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滿清」這個詞屬於被淘汰的歷史名詞,現在叫清朝,提問者不是生活在100年前而是今天。

其次,正式回答這一問題。這一問題比較複雜,我今天只回答兩個淺層次的問題,即資本主義化程度以及君權穩定性問題。

(1)沙皇、愷加、奧斯曼、清朝四種君主制本質上是一樣的,在走向近代化歷史程度不同。

四個王朝的君主制在本質上都屬於君主專制,但細究起來因為其存在時間長短不一,導致性質有所差別。愷加更血腥、沙皇更延續、奧斯曼多樣化。

從走向近代化程度看,沙俄最高、奧斯曼次之、清朝再次、愷加墊底兒。

奧斯曼的歷史比較悠久從1299年,一直延續到1922年,長達624年。其存在時間相當於元明清三個朝代的總和。內經封建制度、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其君主專政更由君主掌權、君主勢弱、被權臣控制、權臣與西方列強雙重控制不斷交換狀態中。但其作為亞洲對抗歐洲列強的橋頭堡,在如此複雜的國際背景下能堅持六個多世紀,也夠讓人佩服的。

沙皇自1547年登基的伊凡四世開始自稱沙皇,到1917年的371年裏,俄羅斯一直屬於沙皇專制體制,其存在時間相當於晚明到清亡。在其統治371年裏,因為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資本主義化,其封建專制越來越低,在整個資本主義國家中,其資本主義程度是最低的。其上是日德,再之上纔是英法美等國。

愷加王朝雖然成立於1779年,滅亡於1921年,也有143年的歷史,但它存在的歷史類似於清朝中後期。建國過程中,土庫曼人的愷加部落以血腥手段統一伊朗。沒多久,他就面臨著歐洲列強地侵犯,像波斯與奧斯曼長期爭奪的高加索地區喬治亞等地區就被沙俄佔領;英國又迫使愷加同意阿富汗獨立等。

愷加王朝末期

到了愷加建立七八十年後,英國和沙俄就開始控制了愷加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諸多方面。

(2)四個朝代,除了沙俄屬於多數人統治少數人和欺負別國外,其他三個朝代都是少數人控制多數人和被別國欺負。因此,其君主制體現就大不相同,清朝和奧斯曼相對類似

雖然清朝並非宗教立國,但中國的「準宗教」儒家治國卻有著兩千年歷史,因此,但清朝在順治朝就有意識地利用儒家治國開始,「合法性」問題其實就沒了。古代中國以文化為核心,既然清朝主體上繼承了「儒家治國」,對於大部分漢人精英來說就理所當然地支持了。由此,清朝地統治相對另外三個比較和緩一些。

其君權統治較為徹底和穩固,

因為屬於長期欺負別國階段,沙俄的君主統治穩定性也比較強。

四國中愷加王朝屬於比較強硬化治理的,而且土庫曼人又多信仰遜尼派。所以,既是少數民族又是少數信仰,再加上西方列強地控制。愷加王朝藉助外力統治特色非常明顯,其君權統治最不穩固。

奧斯曼帝國因為長久以來與西方列強對抗,雖然嚴防死守西方的思想但對科技仍然不斷地學習。再加上,雖然是突厥化白人,但信仰卻和中東、北非地區的被統治民眾相同,所以,其君權統治也較為穩固。


清朝、波斯薩菲和愷加王朝、奧斯曼帝國、俄羅斯帝國,再加上印度的莫臥兒帝國,這便是西方人在近代崛起之時所面對的亞洲五大帝國(其中俄羅斯和土耳其地跨亞歐)。

1,俄羅斯帝國是蒙古帝國金帳汗國和東羅馬帝國的結合體

俄羅斯的國徽是雙頭鷹,形象的表明了其同時面向東西的帝國特徵。

俄羅斯繼承了東羅馬的東正教,號稱「第三羅馬」,同時帝國體制受蒙古人影響甚大,其向東擴張打的就是繼承蒙古大汗的旗號。

俄羅斯帝國是五大帝國中接受西方工業化最堅決的政權,雖然保留了東方帝制但迅速工業化並成為近代列強之一。

2,「東亞病夫」中國清朝和「西亞病夫」奧斯曼土耳其

假如我們把俄羅斯帝國算作歐洲列強,那麼剩下的四大帝國可以分為兩類,中國和土耳其均為半殖民地,而波斯和印度完全成為殖民地。

奧斯曼帝國自稱繼承了東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帝國,但稱號一直是「蘇丹」,只有到了近代為了團結所有穆斯林才開始稱「哈里發」,在伊斯蘭世界,哈里發相當於我國的皇帝,蘇丹相當於國王。

