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奔騰事業本部被裁撤,目的應在於結構和品牌調整、優中選優避免同質化競爭。

在沒有調整之前一汽兩大事業部分別為:

  • 奔騰事業本部,品牌包括一汽轎車、一汽吉林、一汽夏利。

  • 解放事業本部,品牌包括一汽解放、一汽客車、一汽通用。

商用車板塊無需贅述,解放貨車和一汽客車知名度和保有量是相當高的, 一汽通用知名度較低但也有坤程皮卡,後期是否會再有一款雪佛蘭開拓者也有待觀望,這一板塊是有很大發展潛力的。

乘用車板塊則比較尷尬,一汽吉林以微面為主代表車型一汽佳寶,這檯面包車的質量對於老司機而言印象相當深刻,一般的品控水平在微面領域已經被五菱長安這些微客巨頭壓縮到幾乎沒有發展空間。一汽夏利的量產車技術水平停留在十幾年前的狀態,即使價格低廉但消費升級不容忽視,夏利已經走到邊緣了。

剩下奔騰、駿派、森雅等品牌又在同質化競爭,不同的品牌、不同的設計語言、不同的銷售網路,但是質量是完全一致的,甚至有些車的平台都是完全相同,可價格卻有很大差異,比如:

  1. 駿派D80,指導價7.99-12.59萬,緊湊型級別、扭力梁懸架SUV,發動機為1.2T、變速箱自動版為7擋濕式雙離合。
  2. 奔騰T77,指導價8.98-13.48萬,緊湊型級別、扭力梁懸架SUV,發動機變速箱為同款。

三大件完全相同、配置也都很低,而T77換了一套精美的外殼加上一些所謂的智能化配置(大屏、人機交互)後同款同版價格高一萬。

這種本質相同的差異化定位很難「兩開花」,內部競爭只會加速品牌更加冷門的駿派邊緣化,而且同品牌的對比加上與同價位其他競品的對比,這些車的本質很容易被消費者看透。

與其讓內部競爭有節奏的邊緣一個又一個品牌,不如直接拆分後優中選優主推某一個品牌,這個品牌當然會是奔騰。除了這一原因之外和一汽管理層的結構變化也有很大關係,其中原因因沒有一汽的工作經歷所以不便討論,深究更不好聊了。


也許拆分重組之後由一汽總部直接接管奔騰事業部,國產奔騰汽車能在再次出現一些當年B70、X80這種熱銷車吧,只是品控方面也是希望能有所提升,X40的召回問題最終也沒有合理的解釋,別總讓巨大的研發投入看不到結果……



原來是為整合一汽奔騰,吉林一汽,天津一汽成立的奔騰事業部,後來內部整合難度大。所以就分開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