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生长期上腹部闷痛,就医检查后竟发现是3条冠状动脉血管阻塞。(图/记者汪玮琪摄)

60岁陈先生,年轻时从事业务工作,饮食不定时,又爱吃吃到饱,长期下来体重过重,胆固醇偏高。2、3年前起,不时出现上腹部及下胸口闷痛,合并有火烧心、呕酸水逆流症状,初期至肠胃科检查为胃食道逆流,治疗后,火烧心及呕酸水逆流症状改善,但走路时仍有上腹部及下胸口闷痛感,休息过后即好转,某天因感冒就诊,医师高度怀疑是心脏疾病,送至心血管中心检查,确诊3条冠状动脉血管阻塞,及时开刀治疗,避免憾事发生。

根据卫福部公布2018年最新国人十大死因,心脏疾病仍居十大死因第二名,仅次于癌症,尤其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死亡人数更多达每年3万9千多人,且有上升趋势。

国泰综合医院心血管中心医师陈玠宇指出,陈先生有混合性高血脂症,加上有30至40年烟瘾,一天一包烟更加速动脉硬化,使血管阻塞,虽有胃食道逆流上腹部及下胸口闷痛状况,但仍高度怀亦有心脏疾病,经过多重检查后,发现患者心脏下壁和心脏前中膈部有缺血变化,且3条主要的冠状动脉血管皆出状况。

陈玠宇表示,3条主要的冠状动脉血管中,最严重的是冠状动脉阻塞疾病,左前降支阻塞约70%至80%,左回旋支阻塞约50%至60%,右冠状动脉则为慢性全阻塞,且已长出由左前降支延伸过去的侧枝循环,供应心脏下壁的血流,不过因为左前降支也出现阻塞,导致心脏下壁极度缺血,由于心脏下壁神经感知位置与胃部接近,容易因上腹闷痛,被患者当作是肠胃问题。

陈玠宇说,3条冠状动脉血管皆阻塞相当危险,严重时会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一般来说,约80%的缺氧性心脏病患会有胸闷、胸痛或喘等表现;另有16%患者有「非典型」症状,阻塞于心脏下壁易出现上腹部闷痛,前下颈部、下牙床痛则是因为心脏的感受神经,也就是迷走神经传递到大脑时,感应的对应位置雷同所致。

陈玠宇提到,心脏病腹部不适易与一般胃痛混淆,但仍是有些微差异,心脏病所致的腹痛常发生于行走、爬梯或运动时,且无火烧心、呕酸水逆流症状;胃痛常发生在饭前或饭后,不仅有火烧心症状,还会呕酸水逆流。

陈玠宇强调,冠状动脉血管阻塞时,症状通常来得又快又急,若送医速度慢,心脏缺氧一段时间后,心脏壁就可能破裂,一但破裂患者被救回的机率相当低。建议有肥胖、高血脂、高血压、抽烟、糖尿病、冠状动脉心脏病家族史者,随时留意不适症状,千万不能轻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