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打算購買一部新款iphone,你會選擇哪一款?

經相關專業人士的實驗證明,60%的人會選擇256G的手機而不選擇其他的兩項。其實蘋果公司也知道這個結果,選擇512G的人肯定會很少。

那為什麼還要出512G款呢?

回答問題前,先分享一封信,是美國一個女大學生寫給父母的,內容來自羅比特西奧迪尼《影響力》。

親愛的爸爸媽媽:

自從我上了大學,一直疏於寫信回家,真是不好意思。我要向你們報告我的近況啦,但在你們讀下去之前,請先坐好了,沒坐好之前千萬別往後讀,好嗎?

啊,我如今一切都好好的。

我的顱骨骨折和腦震蕩差不多已經好了——那是我才到這裡不久,因為宿舍失火跳出窗外摔傷的。我在醫院只待了兩個星期,現在基本恢復了正常,煩人的頭痛每天只上來一次。

幸好,宿舍失火後我跳出去時,隔壁加油站的夥計看到了,他馬上打電話給消防隊,叫來救護車,他還到醫院看我。

由於火災之後我無處可住,他好心的邀我到他公寓住。其實那就是一個地下室啦,不過是很可愛的那種。

他是個非常好的小夥子,我們深深的墜入了愛河,還打算結婚呢。我們還沒有定好具體的日子,但肯定是在別人看出我懷孕之前吧。

是的,爸爸媽媽,我懷孕了。

我知道你們有多想升級當外公外婆,也知道你們會歡迎我的寶寶,給他無私的愛護與關懷,就像我小時候那樣。

我們婚期延後的原因是,他有點小小的感染,我們通不過婚前血檢,因為我也不小心從他那感染了。我知道你們會張開雙臂歡迎他加入咱們家。他很好,雖然沒受過什麼良好的教育,但挺有上進心的。

好啦好啦,我要給你們帶上我真正的近況啦。

我想說的是,我的宿舍沒有著火,我沒有摔成腦震蕩,也沒有摔斷了骨頭。不過,我的美國歷史得了個「D」,化學得了個「F」,我希望你們能從正確的角度看待這些分數。

信件到這裡就結束了,本書的作者在信件後面忍不住調侃道:

「雪倫的化學可能學得不怎麼樣,但她的心理學一定能得個A」。

說出一堆亂七八糟的事情後,再說出一個相對沒有那麼嚴重的問題,似乎那個問題就變得「不那麼嚴重」了,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對比原理」

對比原理隨處可見,它經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中:

比如,銷售員在售賣房子時,經常會帶客戶先看幾套「墊底房」。這些房子並不是準備賣給客戶的,而是拿給客戶看看。

正因為有了破爛房屋作對比,接下來銷售員真正想買的房子就顯得非常合適了。

以至於客戶看到時眼睛都要放光,感嘆自己終於看到一套滿意的了。

再比如,到某些餐廳吃飯,你會發現菜單最前面的菜品價位一般都比較高。但這只是為了晾在菜單上做為參照物,有的甚至都沒法做出來。

可是有了對比,對於那部分關注價格的顧客來說,就會覺得中間那部分挺好的,不是很貴。

所以某些商家會經常用這種手法:

如果某個產品因為價格高賣不出去,就製造出價格更高的新產品來做對比,以此給消費者錯覺,提高原來那產品的銷量。

在講到對比原理時,經常提到的還有三桶水的心理實驗:

一隻手放進冷水,另一隻放在熱水。然後再兩隻手都放進常溫的水中,你會發現,剛剛放在熱水裡的手覺得很涼;而放在冷水裡的覺得很熱。

實驗說明的就是:基於先前發生事情性質,相同的東西會顯得極為不同。

所以如果想要人覺得水是熱的,就先喝點冷的;想要覺得熱的,就先給點熱的,這不就成功利用了對比原理嗎?

在人際交往中,對比更是頻繁產生作用。

有一個很討巧的小技巧叫做:「想讓別人答應你,可以讓他先拒絕你」或者叫「先提大要求,再說小要求」。

什麼意思呢?我們通過一個小故事來說明。

美國一位心理學研究員有次在街上走著,遇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小男孩,他告訴研究員:童子軍一年一度的馬戲表演周末就要開始了,他正在買門票。希望這位研究員能購買一張門票前去觀看。

研究員當然對此沒有興趣,絲毫不願意把大好的周末時光浪費在馬戲表演觀看上,於是委婉的謝絕了小男孩。

之後小男孩回答說好吧,不過接著,他說:「要是你不想買門票,買我們幾根巧克力棒如何,一根才一塊錢。」

研究員買了兩根,突然意識到自己有點怪, 因為自己對巧克力棒完全沒有興趣,相比之下更喜歡鈔票啊。而此刻他手裡竟然拿著兩根巧克棒傻站在那裡,而小男孩拿著自己的鈔票走開了。

你看,研究員就是這樣被小男孩的行為影響購買了巧克力棒。

小男孩的行為方式被稱作「拒絕後撤術」

假設當你想讓我答應你的某個要求,可以在之前先提一個大些的要求;等到我拒絕之後,再提小一點的要求。而後面這個要求,才是你真正的目標。

並且,最初的請求越大,效果越好。

因為讓人產生錯覺的空間更大,比如想借5元,先提出借10元也行,但如果先提借100元,是不是覺得5元真是太少了,簡直是大大提高了實現目標的成功率!

「我希望今晚你們每個人在回家的路上停下來,仰起頭看看天空,仔細想想——我們比賽第二節的失利,算得了什麼。」

這是我不知道在哪看到的安慰,應該是某個教練對自己的隊員說的吧,聽到這話還挺有力量的。

就像我今天得知辛苦了一個月準備的比賽最後還是沒獲獎,沉浸在挫敗感中時,偶然知道金庸先生離世的消息,頓時五位陳雜,發現之於生死,自己的挫折實在微小。

對比就是如此奇妙的東西,而對比原理的應用範圍更是大如宇宙。

雖然形形色色,有好有壞,但如果能讓你在失意之時有一絲慰藉,困惑時有一絲豁然,也算幸運。

其他精彩文章

* 公交車墜江事件:我對9歲兒子說了五句話

* 8條小建議,讓你徹底克服害羞心理!

* 你的說話力,決定你的職場高度

* 浙大博士跳江自殺:孩子不懂與世界相處,所有教育都是徒勞

配圖/攝圖網

*作者介紹: cele,95後腦補藝術家,半職業創意人,樂於在熟悉的世界不停追問,永遠相信言語有力量。本文首發新勵成口才培訓(gzknj01),轉載請聯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