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讀了那麼多年,感覺口才跟天生有關


我認為,口才是天生的。

首先明確一點,就是口才好不完全等於說話效果好。我覺得日常交流的口才好有兩個標準:1、同樣的故事或者道理、規則,口才好的人讓人一聽就清楚明白,且不費力。2、同樣的內容,口才好的人說出來更形象生動,有感染力,給人印象深。

至於說的東西是否新穎獨特,見解非凡,或信息豐富,這是影響表達效果的因素,不應該列入口才的標準。舉個例子,大學課堂有的老師專業造詣很深,但口才不行,講課乾巴巴,一部分好學的同學認為乾貨多還是願意耐著性子聽,但不會承認老師口才好。社會上一些干銷售或搞傳銷的,說起話來一套一套,極有煽動性和感染力,很多人不信這類人所說但不得不承認「此人有口才」。

我感覺要達到口才好的兩個標準,和兩個能力有關:1、大腦即時調動最恰當辭彙並有效組織辭彙的能力。有的人心裡想著那個意思,卡半天想不出來,或腦子裡湧出很多辭彙但一團亂麻不能有條理組織起來。然後就是詞不達意,語無倫次或廢話一堆不到點子上。我發現,那些口才好的人壓根從來沒想過「調取」「組織」這些東西,都是意思到了,自然地噴薄而出。2、形象思維發達,情感豐富且敢於、樂於表達。這和文化程度無關。我見過文化低但口才好的,沒多少知識,但講起生活瑣事趣事,繪聲繪色,惟妙惟肖,詳略有致,不會成語典故,但比喻、類比、誇張、歇後語各種手法運用自如。紅樓夢裡王熙鳳算是一個典型代表。作家金庸文筆一流,但不善辭令。人類大腦的運作非常奇妙。

有的人說,勤學苦練,熟能生巧,口才應該也可以。我是不同意的。上世紀末有本雜誌《演講與口才》大力倡導這個理念。這本雜誌和《知音》《讀者》《青年文摘》一樣是所有郵政報刊亭的必有刊物,在學生中影響很大。我個人感覺是身邊愛看這刊物的沒有一個口才好的,哪些口才好的從不看這個刊物。除了知道一大堆「妙語連珠」的故事外,這本雜誌沒看出什麼效果。這也許是最早的成功學理念銷售。

我認為口才不是練出來的,主要是觀察教師這個群體。教師的工作就是口頭表達,而且講的東西是精心準備,年年重複的。但在生活中,這個群體表現出來的口才好的比例並不見得比其他職業群體要明顯強。我舉個例子,一旦涉及和課程內容、教育無關的東西,很多教師的口頭表達,真的和常人無異。那些和學生講人生觀一套一套的班主任,其實是在背書,換個話題,沒有任何優勢。

至於明星主持人大談自己如何勤練出好口才,我想說的是,但凡願意花大量時間練習這個的人,基本都是發現到自己有這個方面天賦(在人群中發現這個很容易),付出努力有性價比。沒有天賦的人偷偷練了不見效果,一般也就放棄了,也不會到處說。


希望大家在收藏的時候,別忘了點贊、點贊、點贊,謝謝大家。每次收藏過千、點贊寥寥無幾

可能是最簡單、有效口才訓練的3個方法意哥口才學的視頻 · 5796 播放

好口才有天賦這個說法嗎?我的答案是很重要。但是不是必要。

歷史上有很多名人,像拿破崙,華盛頓,丘吉爾。可以說不僅是沒有天賦。而且還是負的,因為他們有口吃。

但這不影響不妨礙他們成偉大的演說家。當我讀了這些名人的傳記之後。

他們提升口才無非這三個方法。

1、練膽量主動發言。不會因為別人的嘲笑而放棄鍛煉

2、練感覺、舉例,丘吉爾連續三年。每天都堅持練習朗讀,一字一句練習語感。3、練邏輯。系統地讀一本書,學習高手是如何講清楚一件事的?先模仿,再創造。

讀完兩件事: 1.點贊,讓更多的人也能看到這篇文章(今年目標幫助3000個人在演講口才、口才訓練、人際關係。自信心、說服力、溝通技巧、提升情商,您的點贊很重要,您在收藏文章的時候 麻煩點贊 下 謝謝) 2.關注我,讓我們成為長期關係,每天分享口才提升等乾貨。

這邊給大家免費準備了一套口才實戰寶典:


口才是培養的,並沒有天生之說

而且我們也不能把口才,理解為,話多,有些孩子雖然從小話就很多,但是說話沒有重點,聽時間長了會讓人很不舒服,這也不是口才。

真正的口才,個人認為是 可以 清晰的將自己的想法,完整的表達給對方,並且讓對方理解,接受自己,而且聽起來很舒服。而這類人,被通常被說成 情商高

口才是培養的

而且培養的階段在0-12周歲,這裡要說的是人類的一項能力——語言思維能力,人類只有在0-12周歲才可以改善提升語言思維能力,這裡要說的是人類大腦中的「布羅卡氏區」,它是主導人類語言邏輯思維的區域。

這就涉及到語言思維能力如何培養,有興趣的家長,可以看下這個 試聽課 或許有所啟發

語言思維試聽課


口才應該是一部分遺傳一部分後天培養的。如果父母的口才好,家庭環境氛圍好,鼓勵孩子自我表達,會耳濡目染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如果家庭環境封閉,專制,會壓制孩子的表達慾望,挫傷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語言能力得不到鍛煉和培養,影響以後的交際。


我遇見過許多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還好,可一旦接觸陌生人還是領導,就會感覺自己笨嘴拙舌。於是,經常抱怨自己天生沒有一副好口才,還是埋怨自己太膽小。其實,這種想法是片面的,因為好口才並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說膽子大,有勇氣說就可以,好的口才是要有足夠的底蘊作為基礎的。首先,你必須要有知識,有內涵。如果知識面不夠廣,就算掌握了再多口才的技巧,也是無用武之地。其次,應該堅定信心,功夫不負有心人,只有自己通過後天不斷的練習,才能夠說出有水平,有見解,有說服力的話,才能夠打動人心。


有天生的因素,也有後天的因素。

說是天生的,我覺得是因為一方面如果性格偏外向,從小就說話比較多,自然練習說話的機會就多,組織語言的能力會強一些;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家人比較會說話愛說話,和孩子在家裡也會有更多溝通,孩子表達機會會更多,也會提升表達的能力。所以,這些在外人看來,就像是天生的。


先天與後天結合,對於大部分普通人,後天練習很重要,就是人們俗稱的磨嘴皮子。很多老師放個長假回去講課嘴巴說話就不那麼順溜了。很多領導剛上去時候講話那也是磕磕絆絆,後來都練的巧舌如簧。

這和寫作也有點相似,都得多練多寫。至於你說的那種頂級的演講天才和作家,是要吃天賦的。光有天賦不練習那也沒用,傷仲永的故事小時候就學過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