果确实找不出问题,放宽心,等两天再看、再排查。

某天效果不好,老板骂怎么办?忍著呗,难道骂回去?

关于指数额外的话

各种搜索指数经常被拿来做分析。本文我也用了百度指数做示例。

搜索指数这么受欢迎,是因为搜索就是需求,搜索量级就是需求量级。而且,搜索引擎品牌方还贴心的提供搜索走势、用户画像、地域数据等等。

使用简单,数据全面,所以指数成为各种分析的常客。

但是,对于严谨的分析来说,各种搜索指数只能作为参考,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某个指数的样本量级有多少,数据又是如何进行加权的。

强调一下,指数是加权数据,不是真实的搜索数据。

更何况很多行业还存在刷指数的情况。除了需求特别大的,和商业价值小的搜索指数,不建议将各种搜索指数作为分析依据。

如果要用的话,也应该使用专业版。或者有技术能力的,定期采集词包搜索数据,作为分析依据。

最后,别为今天的低谷苦恼,明天、后天还没好转,在苦恼也来得及。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