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请原谅我的找图和P图能力,我也知道他很丑,就当我恶意筹划目标品牌吧……

我承认,这是为了蹭热点写的,而且,蹭的还有点晚,这个一日游的热点事件很快就过去了,马上就会被不知道是什么的事件取代……但是我还是强行蹭一下,就当写日记了

昨天下班时间,被DG事件刷屏,我第一感觉就是,这是啥,完全看不懂,难道又是00后事件吗?这是人名?还是品牌名?我怎么不知道~

幸好有反应快的自媒体负责科普,我才知道了来龙去脉(这里就不普及了,懒)

那么现在开始说中心思想


大家普遍反应,这次公关事件是车祸现场,吧啦吧啦~

这个不可否认,不知道哪个公关公司做的,不知道是不是有公关公司在做,反正……现在他们应该在撕……who knows,who care

那么从营销角度看呢,我觉得是值得讨论研究的

从大营销角度来说,公关也是营销一部分,这是减分项

从另一个角度,营销讲究的是曝光,是热点,这可是加分项啊

一年才能有几个事件刷爆朋友圈,诚心策划都不容易的。营销讲究的是有人讨论,不管好坏,没人讨论的肯定是败笔。好比,世界杯期间有个马蜂窝的广告吧,大家都说,屎一样,脑残……还有个奶粉还是什么来著,也是这个评价。当时,有人在知乎上也评价过这个事情,结论就是这波营销,赚了!!

同理可证,DG的这次营销,赚了……

你们看,我以前不知道这个牌子,现在知道了,从G1-G7的那个认知模型来说,我从G1到了G2,这是提升啊

但是有用吗?

可能有用,不过更可能意义不大,为啥呢?

按照我们群里的讨论,为啥大家要抵制,反正也买不起,买不起,买不起~随便抵制,这就是舆情的导向了,进而起到了裂变的效果

总之,吃瓜群众的想法是,反正跟我没关系,看热闹不怕事大

真正品牌的爱好者呢?(反正我周围都没有)也都淹没在人群中了,估计看到这个架势,想买也不敢买了,就好比当年,大家都不好意思穿马甲一样

不过事情总会过去,三年,五年,十年?

PS:作为看热闹的,觉得有意思的是,网民们真可爱,大家把矛头指向了DQ,对那个做冰淇凌的,就是因为两个缩写很像~(那你们怎么不说P&G呢,更像,估计不熟知)

也不知道大家是故意起哄,还是真认不出来……

不过让我想起了当年的3Q大战,一个汽车跟卖运动鞋的打什么~

总之,舆论方便,大家是跟著起哄的多。对于品牌的影响,还是负面的影响更大一些。至于以后能不能挽回……根据这几次的表现,看来是够呛了。那么这个大牌子在意吗?不好说,人家是国际品牌,也许中国的敌对势力会更加喜欢了,不过放弃了中国市场,直接损失是看得见的。

好好做,稳定发展,不作死就不会死

不过,我还是坚定的认为,这个事件不是俞敏洪团队为了转移注意力引起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