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撒需要先熟悉自己的军队,并学会如何最好地运用它,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但是,他的最高级军官都是他亲手精挑细选、带到行省的。最重要的军官是军团长。军团长(Legatus)的原意是代表,可以是大使,也可以是「代表」总督处理事务的高级军官。军团长一定是元老阶层的成员。据我们所知,恺撒麾下的军团长的军事经验都并不比他更丰富。他曾邀请西塞罗担任自己的军团长,这说明对于这个职务来说,有用的政治人脉比军事才干更重要。西塞罗拒绝了恺撒的邀请,但从战役一开始,恺撒的幕僚中就有至少五、六,或甚至十名军团长。其中级别最高的是拉比埃努斯(Labienus),他实际上被授予了独立的资深裁判官级别的军权,而不仅仅是上级下放的权力。拉比埃努斯是前63年的保民官,曾与恺撒合作,起诉拉比里乌斯。《战记》中拉比埃努斯的出场机会比其他的军团长都要多,他用事实证明自己是一位特别优秀的军人。但在前58年,他的战争经验或许并不比恺撒多,他是到了高卢之后,才得到机会让自己的才华大放异彩。前70年代,拉比埃努斯曾在普布利乌斯·塞维利乌斯·瓦提亚·伊苏利库斯麾下在亚细亚服役。在那些年里,他也许和恺撒打过交道,但他也可能是在恺撒返回罗马之后才抵达亚细亚行省的。史学家推测,拉比埃努斯曾在庞培麾下参加了许多战斗,但没有确凿的证据。许多学者还推测,拉比埃努斯在前60年或前59年担任过裁判官,但这也只是一个可能性较大的推测,而没有实际的证据。【11】巴尔布斯(Balbus)是恺撒的另一个老熟人,又一次担任他的「工兵长官」(praefectus fabrum)。但他似乎在高卢没待多久就返回了罗马,为恺撒办事。恺撒麾下的另一名「工兵长官」是马穆拉,他来自福尔米亚 ,因为在高卢期间以不光彩手段暴富而臭名昭著。帮助恺撒获得五年指挥权的保民官瓦提尼乌斯似乎在高卢也待了一段时间,但可能是在前60年代晚些时候。昆图斯·佩蒂乌斯似乎从一开始就追随恺撒。前58年恺撒麾下的另外几名军团长的身份不详。有几个人在这一年如果不是已经在他军中效力的话,应当很快会加入他的幕僚。其中包括奥卢斯·希尔提乌斯,他后来为《高卢战记》补充了第八卷。另外一名军团长是塞尔维乌斯·苏尔皮基乌斯·加尔巴。在阿洛布罗基人叛乱期间,他在彭普提努斯 麾下效力,因此对近期的高卢战事比较有经验。昆图斯·提图里乌斯·萨比努斯和卢基乌斯·奥隆库勒乌斯·科塔可能都是从一开始就在恺撒身边(尽管后者的家族名是科塔,但他不大可能是恺撒母亲那边的亲戚,因为恺撒母家的氏族名是奥雷利乌斯)。科塔曾写过一篇关于罗马宪法的专题论文,所以恺撒的幕僚有著不错的文学氛围。从前58年到前56年,克拉苏的幼子普布利乌斯也在恺撒军中,他热衷于文学和哲学,因此和西塞罗过从甚密。克拉苏把儿子交给恺撒,说明两人的关系仍然非常亲密,不需要缔结婚姻来巩固盟约。普布利乌斯·克拉苏当时二十五六岁,后来被证明是一位勇敢而有天赋的军人。他在高卢战争初期是骑兵指挥官,次年晋升为军团长。另一位从战役伊始便在恺撒麾下效力的青年才俊是迪基姆斯·尤尼乌斯·布鲁图斯,他的母亲塞姆普罗尼娅卷入了喀提林阴谋,因而臭名昭著。最后,恺撒幕僚中还有一名财务官,但我们不清楚他的身份。【12】恺撒的军团长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相对而言,他们出身低微,默默无闻。普布利乌斯·克拉苏和迪基姆斯·尤尼乌斯·布鲁图斯出身名门望族(布鲁图斯的地位比克拉苏低一些),他们的父亲都当过执政官。拉比埃努斯是个「新人」,此前担任过的最高官职就是保民官,瓦提尼乌斯也是如此。科塔的家族已经好几代没有出过大人物了,而萨比努斯和其他几名军官的背景更加默默无闻。总的来讲,门阀贵族(尤其是那些在苏拉治下及后来的时光里混得不错的家族)的成员都不愿意到恺撒麾下效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庞培剿灭海盗的时候麾下的军团长可谓群英荟萃。在高卢的绝大多数军团长似乎都希望恢复或提升自己家族的地位,其中不少人后来果然飞黄腾达。许多级别更低的军官的情况可能也是这样。在对前58年的记述中,恺撒讲到,「军事保民官、各级指挥官和其他人追随恺撒离开城市,争取他的友谊,但他们没有多少军事经验」。在前58年,地位已经稳固的人不需要和恺撒结交。没有人知道,他会成为如此伟大的一位统帅,毕竟他完全可能在高卢山区战败身死。人们也许会猜到,不管恺撒取得怎样的成功,或许会慷慨大方,因为他在这方面已经名声在外。与恺撒结交是一场赌博,一般是没有其他前程的人才出此下策。据我们所知,恺撒似乎是来者不拒,像以往一样,热衷于卖人情给别人,让更多人对他感恩戴德。【13】

