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友克洋是一位伟大的漫画家、动画导演,代表作《阿基拉》享誉海内外,也让他坐上了「日本动画三大导演之一」的宝座。今天再来介绍一部大友克洋参与的另一部作品《老人Z》。

《老人Z》上映于1991年,由北久保弘之担任导演,大友克洋担任编剧,今敏担任美术设计。虽然不是大友克洋亲自执导,但依然融入了大量他个人的特征,比如「在毁灭中重生」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用幽默荒诞的剧情来反讽现实的叙事风格。

作品讲述的是在不远的未来,老龄化问题已经异常严重,大量的失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护理人员的聘请费用以及相关设施的运营费用都大幅增长。

为了帮子女和护理人员减轻压力,负责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部门「厚生劳动省」,引进了美国公司的最新产品,计划用最新的人工智慧技术来照顾老年人。

这个新产品是一张机械化的病床,有一个微型的核动力装置,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其供能。病床的核心是一台仿生计算机,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够时刻检测老人的需求与生命体征。只要仍老人躺在上面,他们的衣食住行就会由AI一手包办。

为了公开展示这款产品,厚生省的负责人以「家属已经同意了」为由,强行带走了老人高泽喜十郎,并用他示范了包括喂食、洗澡、运动在内的各种功能。

这种护理方式虽然看上去很先进,但一点也不人性化,病床上的老人被机械臂任意摆弄,显得十分痛苦。负责照看老人的实习生护士晴子,更是不忍心看他受到这样的虐待,认为「没有感情的照顾,根本不算是照顾。」

但厚生省的公务员大叔坚信这是造福社会的必要途径,所以将前来提出反对意见的实习生们拒之门外。为了「救出」被关在病房的老人,晴子与医院中那些宝刀未老的「黑客」们入侵了系统,并将老人的老伴儿的人格赋予了AI。

在「老伴」的控制下,病床竟然变成了机器人的样子,载著老人逃出医院后在街道上横冲直撞,将阻挡在面前的障碍分解、吞噬,直到进化成势不可挡的机械巨兽。

就这样,人类迎来了一场因技术的滥用而导致的荒诞闹剧。

这是一部有点无厘头的科幻作品,但是其本质是植根与当时的社会现状的,涉及到了老龄化、人工智慧、日美关系等等诸多方面。我想重点说一下大友克洋在作品中,对于老龄化问题表达的态度。

人口老龄化已经是当下许多国家正在面临,或者将要面临的社会问题,寻找到能帮助老人安度晚年的途径也是当务之急。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大友克洋也并没有刻意在作品中去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是靠真实的人物描写与夸张的剧情发展结合的形式,去警醒观众,提高观众的责任感与危机意识。

其实《老人Z》最初吸引我的并不是故事,而是江口寿史设计设计的这位活力、俊俏的女主角晴子。但当看完整部片子之后,我发现其实厚生省公务员才是故事的核心角色。

晴子这个角色主起到了串联起整个故事线的作用。她不顾一切的为老人付出,以及她表达的「必须带有感情的照看老人」的观点,是整部作品人文关怀的体现,也是最能让观众们感同身受的地方。

同时,女主角还代表著「有志于让社会变得更好」的年轻人。作者的用意不光是想用她的勇气与行动力来传递正能量,更重要的是,想通过晴子对于厚生省的公务员大叔的态度变化,表达一种年轻人对于社会的正确价值观。

于是,大友克洋花费了很多笔墨去描写这位公务员大叔,也让他成为了整部作品中完成度最高的一位角色。

刚出场的时候,他是一副不通人性,刻板冷漠的面孔,作风充满了官僚主义。不管在现实中还是在动画中,这种人都非常遭人讨厌,也没得不到丝毫的信任。

而到了故事的中期,我们慢慢发现,他其实真是在为老人著想。之前做出那些错误的决定,是因为他并不知道计划的真正目的,更不知道上司与美国暗中勾结。所谓的病床只是个幌子,美国提供这项技术给厚生省,目的是为军用设备收集数据。

当他得知真相以后,不仅反思了自己的过错,还不惜一切的想要帮老人实现「去看海」的愿望,甚至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保护老人。

「可不要小看厚生省」这句台词是对角色的升华,此时此刻他的形象由一个「官僚」转变为了人们期待的充满热情、责任感与荣誉感的理想公职人员的代表。

片尾晴子对她回眸一笑,眼神中充满了敬意,不仅是一种认可,也是体现了大友克洋对于社会向美好方向发展的信心。

可能有的年轻人,也像片中的晴子一样,最初会对一些政策抱有怀疑和误解。但看到这位厚生省大叔的改变之后,或许会重新考虑对于社会的态度。尝试去信任政府,去理解拥护政策,也许就是普通人能为帮助缓解老龄化问题做出的最有效的努力了。

作品并没有如此直白的抛出这些观点,而是希望用一种喜剧的形式,潜移默化的去启发观众。当然,即使不关注作品中涉及到的社会问题,你依然可以欣赏到一部画面精致,场景炫丽的科幻大片,井上俊之、冲浦启之、黄濑和哉、本田雄等大师级原画梦幻共演的作品,现在可基本见不到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