奧斯曼土耳其統治伊斯蘭世界是以突厥人統治阿拉伯人,這與清朝以滿族統治漢族很相似。

清朝的皇帝時我國持續兩千年的大一統帝國的帝制,其統一程度非其它帝國可比,同時清朝皇帝還是東亞朝貢體系的共主,也是這幾個帝國中地位最高的。

3,大博弈之中的印度和波斯

波斯在薩珊王朝時期確立了什葉派為國教,與奧斯曼土耳其的遜尼派相對抗,爭奪正統。

但到了西方崛起之後,波斯的愷加王朝和印度的莫臥兒帝國迅速變成了大英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的博弈場,史稱「大博弈」。

愷加王朝的建立者是波斯北部的一支突厥人,莫臥兒帝國的建立者是當年帖木兒帝國的後裔,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國教也是伊斯蘭教。所以突厥人對中亞、西亞、南亞影響深遠。

近代大博弈的結果,波斯北部成為俄羅斯的地盤,南部成為英國地盤,而印度完全屬於大英帝國,英國女皇的皇位也來自於印度皇帝。


因此,這五大帝國中,清朝的皇帝權力最為集中,曾是整個東亞的主宰。

伊斯蘭世界一分為三――奧斯曼土耳其、波斯(薩菲和愷加王朝)、莫臥爾帝國(印度),三者君主均非哈里發,都不是整個伊斯蘭世界的主宰。

至於俄羅斯的君主制,原本稱「沙皇」,也就是「凱撒」的俄語音譯,後來到彼得一世時正式稱帝,但仍習慣稱沙皇。

俄羅斯帝國也是這幾個帝國中在近代唯一進入列強行列的政權。


本質當然都是一樣的,但細分就有很多不同的了,比如說沙皇俄國,它的貴族勢力很大,間接制約皇族,所以它的皇權相對其他幾個不太集中,有一點和中世紀歐洲一樣的感覺。波斯他們是政教合一,主張君權神授,即國王即是世俗的統治者,又是伊斯蘭的領導人,早期波斯也是有原始薩滿祭司掌控的,。土耳其和波斯差不多,它主要是軍事化國家,蘇丹直接掌握軍權,而且宗教化氣息也很濃鬱。清朝就很乾脆,皇室壟斷所有權利,皇權至上,但民間可以督促皇帝,保留造反的權利,認為皇帝是「天的代言人」,並非是不可忤逆的「天」,這一點和其它國家不同。


這提問這牛啊,一個問題,問的是四個朝代的歷史君主制,君主制包含的內容斷然不是幾句話能解釋的了,還要互相對比得出有何異同之處?你問我們這些人咋搞啊,一個個去網上搜資料,然後再整理再相比,最快也要幾個小時。別說平臺沒有紅包法,就算有我都不會答這種要花大功夫整理出來的答案。嘛除非提問者掏荷包吧。否則這種硬貨知識是沒人答的,答的都是膚淺的。沒什麼事就洗洗睡吧。


問題很深奧,我這幾天去查閱歷史,不過各國能成制度,首先要對自己家屬有利,又要管控下面百姓,這是首要的,他們多認為自己的制度相當滿意所以就確定下來。


我只能說專制的程度一個比一個嚴重,同時實力也是一個比一個弱,落後的程度也是一個比一個大,別的就沒有什麼了。


君主立憲制,纔是現代國家能從君主製成功走出來。中國本來不應該廢除君主制,應該建立君主立憲制,像日本一樣。因為中國比日本還長的歷史!若然推翻君主,其實是自己想做君主,這樣,國家就是暴亂的社會,不是嗎?


世界歷史沒讀過,不瞭解,但區別肯定有的,最簡單較浮淺的理解是,一個是買豬肉的,一個是買魚的 ,一個是買疏菜的,再一個是買豆製品,但都是老闆,為了自身積聚財富,經營方式,手段也各不相同,如此而相繼唯持生存下去。


本質是一樣的、中國皇權至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