恺撒的高级军官是他自己挑选的,但他即将指挥的军队是现成的。伊利里库姆和内外高卢加起来一共有4个军团的驻军,分别是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军团。我们不知道这几个军团是在何时、由何人组建的,但它们可能是在几年前建立的,已经打过一些仗。在这个时期,1个军团的纸面兵力是5000人差一点,但正如历史上所有时期的所有军队一样,作战中的部队往往缺编严重。内战期间,恺撒某个军团的可动兵员竟然只有1000人。各军团没有永久性的指挥官,但其最高级军官是6名军事保民官(Military tribune),他们通常出身骑士阶层。有的军事保民官是尚未进入元老院的年轻贵族,有的则是半职业军官,他们会在连续多个军团中谋求职务。每年由罗马人民选举产生24名军事保民官,根据传统,这24人将被分配给2个军团,历史上的常规是每位执政官指挥1个军团。恺撒自己就曾当选为军事保民官,但现在军团的数量太多,选举产生的24名军事保民官远远不够。恺撒的大多数军事保民官都是由他任命的,尽管其中有些人可能之前就在这4个军团中。《战记》从来没有讲到过有军事保民官实际指挥1个军团,恺撒通常将这样的任务交给他的军团长和财务官。但军事保民官显然有著重要的参谋和行政职责,可以指挥相当大的单位。【14】军事保民官之下是百夫长(centurion)。百夫长实际上是一个等级,而不是一个具体的官衔。1个军团里有60名百夫长。每位百夫长指挥一个80人的百人队(century ,「百夫」实际上指的可能仅仅是大约100人),6个百人队组成一个480人的大队(cohort),大队就是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尽管史料没有提及这一点,但最资深的6名百夫长很可能在战斗中可以指挥其所在的整个大队。1个军团有10个大队,第一大队的威望比其他大队更高,因为它负责保护整个军团的银质或镀金鹰旗。第一大队的百夫长威望极高,他们和能够指挥其他大队的百夫长们组成了所谓「第一级百夫长」(primi ordines),常常有权参加指挥官会议。百夫长常被描绘为「军士长」,被认为是只有长期服役才得到晋升的两鬓如霜的老兵,但能够支撑这一观点的证据很少。恺撒在整部《战记》中不曾提到有普通士兵被晋升为百夫长,但他也没有讲到百夫长们的来源,或许是因为他认为他的读者都知道,所以不必说。很多人可能是被直接任命为百夫长的,我们知道这在帝国时期是很常见的事情,甚至骑士也以这种方式从军。百夫长具有重要的行政职能,需要识文断字、熟练掌握算数的人,普通士兵很少符合这个标准。我们可以肯定,百夫长在社会地位和经济上远远优越于普通士兵,因为他们的军饷是普通士兵的好几倍,或许高达十倍。大多数百夫长可能来自比较富裕的阶级,绝大多数普通士兵则来自贫困阶层。如果是这样的话,百夫长在《战记》中的突出地位就显得尤为有趣。百夫长很可能来自在百人会议的投票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第一等级。对于恺撒这样一位指挥官来说,百夫长的任命和随后的晋升就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而是与决定罗马社会的门客提携制度相符合。但与更高级别的军官相比,百夫长的确会随军较长时间,他们实质上是职业军官。【15】

