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下幾點看法。

首先,既然是電影,那就得從電影的角度考慮這個問題。有點人說這是為了情節好安排所以才沒有自動

駕駛。這個觀點我是不認同的。因為即使是自動駕駛,也不是全自動的,緊急情況下不是也可以人為干預?在電影情節的發展中,假如出現了緊急情況,然後人工介入,不是更能體現出「情況緊急」這種情節嗎?而且這也不會影響到演員的發揮好吧。

其次,從科技的水平來看,也不存在問題。在《流浪地球》這部影片中,人類科技發展水平已很高了,出現自動駕駛,甚至是智能駕駛的工程車,是很正常的。相比空間站和行星發動機,自動駕駛汽車的科技真的是不值一提了。如果說路況複雜,自動駕駛不能及時應對,那就更是說不通了。別說電影中設定的時間是在幾十年之後(可能是設定在2070年),就是眼前像谷歌百度甚至是國產長安汽車都已經開始了自動駕駛的研究,而且有的已經開始上路了。現實生活中的路況更加複雜,除了交通規則路面情況還有時不時出現的行人電動車甚至是小貓小狗。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後,自動駕駛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比起人腦,計算機的反應更快,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說了這麼多,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電影里的汽車沒有自動駕駛的功能呢?還是應該從電影設定的情景說起。我們都知道汽車如果能夠完成自動駕駛的任務,除了汽車本身的硬體,還得靠外部數據支撐,就得要導航。導航需要定位,就得有定位衛星。但是電影中人類是要把地球開走的,行星發動機都開始運轉了,那定位衛星怎麼辦?也裝上發動機,跟地球協調運轉?那這個可就比較麻煩了。好,就算是麻煩,也能做出來,這個沒問題。但是還有一個問題是沒有必要啊。我們現在的衛星導航是因為有軍用和民用的需求,但是電影中人類所有的資源都用在了製造用來逃命的行星發動機了,再造出用於地球表面的導航定位系統就是浪費資源了。

其實除了定位衛星的問題,還有一個很頭疼的事情應該就是地球磁場了。太陽已經開始走向滅亡,地球被人為控制開始轉向開始運動,以前大家習以為常的地球磁場應該已經很不穩定甚至是紊亂消失了。這一點對導航定位應該是很嚴重的打擊。

雖然《流浪地球》只是一部電影,但是能被大家公認為「硬核科幻」,我覺得很多細節還是值得推敲的。

再一次致敬認真做電影的中國電影人。真心希望中國科幻電影越走越遠!


人工智慧是基於多重網路設備,定位設備,衛星等共同聯合的技術,如果地球遭受了很大危險,磁場,電場,定位,衛星也許都出了問題,為了確保安全和準確,有時候還是人手動更為切合實際。你說呢?


你可能要問那個導演!


電腦程序都是人設計的,人類用智慧編製而成,但前提是沒有變化莫測的路況,怎麼能交給電腦控制汽車??人的反應能力根據路況突發都未能作出正確判斷,何況電腦程序了,你考駕駛證放著看,買車讓電腦幫你駕駛跟你幫助別人實現夢想了,你錢多了直接打的還是更好嗎?


個人認為首先電影為流浪地球,自動駕駛和主旋律沒有關係,劇情沒有需要,其次,影片拍攝過程很艱難,資方撤資,演員難請,差點和三體一樣宣告流產。所以這個問題劇情和資金都不支持,如果再有資金支持肯定會讓電影裡面的小情節再次升級,特效加強。


從現在來看汽車研究自動駕駛的趨勢不明顯,進發宇宙的飛船,飛機都已經實現了自動駕駛,地上的汽車可能是要難點,要具備識別交通標識,電影里汽車走的路沒有交通標識,所以就不可能切換到自動駕駛。


因為機器的緊急事件處理能力比不上人,就比如說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其實已經好幾年了,真的推廣起來,有人敢在鬧市區把自己的命交給機器嗎


從數據採集到障礙物到推送到行車電腦進行預判,然後在進行控制是需要時間的。一旦路面複雜,容易造成數據衝突,影響判斷,帶來危險。科幻片中的自動行車路面較好,複雜性少。


為了劇情需求。如果是自動駕駛,就不可能有開車的劇情。因為劉啟到地面就是為了偷偷學開車。


因為是低配,沒有自動駕駛功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