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一下:

我问题写的有点笼统,用词也不太准确。 崇洋媚外有点太贬义了 我想很客观的表达这种感觉但是一时半会我也没找到一个可以代替的词 不过有位朋友还是准确get到了我的意思: 「崇洋媚外不只是「崇物」 「媚物」,是那种降低自己自尊去高抬、迎合外国人,觉得外国人可以享有特权的认知才最可怕。」 我本人学习工作在欧洲快十年了,也换了护照。(在很多人眼里我可能是个最崇洋媚外的人了)对于中华文化我感到非常自豪,也总跟身边的朋友宣传咱们的文化。不过看到听到很多年轻留学生的例子觉得他们一味的追求欧美价值观 迎合白人的文化想问问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是不是具有普遍性?

—————————————————————-当然何种行为被定义为崇洋媚外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我在想中国飞快进步的这几十年是不是让大多的中国人重新拾起来民族自尊心 还是仅仅是嘴上的自尊心?

有很多社会现象背后是不是提现了现代中国人崇洋媚外的本质 举例:1. 国人出国旅游疯狂抢购商品 2.整容网红的流行和产生的社会现象是不是中国人对于西方审美的一味追捧 (既然没生成白人的立体有棱角的脸 眼窝不深就垫高鼻子 额头 削尖下巴 欧式双眼皮) 3. 对于欧美无营养消费文化的追捧 希望社会心理学专业的大神来剖析一下!


崇洋媚外是中国人发明的,只有中国独有。如果你是美国人,或者日本人你崇拜中国你国没人会骂你崇洋媚外。只有民族主义倾向严重的人才会盲目排外,排斥多元化思想,对推崇中国文化以外的人横加指责,漫骂,唯我独尊,这种思想是造成崇洋媚外一说的根源。中国近代思想大家们都没有崇洋媚外一说。

至于题主说的出国买东西的问题,这个确实是中国的产品不如人家,中国的商家为了赚多几个钱,反正你懂的


问题太笼统了吧,题主是问全中国人都崇洋媚外吗。今年春节前后有多少国外领导人发来新春贺词,就连安倍都拉下老脸了。这种春节贺词外交反映了中国国家实力的大增。以前哪有这种事发生。我们有五千年历史文化自信,又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军事科技实力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供,中国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力,在国际事务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但是还是有不少国人缺乏对自己国家的认同与自信。但是不要动不动就把接触外国的东西看成崇洋媚外,我们一直倡导开放包容的态度与放眼世界的国际视野。好比英语本来就是国外的东西,却把英语教学那人教育体系。高铁也不是中国发明的,只是我们国家太厉害了,让中国高铁扬名海内外。客观讲,确实有少数像港独,台独等崇洋媚外分子。

明明白白的,就是有很多人喜欢跪舔,怎么就给洗白了变成对他国文化接受度高的群体了呢?

当然,我不否认,被贴上崇洋媚外标签的人里头,有一部分是单纯的出于对外来文化接受度高。

但是,当一个弱势文化(对,咱们现在就是弱势文化)面对强势文化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很多人丧失掉文化自信。所以,大大经常挂在嘴边,要建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您以为是为啥呢?丧失掉自信不可怕,请在任何时候,不要丧失掉理智和头脑。因为你需要在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明辨外来文化的弊,与本国文化的优。去伪存真,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多少先辈的忠告,咱都能做到?

做得到的,就是谦虚的学习者。应赞扬!

做不到的,就是崇洋媚外的跪舔主义。应痛打!

这二者,皆有之。不信?我举个例子。

坐标,北京某985高校,大冬天顶著寒风排队等校车,以来往东西校区。由于校车座位有限,所以大家都提前排队。几乎毫无例外,每一次都只有二分之一的人能坐上车,坐不上的人都基本上是在寒风中白白的冻了半个小时。零下十度,什么感觉我就不说了。但是,毕竟是985,大家素质都很高,从来不存在插队的现象。可是就有这么一天:

临发车前十分钟,来了个留学生,看起来像中东的脸型,插队到我前面的一个女生那里,笑吟吟的对她说,hey girl,waiting for the school bus 哈?

您猜怎么著?这个妹子,满脸惊喜,十分激动,结结巴巴,yeah,yeah,e,yes,yes,how about U?我TM一看就知道,这妹子沉浸在被老外搭讪的幸福感中。

这时候,我已经等了约莫半小时了,本来就已经很没耐心了。哥们我,包括后面所有人都排了很长时间了,您凭啥就插队了呢?于是,尚未痊愈的中二病发作:get fuck out of the line,or,I break your jaw?boy,U know how long we had stood in the wind?

原谅本人的蹩脚英语,可能还夹杂时态错误,但足够表达我的想法了。我恨那里以为说一两句英语就可以插队的人,我更恨让他产生这种想法的人,因为看那哥们一脸淡定的样,我相信这种事情他绝不是第一次做了!

来了中国,就要守中国的规矩,好好做人咱就欢迎您。不好好做人,您就哪凉快哪呆著去。

您说中国没有崇洋媚外?excuse me?

原谅我时隔这么多年,依旧如此激动,因为这件事情给我留下的的印象实在太深!即使赶走了那家伙,我心情依旧极度的糟糕!