早先的罗马军团的兵员来自社会的一个横断面,排除了全部没有足够财产以自备武器装备的人。但这已经是遥远的过去了。马略公开招募最底层贫民,他们穷困潦倒,只是人口普查中的数字而已。但马略这么做,可能仅仅是顺应了业已出现的趋势。现在家境优裕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对参军已经不感兴趣。军纪极其严酷,鞭笞是家常便饭,而更严重的渎职要遭到死刑。一名军团士兵的年薪是125迪纳厄斯(500塞斯特尔提乌斯)——这个数字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恺撒欠的债务究竟有多高——这还不如农场劳工的薪水。不过吃军饷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稳定。穷苦公民将从军看作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职业,或者是改善生活的渠道。一位将军如果赏赐起来慷慨大方,或者许诺为他的老兵们搞到土地,就能给赢得士兵们至死不渝的忠诚,马略、苏拉和庞培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百夫长常常从一个军团调到另一个,但我们没听说过普通士兵也会这么做。军团士兵们是长期服役的职业军人,但我们不知道兵役的时间一般有多长。后来的奥古斯都规定兵役为十六年,此后又延长至二十年,如果继续服役五年就算是老兵,可以免除一些职责和杂役。军团就是他们的家,比较好的军团会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身份认同自豪感。每个军团还包括很多具有专业技能的人,他们会训练其他人。军团中没有特种单位,也没有专门的工兵或攻城兵单位,只是在有需求的时候,比如需要建造桥梁或攻打一座城镇时,将专业人员从各自的大队抽调出来。这个时期的罗马军队特别擅长工程技术。罗马军团士兵是重步兵,以密集队形作战,但在恺撒的时代,罗马军团士兵的外形与好莱坞传播的经典形象和电视纪录片中重演历史的演员的样子大不相同。著名的绑结加强甲或分段甲或许还没有发明,因为已知最早的胸背甲碎片源自公元9年(但是,在这个碎片被发现之前,史学家一般认为这种胸背甲是在1世纪中叶出现的,所以,说不定在恺撒的时代已经有了这种胸背甲)。罗马军团士兵穿的是链甲,头戴青铜头盔,有时是铁盔。罗马头盔会让人的眼睛和耳朵露在外面,但宽阔的护颊可以为面部的其他部分提供一定的防护。早先的希腊军队有时用的封闭式头盔的防护力更好,但罗马军团士兵需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对上级的命令及时反应,所以配备使眼睛和耳朵露在外面的头盔。半圆柱形的大型盾牌(scutum)能够提供较多防护。这种盾牌高约4英尺,宽2英尺至2英尺6英寸,正面可能是椭圆形的,不过经典的「好莱坞式」罗马军团士兵的矩形瓦状盾牌可能也已经使用了。罗马军队的盾牌上很可能已经有标志性的符号,要么是绘制的,要么是凸起的装饰物,尽管没有足够的证据。盾牌是用三层木板胶合而成的,覆盖小牛皮,边缘有青铜滚边保护。这种盾牌很灵活,防护力不错,但重约22磅。盾牌的中央饰钉的背面有一个水平的握柄,士兵在战斗中可以借助它举起盾牌。盾牌也可以用于攻击,士兵可以将盾牌饰钉往前猛推,将敌人推倒。

军团士兵的主要武器是标枪(pilum)和短剑(gladius)。标枪的木柄长4英尺,前端有2至3英尺长的狭窄铁柄,最前端是金字塔形的小枪尖。投掷出去之后,标枪的全部重量集中在小枪尖之后,使它足以穿透敌人的盾牌,而细长的铁柄使它具有足够的攻击范围,能够继续飞行,杀伤敌人。与人们根深蒂固的误区相反,标枪的金属不会弯曲。到1世纪,罗马军团士兵的短剑较短,剑刃的长度一般不到2英尺。但在恺撒的时代,短剑较长,至少有2英尺6英寸长,有时甚至更长。剑刃较重,由高质量的钢制成,既可以劈砍也可以刺杀,剑尖较长,很适合穿刺铠甲和皮肉。罗马军团士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每个人都是优秀的战士,但罗马军队的强大威力在于严明的纪律和指挥结构,使得集体的力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16】

罗马军队的辅助单位主要依赖外国士兵,他们被称为辅助部队(auxilia)。其中很多人是在当地招募的盟邦居民,恺撒大量征召了高卢诸部落的人,尤其是吸收他们的骑兵。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辅助部队由各自的酋长指挥,但至少有一些高卢人曾在由罗马军官指挥的单位里服役,可能接受过罗马军队的训练和装备。在《内战记》中,恺撒提到,在前49年,他拥有「3000骑兵,这支部队在他过去的所有战役中一直追随他」。他还告诉我们,他有5000辅助步兵,但我们不知道,这些步兵是不是也从前58年起一直为他效力。《高卢战记》中没有具体提到辅助骑兵或步兵,他们可能是盟军、雇佣兵或正规军(就像后来帝国时期有组织的常备辅助部队一样)。恺撒提到了一些特种单位,包括克里特和努米底亚弓箭手,以及来自巴利阿里群岛 的投石手 。克里特人和巴利阿里人分别以娴熟的弓箭和投石本领而闻名遐迩,几个世纪以来长期作为雇佣兵南征北战。努米底亚人最有名的是轻骑兵,恺撒麾下或许也有一些努米底亚轻骑兵。恺撒书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他麾下还有一些西班牙骑兵。盟军士兵的数量一年年有所浮动,但职业雇佣兵和辅助兵的总兵力很可能更稳定。盟军部队的兵力有时会比罗马军团大不少,但恺撒军队的骨干始终是罗马军团。延伸阅读:恺撒:巨人的一生

作者: [英] 阿德里安·戈兹沃西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原作名: CAESAR: THE LIFE OFA COLOSSUS译者: 陆大鹏出版年: 2016-7页数: 788定价: 89.00元装帧: 精装丛书: 甲骨文丛书ISBN: 9787509775226奥古斯都:从革命者到皇帝

作者: [美] 阿德里安·戈兹沃西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标题: 从革命者到皇帝原作名: Augustus: First Emperor of Rome译者: 陆大鹏出版年: 2016-9页数: 695定价: 88.00元装帧: 精装丛书: 甲骨文丛书ISBN: 9787509792445热爱一切long ago和far away的东西我的新浪微博、豆瓣:陆大鹏Hans微信公号:ldphans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