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請原諒我的找圖和P圖能力,我也知道他很醜,就當我惡意籌劃目標品牌吧……

我承認,這是為了蹭熱點寫的,而且,蹭的還有點晚,這個一日遊的熱點事件很快就過去了,馬上就會被不知道是什麼的事件取代……但是我還是強行蹭一下,就當寫日記了

昨天下班時間,被DG事件刷屏,我第一感覺就是,這是啥,完全看不懂,難道又是00後事件嗎?這是人名?還是品牌名?我怎麼不知道~

幸好有反應快的自媒體負責科普,我才知道了來龍去脈(這裡就不普及了,懶)

那麼現在開始說中心思想


大家普遍反應,這次公關事件是車禍現場,吧啦吧啦~

這個不可否認,不知道哪個公關公司做的,不知道是不是有公關公司在做,反正……現在他們應該在撕……who knows,who care

那麼從營銷角度看呢,我覺得是值得討論研究的

從大營銷角度來說,公關也是營銷一部分,這是減分項

從另一個角度,營銷講究的是曝光,是熱點,這可是加分項啊

一年纔能有幾個事件刷爆朋友圈,誠心策劃都不容易的。營銷講究的是有人討論,不管好壞,沒人討論的肯定是敗筆。好比,世界盃期間有個馬蜂窩的廣告吧,大家都說,屎一樣,腦殘……還有個奶粉還是什麼來著,也是這個評價。當時,有人在知乎上也評價過這個事情,結論就是這波營銷,賺了!!

同理可證,DG的這次營銷,賺了……

你們看,我以前不知道這個牌子,現在知道了,從G1-G7的那個認知模型來說,我從G1到了G2,這是提升啊

但是有用嗎?

可能有用,不過更可能意義不大,為啥呢?

按照我們羣裏的討論,為啥大家要抵制,反正也買不起,買不起,買不起~隨便抵制,這就是輿情的導向了,進而起到了裂變的效果

總之,喫瓜羣眾的想法是,反正跟我沒關係,看熱鬧不怕事大

真正品牌的愛好者呢?(反正我周圍都沒有)也都淹沒在人羣中了,估計看到這個架勢,想買也不敢買了,就好比當年,大家都不好意思穿馬甲一樣

不過事情總會過去,三年,五年,十年?

PS:作為看熱鬧的,覺得有意思的是,網民們真可愛,大家把矛頭指向了DQ,對那個做冰淇凌的,就是因為兩個縮寫很像~(那你們怎麼不說P&G呢,更像,估計不熟知)

也不知道大家是故意起鬨,還是真認不出來……

不過讓我想起了當年的3Q大戰,一個汽車跟賣運動鞋的打什麼~

總之,輿論方便,大家是跟著起鬨的多。對於品牌的影響,還是負面的影響更大一些。至於以後能不能挽回……根據這幾次的表現,看來是夠嗆了。那麼這個大牌子在意嗎?不好說,人家是國際品牌,也許中國的敵對勢力會更加喜歡了,不過放棄了中國市場,直接損失是看得見的。

好好做,穩定發展,不作死就不會死

不過,我還是堅定的認為,這個事件不是俞敏洪團隊為了轉移注意力引起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