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自公众号:熊猫同学会

mp.weixin.qq.com/mp/pro

4月份参加的注册咨询工程师考试成绩发布后,惊喜的发现自己又顺利通过考试啦~为什么要用「惊喜」,是因为我花费在这门考试上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有限,复习时间加起来不超过1个月。这期间我还头脑一热报名了健身课程,八节课的上课时间正好在考前一个月之内,我自己还美其名曰学习就要劳逸结合~

从去年的11月份到今年的4月份,小白四个月通过注册消防工程师,一个月通过注册咨询工程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均能做到一次性顺利通过考试,和我自己摸索的一套短期速成学习方法不无关系。

当然啦,我的方法还不是特别成熟,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打磨完善。我简单总结了几点应试经验,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

01 碎片化时代需要找准复习的节奏

学生时代我们只需要单纯完成学习任务,步入社会后每天大块的时间被工作占据,如果需要加班,那可能每天晚上的黄金学习时间都会被侵占,这时候我们需要从思维认知层面转变学习策略,以更好地适应碎片化时代的节奏。

1.1 做个早起学习者

既然时间碎片化了,那么就需要我们升级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

这两年我陆续也听了一些市面上的时间管理类课程,我发现很多时间管理达人都是早起倡导者和践行者。利用早起的时光学习提升,一方面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后早上人的精神饱满,学习的效率高;另一方面早起时间外界的干扰小,不会有电话微信邮件的突然闯入,你早起发个朋友圈也不会有人及时点赞,最适合心无旁骛沉浸在学习中。

因此早起学习法是我比较推荐的一个方法,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也有利于身体健康,毕竟身体是考试的本钱呀~

1.2 相信时间的复利

不要因为没有整块时间用来学习而灰心,其实我们利用好每天的碎片时间同样可以积跬步致千里。

把考试的视频或音频课件下载下来,每天早晚通勤途中可以收听,午休时间可以放弃休息用来复习,当我们健身走步的时候也可以戴上耳机听课程音频,总之就是最大化的利用我们的碎片时间。

因为没有时间而拖延我们可以找出无数借口,我们也可以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将自己的时间利用到极致。

学习这件事从来都是和自己的懒惰对抗,同时也是和自己的意志力战斗。

02 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是应试之利器

职业考试一般都有工作年限的报考要求,离开学校,在社会上摧残多年后记忆力再也回不到学生时代,不要试图去对抗个人记忆力下降的生理规律,这时候我们的武器不再是强大的记忆力,而是一个科学的、可以减轻记忆负担的学习系统,你需要去搭建一个知识树。

关于知识树这个方法我第一次听说它还是在考研的时候,那时候我一个朋友考了我们专业第三名,她的经验是每复习完一章,合上书自己将每节内容下的每个标题都能默写下来,那么这一章的知识脉络就算掌握了。掌握知识框架之后再去逐个攻破里面每个知识点。后来我按照她这个方法复习考研专业课,成绩也不错。

知识本身不是孤立存在的,搭建知识树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梳理我们自己的知识网路体系,这样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发掘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用这个方法第一轮复习的时候会有一点慢,因为你需要理解内化绘制出知识树,但是知识树搭建完成后复习效率会显著提升。

而且每一轮复习之后随著你对知识理解的加深,你还可以不断去更新丰富你的知识树,你会体验到深层次学习的快乐和内化于心的愉悦

自从我用了知识树这个方法,我就摒弃了那些停留在经验、套路和小技巧上的所谓成功秘诀的探索,那些个人化的、不成体系的、非科学化的东西非常投机,很难应对职业考试的全面考察。

上图:咨询考试用Xmind绘制的章节知识树

03 善用工具,给自己的大脑减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工具应该是符合我们认知习惯,易于上手,能够化繁为简,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这两次考试我也深深体会到工具带来的便利。

3.1 思维导图

我有一个小习惯:凡考试复习,必画思维导图

前面提到的知识树其实是用思维导图这种直观的、便于迭代更新的方式建立自己在每个章节的复习框架体系。

市面上思维导图的软体很多,我自己用的是Xmind这款软体,绘制导图其实免费版已足够用。绘制完的思维导图我会列印出来,之后复习有什么新的思路想法可以直接标注在上面,然后再在Xmind软体中修改完善,完成一次知识的迭代更新。

3.2 奇妙清单

我自己用的软体是「奇妙清单」,类似的还有「滴答清单」等等,因为平时并不能保证每本教材和规范都在手边,所以这个软体我主要是用来提醒我哪些知识点需要重新查阅教材或者咨询他人的。

这个软体可以做成定时提醒,到指定时间就会发送到手机上相应的提醒事项,比如我白天在视频课件中对某个表格的内容还不是特别理解,而教材又没有随身携带,这时候只需记录下视频的编号和播放到的时间点到奇妙清单即可,同类问题可以放在一个文件夹下,方便事后查阅整理。

3.3 印象笔记

印象笔记是一款非常强大的知识管理类软体,但我这里要说的是用它做晨间日记的功能。凡事预测立,每天早上拿出5-10分钟在印象笔记中制定出一天的计划,晚上的时候进行复盘、反思、精进。以我自己为例,我的晨间日记是在李参的模板基础上改进的,每天打开就会看到本月和本周的计划,每天大致的学习计划也会列在其中。

上图:我的晨间日记

3.4 时间管理类软体

消防考试的时候我用到了a TimeLogger记录自己每天的时间安排,一方面是想看看每天自己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另一方面其实也方便自己统计复习时一共花了多少时间,而考咨询的时候我就没有使用这个软体啦,因为自己每天复习的时间段基本固定,不需要再做统计了。

如果想提升学习的专注力,下一个番茄钟之类的APP也是不错的选择,我自己最早开始践行时间管理的时候就是从番茄工作法开始的。

看个人的需要还可以下载一个倒计时类的软体,输入考试的时间,这样方便自己知道距离考试还有多少复习时间,以便及时调整复习安排。

写在最后

我其实不算一个特别勤奋的人,比起别人很早就开始备考之路的努力,我每次都是临近考试才开始发力。

但也正因为每次备考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我会比别人更加专注于如何提升学习效率这个话题,并努力探寻一条适合自己复习的路径。

诚然学习方法是很私人化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本文的初衷并不是来自对表层的应试技巧和经验的探讨,而是鼓励大家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论,并利用每次考试的机会打磨完善它,使之更加科学有效。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熊猫同学会,我是盼盼,期待与你一起进步!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