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庫·雜家 | 明季三朝野史明季三朝野史顧炎武 6344字閱筆「明季三朝野史」四卷,原為抄本,舊題崑山顧炎武輯。因其書記福王、唐王及桂王事,而又稱清曰虜,在清代當為禁書。清季文網漸弛,遂有印本行世。茲即據陳漢光先生所見示之光緒戊申(三十四年)上海石印本鈔錄,並加標點,列為台灣文獻叢刊之一。中國古籍全錄 HTTP://GUJI.ARTX.CN/閱筆此書分量不多,難成專冊,用自「荊駝逸史」中錄出汪光復撰「航海遺聞」一篇,作為附錄。「三朝野史」未記魯王監國始末,此文正可補其闕也。閱筆「野史」及「遺聞」皆間有訛誤之處,以無別本可校,只得俱仍其舊,不敢妄為竄改。(百吉)閱筆==============================================================================顧亭林初名絳,國變後改名炎武,字曰寧人,學者稱為亭林先生。江蘇崑山人。生明萬曆四十一年,卒清康熙二十一年,年七十。中國古籍全錄 HTTP://GUJI.ARTX.CN/閱筆他是一位世家子弟——江南有名的富戶。他承祖父命出繼堂叔為子。他的母親王氏,十六歲未婚守節,撫育他成人。他相貌丑怪,瞳子中白而邊黑,性情耿介,不諧於俗,唯與同里歸玄恭(庄)為友,時有歸奇顧怪之目歸玄恭,明亡後屢次起義,晚年築土室於叢冢間,與妻偕隱,自署門聯云:「妻太聰明夫太怪,人何寥落鬼何多。」閱筆他少年便留心經世之學,最喜歡抄書。遍覽二十一史,明代十二朝實錄,天下圖經,前輩文編說部,以至公移邸抄之類,有關於民生利害者,分類錄出,旁推互證。著《天下郡國利病書》,未成而國難作。清師下江南,亭林糾合同志起義兵守吳江。失敗後,他的朋友死了好幾位,他幸而逃脫。閱筆他母親自從崑山城破之日起絕粒二十六日而死,遺命不許他事滿洲。他本來是一位血性男子,受了母親這場最後熱烈激刺的教訓,越發把全生涯的方向決定了。《亭林余集》里有一篇《王碩人行狀》,讀之便可知亭林受母親影響之程度。他初時只把母親淺殯,立意要等北京恢復,崇禎帝奉安後,才舉行葬禮。過了兩年,覺得這種希望很渺茫,勉強把母先葬,然而這一段隱痛,永久藏在他心坎中,終身不能忘卻。他後來棄家遠遊,到老不肯過一天安逸日子,就是為此。中國古籍全錄 HTTP://GUJI.ARTX.CN/閱筆他葬母之後,隆武帝(唐王)在福建,遙授他職方司主事。他本要奔赴行在,但因為道路阻隔,去不成。他看定了東南的悍將惰卒,不足集事,且民氣柔脆,地利亦不宜於進取,於是決計北游,想通觀形勢,陰結豪傑,以圖光復。曾五謁孝陵明太祖陵,在南京),六謁思陵(明懷宗陵,在直隸昌平)。其時他的家早已破了,但他善於理財,故一生羈旅,曾無睏乏。每到一地,他為有注意價值者,便在那裡墾田,墾好了,交給門生或朋友經營,他又往別處去。江北之淮安,山東之章丘,山西雁門之北、五台之東,都有他墾田遺迹。可見他絕對的不是一位書獃子,他所提倡窮經致用之學,並非紙上空談。若論他生平志事,本來不是求田問舍的人。原有的家產尚且棄而不顧,他到處經營這些事業,弄些錢做什麼用處?我們試想一想。他下半世的生涯,大半消磨在旅行中。他旅行,照例用兩匹馬換著騎,兩匹騾馱帶應用書籍。到一險要地方,便找些老兵退卒,問長問短,倘若和平日所聞不合,便就近到茶房裡打開書對勘。到晚年,乃定居陝西之華陰,他說:「秦人慕經學,重處士,持清議,實他邦所少,而華陰綰轂關河之口,雖足不出戶,而能見天下之人,聞天下之事。一旦有警,入山守險,不過十里之遙。若志在四方,則一出關門,亦有建瓴之勢」。可見他即住居一地,亦非漫無意義。他雖南人:下半世卻全送在北方,到死也不肯回家,他本是性情極厚、守禮極嚴的君子。他父母墳墓,忍著幾十年不祭掃。夫人死了,也只臨風一哭。為何舉動反常到如此田地?這個啞迷,只好讓天下萬世有心人胡猜罷了。閱筆他北游以前,曾有家中世仆,受里豪唆使,告他「通海」。當時與魯王、唐王通者,謂之通海。他親自把那僕人抓住投下海去!因此鬧了場大官司,幾乎送命。康熙三年,他在京,山東忽然鬧什麼文字獄,牽連到他。他立刻親到濟南對簿,入獄半年。這是他一生經過的險難。閱筆康熙十六年開博學鴻儒科,都中闊人,相爭要羅致他。他令他的門生宣言:「刀繩具在,無速我死」。次年開明史館,總裁葉方藹又要特薦他。他給葉信說:「七十老翁何所求?正欠一死。若必相逼,則以身殉之矣。」清廷諸人,因此再不敢惹他。閱筆他的外甥徐乾學、徐元文,少時由他撫養提拔。後來他們做了闊官,要迎養他南歸,他無論如何都不肯。他生平制行極嚴。有一次徐乾學兄弟請他吃飯,入坐不久,便起還寓。乾學等請終席張燈送歸,他作色道:「世間唯有淫奔、納賄二者皆於夜行之,豈有正人君子而夜行者乎?」其方正類如此。閱筆先生講求經世之學,究心一代掌故,考制度得失,生民利害,與前史旁推互證,而折其中於六經。遊歷所至,以騾馬載書自隨,凡西北阨塞,東南海陬,必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與平日所聞不合,即發書檢勘。或徑行平原大野無足措意,則馬上默誦諸經註疏,偶有遺忘,即又發書熟讀之。放所撰《天下郡國利病書》百二十卷,取二十一史... ...請登錄會員查看全文。目錄

  • 說明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卷之四
  • 位置 | 中國古籍全錄 | 子庫·雜家 | 明季三朝野史
    推薦閱讀:

  •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