以上内容,保证真实!这种事情,我想大家也不难想像。


崇洋媚外这个现象是有的 不过这个词真的很难听我们不如换个说法 一些人对国外的文化更宽容而对自己的文化更挑剔

个人觉得崇洋媚外的范畴里文化和认知这方面占的比例大一些,其次是「洋货」和审美等等。

我有一个欧洲的学生来台湾旅游,晚上去餐厅吃饭时饭店马上就要关门了,可老板一听她是欧洲人,立马极度热情地给她介绍招牌菜,已经准备要回家的厨师无奈只能再套上围裙炒菜,这个学生也不好意思,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第二天她和台湾朋友去博物馆,里面有个老头给了她一根香蕉,一个小朋友的妈妈则要求合影… 听她说完,我心里真的很难受,餐厅老板这已经不仅仅是热情了,在他的认知里欧洲人是有「特权」的,崇洋媚外不只是「崇物」 「媚物」,那种降低自己自尊去高抬、迎合外国人,觉得外国人可以享有特权的认知才最可怕。

「现在的中国人」,也就是把所有中国人包揽进来了。因为没有特指个体,就是群指。

你要说全体国人不崇洋媚外,好像也不。你要说全体国人崇洋媚外,又好像不对。

什么叫「崇洋媚外」?是说那些倾向买外国货的?还是说崇拜外国文化的?

那我要说,后者居少,大致可以忽略不计,称全国人都是中国文化的拥护者,那么在这里不存在「崇洋媚外」一说。

最大争议的是用外国货。比如汽车用日本的,用德国的,用美国的。但坦白讲,这些国家的汽车,都有优势。国产的比不上,要说安全性,要说动力性,要说轻便性,国产车也没法与之相比。(这一段不重要)。

大多数人,看著许多人买外国的东西,过外国的节日,就批判为「崇洋媚外」,其实不必。你看,我们的好的东西,好的文化,不也受外国欢迎吗。比如春节,比如我们的粮食。

你不能说国人过外国的节日用外国的产品,就叫「崇洋媚外」,而外国过中国的节日用中国的东西。就叫做「四海同春」吧?

我所了解的「崇洋媚外」是不论我国文化与产品多牛,都觉得还是外国好的,这才叫「崇洋媚外」。

产品的好坏,文化的优秀与否,得用客观的标准。
其实中国人之中有一些对于崇洋媚外的想法有些偏激。我初中生,想和朋友聊聊权利的游戏,恰巧她在看国内一部玛丽苏烂片,跟我兴趣不合。她说我崇洋媚外,语言也是很激动。可是为什么外国的传奇剧就不允许谈论。不是我们崇洋媚外,是中国现在真的在某一方面有欠缺,但是我们因为种种原因自己不能弥补,所以就去外国买一些东西,追一些外国的剧。我们有这个经济条件,肯定是想要更好的物质生活,既然国内无法达到自己的需求,买洋货什么的也是在情理之中。至于网红脸什么的,就是个人审美问题,我国活跃在国际时尚圈的超模的长相很有东方特色,却不怎么符合欧美人高鼻梁,大眼睛的审美。中国人没有崇洋媚外的本质,而真正能让国人停止盲目地去追求外国,只有我们自己做得够好

我以前回答过一个和这个差不多的问题现在这种问题依旧是这个答案

只能说emmmm现在中国人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毕竟生活中见到的外国人比较少

------分割线--------

我不知道这样的算不算崇洋媚外……这个寒假被逼著去超市做促销,超市挺大的,而且是附近最大的。附近还有个小区,住了很多外国人,有的是夫妻两都是外国人,有的是夫妻两一个中国一个外国,也有一个住的。然后,这群外国人就喜欢组团来逛超市。这是背景。完了呢有一天,这个团队又来刷超市了,那个带著中国人的两对脱离队伍。搞笑的就来了。过年做促销的大部分都是没正式工作的,有一部分学生,但比较少,懂英文的不多,那群外国人几乎听不懂(尤其这边还有方言)。然后我亲耳听到有个外国阿姨和买水饺的姐姐来了这么一段对话:「How much? How much?」「你说什么?」

「This how much?」

「我听不懂,会中国话么?」「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语素超慢,但发音很准。然后……然后……她们俩鸡同鸭讲了好久。但一点不耐烦的意思都没有。后来那个外国阿姨准备买点巧克力,看上好时的了,好时姐姐好激动,好激动,为了正常交流,到处抓壮丁…因为好时巧克力的赠品超级好,好多中国顾客差几块钱都要磨半天,还不一定给。结果这个外国阿姨一问,有袋子么?有!立马给装上了……后来那个阿姨逛完超市发现没有购物袋 又回来问有没有带子……

立马翻翻翻。

大一点的有么?翻翻翻,结果没有。一开始我还没觉得有什么,后来想想,中国顾客和外国顾客有什么区别么?外国顾客就可以不讲规则了?虽然赠品也不值钱。但是,中国人到外国超市有这种待遇么?我发现,中国人有的时候把外国人当珍稀动物一样的态度似乎随著习惯与生俱来,下意识就对外国人不一样。我小时候被教导要多和外国人交流,但很少有这种机会,现在一旦遇上,自然会感到荣幸。我不知道这算不算遗留下来的崇洋媚外心态。纯手机打的,累死了,不知道里面有错别字不,有的话体谅下 自己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