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尤其是对最近发生的事情常常忘记,这种现象提示可能会患上老年性痴呆。  健忘不同痴呆  有些步入中年的人,常常觉得自己记忆力不好,比如出门忘带钥匙、忘记同事交待的事情……于是很担心自己是否会患上「老年性痴呆」。刘中霖说,这些都只能说是健忘,可能与我们的精神紧张、大脑疲劳有关。这种情况的记忆力下降,往往是一次性或偶尔发生的,经过别人的提示,仍能对事件回忆起来。   还有一种情况是良性老年「遗忘」。专家解释说,随著年龄的增长,我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没有年轻时表现好,记忆力有所减退,但这种记忆力减退不会进行性加重,判断力、时间和地点的定向、理解力或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社交活动均不受影响,这也是人正常的衰老过程。   而老年性痴呆则不同,它的主要问题是脑部发生退行性病变。患者经过全面的神经心理测查、血液检查和脑MRI成像检查,才有可能被诊断为老年性痴呆。确诊的患者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近期发生的事的记忆明显减退,如经常失落物品,遗忘已允诺的事情。严重时,难以胜任工作或家务劳动,不能正确回答自己的姓名、年龄,进食不知饥饱,外出后找不到家门。有意思的是,虽然这些患老年性痴呆的患者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记忆模糊,但他们对自己十几年前甚至更久的发生的事情却记忆犹新。  对痴呆的三大误区  据统计,广东有老年痴呆患者45万人,广州有7万多人。尽管有如此多的患者,但人们对老年性痴呆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对早期识别、治疗和护理老年性痴呆病人仍然有许多疑问和误解。刘中霖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当被确诊为老年性痴呆时,家属是很难理解和接受事实,往往认为患者只是老糊涂而已。  误区之一:「老糊涂」是正常的  虽然年龄增长是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但痴呆并不是衰老过程必然的结果。在80岁以上人群中,大约20%患有痴呆,这意味著80%的高龄老人没有患上该病,也就是说「老糊涂」是不正常的,很有可能就是老年性痴呆。  误区之二:记忆力下降是因为年龄大  任何年龄阶段,记性不好都不是正常现象,应该找找原因。压力大、紧张、睡眠不足都可能引起记忆力下降。虽然进入老年期之后,记忆和反应速度可有轻微下降,但这通常不会影响到日常生活。   误区之三:医生对痴呆也没有什么办法  对于轻度至中度痴呆,药物有一定帮助。专家认为,老年性痴呆的防治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药物干预可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使病人的生活舒适些。  8点预防老年性痴呆  1、防止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痴呆症的主要「敌人」,调节膳食,少吃食盐,并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   2、避免使用铝制饮具:铝盐一进入体内,首先沉积在大脑内,诱发老年痴呆症。  3、戒除烟酒:酒烟中的尼古丁、镉、铅等有毒物质和酒中的甲醇会使脑神经纤维发生颗粒空泡样变性。   4、频繁活动手指:除整体全身活动外,尽量多活动手指。手指活动尤其是手部的精确动作,如:穿针引线,刺绣,织毛衣等都可以刺激大脑,防止脑的退化,而且花样越复杂,效果越好。   5、培养兴趣:可活跃脑细胞,防止大脑老化。老年人利用闲暇之余多读书、看报、下棋、弹琴、听广播、看电视……总之,每天给脑子「多一点刺激,少一点痴呆」。  6、广泛接触各方面人群:平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切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独来独往,这对维护脑力有益。  7、学习外语:可强化大脑的思维活动,加快脑血液循环及脑细胞的新陈代谢。   8、保持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活到老,学到老」,调查资料表明,整日无所事事的人患痴呆症的比例较高。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