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者,犹婶约也。婶约,美好貌,本品花容婶约,故以为名。

芍药的根有两种,一种是赤芍,一种是白芍。两者堪称姊妹花。赤芍是野生芍药的根,白芍是经过人工嫁接栽培后芍药的根。赤芍呈红色,略纤细清瘦,但筋骨硬挺;白芍则色泽白皙,根茎浑圆,触之清滑。

两者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本草正义》有言:「益阴养血、滋润肝脾,皆用白芍;活血行滞,宣化疡毒,皆用赤芍。」

近代名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196方中58方用白芍,其所用白芍多为杭芍,且多生用,量也很大。他说白芍味苦有黄芩清泄之力,其味酸有山萸肉收敛之能,其味甘有人参补益之用,其脂液有山药滋养之功,其甘淡有泽泻渗利之性蕾故其能滋能利,能收能开,能止能通,能补能泄,能降能升,集数功于一身。并说大黄为药中之将,白芍则为药中之相,能坐镇中帐,从容和缓,助君以安帮治乱,率臣以抑恶扬善。可谓推崇备至。他曾治一大滑泻无度而烦热昏愦谵语者,用生山药、滑石、生杭芍、甘草,一剂泻止。

《神农本草经》说芍药「益气」,《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记载服白芍满300天能「登岭绝谷而不饥」,虽不免夸大,但芍药的营养价值可以是肯定的。20世纪80年代,广州就曾兴建过一座以白芍为主要原料的饮料厂。


芍药与白芍是不同的,芍药包括赤芍和白芍,赤芍跟白芍是两种不同的药物。赤芍属于凉血药,白芍属于补血药。

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尤其适用于血热有淤的情况。白芍有养血,柔肝止痛的效果。至少常用于温热病的血热妄行,经闭。白芍用于肝血亏虚,治疗血虚眩晕,月经不调。同时还具有柔肝止痛的效果。

两者在临床上的应用都非常的广泛。


芍药与白芍是同一种药材名,芍药《诗经》,白芍《本草经集注》,芍药味苦,平微寒,入肝、脾经。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带下,崩漏。自汗盗汗,胸腹胁肋疼痛,阴虚发热,泻痢腹痛。但虚寒腹痛泄泻不宜服,脾气虚寒,下痢血禁用,畏小蓟,鳖甲,消石。反藜芦。


芍药是赤芍、白芍的统称,芍药分为赤芍、白芍两味药各有各的功效。

【赤芍】性味:苦、微寒。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适应症:温热病发热舌绛、身发斑疹,血热妄行,经闭,跌扑损伤,疮痈肿毒。一般用量3~9克。

【白芍】性味:苦、酸、微寒。

功效:养血调经,柔肝止痛。

适应证:血虚眩晕,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肝气不和所致的胁痛、腹痛,手足拘挛疼痛,肝阳亢盛所引起的头痛头昏。一般用量3~9克。


在古本草通称芍药,后来以花色与自身颜色不同,而分称赤芍,白芍,药性大相近庭,唯以白偏补而赤善行血活血。同本同科同属一物两称两用。


芍药是所有芍药花的统称,白芍是芍药根经过刮皮后煮至透心后晒干而得,多为家种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