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佯在濟南老城的老街巷,彷彿穿越在時光隧道里,從一個個老街名、老建築,就可以感受到濟南歷史的滄桑。

老城區曾經有的老街巷,如,西門大街、院西大街、院東大街、院前大街、府東大街、府西大街,1965年將包括以上街巷的11條街巷整合後命名爲泉城路。泉城路以北,從東到西,主要有運署街、按察司街、縣東巷、縣西巷、苗家巷、南北歷山街、閣子后街、縣學街、東華街、後宰門街、岱宗街、曲水亭街、東更道、西更道、起鳳橋街、王府池子街、轆轤把子街、芙蓉街、布政司街、鞭指巷、雙忠祠街、壽康樓街、將軍廟街、貢院牆根街、高都司巷,等等;泉城路以南,從東到西,主要有,歷山頂街、洪字厫街、武庫街、寬厚所街、舜井街、天地壇街、葛貝巷、榜棚街、衛巷、舊軍門巷,等等。當然,護城河外側也有很多文化底蘊深厚的老街巷,如,青龍街、司裏街、正覺寺街、剪子巷、廣智院街、筐市街……

老街巷裏有歷史、有文化。2003年初,對在泉城路西頭南側舊軍門巷考古發現的商代中期“灰坑”遺址研究表明,這是迄今發現的濟南老城區年代最早的人類活動蹤跡,距今已有3500年。春秋時期,齊國曾在這裏築城,取名“濼邑”,後來又稱“歷下邑”。據《史記》記載,漢高後元年即公元前187年,“割齊之濟南郡爲呂王奉邑”,說明漢高後時已設“濟南郡”,“濟南”之名開始出現,因在古“濟水”之南而得名。唐朝開國後,濟南稱齊州;宋徽宗政和六年,齊州升爲府,改名濟南府;明清時期,濟南成爲山東省的省會;明朝洪武四年即公元1371年,開始新建濟南城牆,設東門、南門、西門,城外圍以護城河,城內是山東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及按察使司三大最高行政、軍事、司法機構的駐地……濟南老城區老街巷名稱的由來,與濟南的上述歷史密不可分,幾乎每一個老地名都有美麗的傳說、動人的故事和歷史的淵源。在原百年老校濟南一中、新千年初改爲泉城中學的大門外,有一條運署街,街名起始於清朝,因山東“鹽運使署”移設於此而得名;西側的按察司街,取名於明朝初年,因街上曾設有”提刑按察使司”而得名;布政司街,是因爲明清時期山東最高行政長官布政使的官署布政司在這條街上而得名,當時街上店鋪林立,晚清小說家劉鶚在《老殘遊記》曾描寫道,出了大明湖南門,“從守道門前四牌坊到了布政司街裏面,由布政司街各家書鋪裏看過書,去出西門,到趵突泉上灑了一大會。”布政司街後來改名爲省府前街;至於縣學街、貢院牆根街等地名,更從一個側面可以窺見明清以來濟南教育和文化發展的印記。府、州、縣學又稱儒學,是明清時期地方官學的主要形式,府設府學,州設州學,縣設縣學。老城區的縣學街是因緊靠歷城縣學而得名,貢院牆根街則因位處明代山東鄉試的場所——貢院的東牆根下而得名。明清兩代山東鄉試錄取的名士之中以濟南籍的居多,出現了衆多的像邊貢、李開先、李攀龍、王士禎等進士出身的知名文學家和政治家。珍珠泉大院自元代起就成爲王府大院,即“濟南王”張榮府第;明朝成化二年即1466年,明英宗朱祁鎮次子朱見潾在此建了德王府;清代爲山東巡撫衙門,民國時期先後爲山東督軍公署、山東省政府所在地。這座大院東西院牆外側的街道分別叫東更道和西更道,顯然因當年更夫在此巡夜打更而得名。後營坊街相傳是因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曹操擔任濟南相時,將後勤輜重及隨軍家屬安置在大營北側的後門附近,形成一條東西向的街道而得名。鞭指巷的來歷也有許多故事,相傳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經過濟南時都住在珍珠泉巡撫衙內,第一次經過住處右側的一條街巷時,揚鞭向侍衛詢問街名,侍衛隨機應變回答,“萬歲玉(御)鞭所指,可名爲鞭指巷”,民國修編的《續修歷城縣志》記載了這個路名。

芙蓉街曲水亭和將軍廟街兩個片區,至今還有不少明清以來的人文古蹟。如壽康樓街上的題壁堂,是山東省和整個北方現存規模最大的清代戲樓,連同其西側的昇陽觀(呂祖廟),構成一組始建於金代,擴建修繕於明清兩代,規模宏大的道教建築羣。芙蓉街北首的府學文廟,是創建於北宋、重建於明代的文化勝蹟,佈局嚴整而壯觀。將軍廟街西頭的天主教堂,曲水亭街與後宰門街交匯處的基督教堂,在宗教界都具有相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位於鞭指巷有濟南唯一的狀元府陳冕狀元府,陳冕曾是清代最年輕的狀元,他熱心於公益,爲賑災不惜變賣家產,救助受災百姓,深受濟南人愛戴。在這些老街巷裏行走,到這些名人故居前駐足,猶如在觸摸濟南悠久的歷史,閱讀濟南這部活的通史。

濟南的老街巷裏有情調。曲水亭街南頭西側第一個居民院的門樓就十分講究,青石上張果老騎毛驢和泰山迎客鬆的浮雕,栩栩如生;紫黑色院門外的泉池內還有一處名泉。與從王府池子淌出的泉水一起,匯成一條小河,在一個個四合院旁邊向北流去,經過百花洲,匯入大明湖。我到過附近好幾個四合院裏,發現院內都藏有清泉,特別清澈。這令我想起劉鶚在《老殘遊記》中所描述的,“到濟南,進得城來,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比那江南景緻更爲有趣”。這傳神之筆,確實是濟南老城區景緻的生動寫照。在曲水亭街、起鳳橋街等老街巷裏徜徉,領略泉水人家獨有的市井風情,享受到的是一份心靈的寧靜和生活的閒適。我陪在京津滬粵川陝等等地的大學同學遊覽濟南時,他們都對這裏印象深刻,流連忘返。

老街巷是記錄濟南這座千年古城悠久歷史的活化石。它涵養着濟南的文化肌理,體現着泉城的獨特風貌,承載着古城獨特的市民文化,是不可再生的寶貴文化遺產。可以說,濟南的變遷連接着老城區的冷暖,老街巷的保護也維繫着濟南歷史文脈的傳承。現在,泉城路以南的老街巷幾乎全被新建的高樓大廈所替代,泉城路以北也只剩下芙蓉街曲水亭和將軍廟街兩個歷史文化風貌區了。但願今後再也不要讓這遠去的老街巷變成永遠消失的老街巷!但願不要把老街巷當成我們這座城市肌體中行將死亡的細胞加以剔除,而應把這些貌似破舊、實際凝結着豐厚歷史文脈的東西變成我們肌體中永遠充滿活力的新細胞,與高樓大廈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因爲,從歷下的老街巷中,既可欣賞到濟南歷史的餘韻,也可清晰地聽到時代的聲音,看到現代泉城前進的步伐。

來源:濟南明府城

您閱讀了分

點個“好看”再走啦~讓我知道你是愛我噠!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