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996話題,新華社終於出手。

4月15日晚,新華社刊發署名“辛識平”評論:奮鬥應提倡,996當退場。

評論很短,只有491個字。不過新聞業內有句老話:新聞越短,事情越大。

1

關於最近熱炒的996話題,官媒發表評論的很多,包括人民日報、半月談等,但新華社的定調不一般。

據一見君所知,署名“辛識平”的文章都大有來頭。

“辛識平”最早於出現於2017年2月18日,當時以作者署名形式出現在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的文章《“習語”何以近人》中。

是年3月7日,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專欄推出“辛識平”融媒體評論《辛識平:中國式民主的本質、特質、品質》,將“辛識平”定位爲融媒體評論。

檢索一番可以發現,新華社的通稿、新聞稿庫內幾乎沒有“辛識平”的相關搜索結果,“辛識平”一般不出現,一出現都是重要的事情。

下圖爲新華社設計的欄目框架,“辛識平”與很多重磅欄目並列,權威性可見一斑。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篇小短評是在定調。

文章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996工作制”的周工作時間最低也達到了72小時。很顯然,“996工作制”是違反勞動法的。 

第二部分語氣先揚後抑,批判966工作制。

文章最後寫道:善待勞動者,讓勞動者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纔是對奮鬥者的最好致敬,對奮鬥精神的最好弘揚。

2

那麼,“辛識平”在批評誰?

答案顯而易見。

4月12日,阿里巴巴通過官方微信號發佈了題爲《馬雲談996》的文章,強調雖然是一個有爭論的話題,但想要表達最真實的想法。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認爲,能夠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沒有機會;既然選擇了中國排名第一的公司(代指阿里),第一是要付出代價的。

此番言論一出就受到了成千上萬網友的質疑,有網友表示:“現在是大家付出那麼多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纔會那麼厭惡996”;還有聲音稱:“有道理,但違法”。

4月14日,在《再談996:理性討論比結論更重要,週末愉快!》一文中,馬雲強調,關於“996對不對”,法律自有規定擺在那裏,這個問題並不是關鍵。找到喜歡的事,不存在996這個問題;如果不喜歡不熱愛,上班每分鐘都是折磨。

馬雲並強調“理性討論比結論更重要”。

此外,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爆料稱,京東已經開始實行995或者996工作制。有認證爲京東員工的網友在評論中抱怨道,現在強制9點以後走,家人怎麼辦?回到家老人孩子都睡了,一週工作日全無交流。

京東對此迴應稱,我們不會強制要求員工加班,但鼓勵大家全情投入,高效產出。

緊接着,4月12日,劉強東在朋友圈也提及996。在他看來,京東永遠不會強制員工995或者996,但是每一個京東人都必須具備拼搏精神!

今年最早喊出996的是有贊,該公司在1月份年會上宣佈執行“996工作制”,即正常工作時間爲早上9:30到晚上21:00,週三爲家庭日,員工可按晚上6點正常時間下班,遇緊急項目時,一週工作6天,每天工作時間會更長。

現在,996話題已經成爲一個全民話題,甚至有人說,資本家終於漏出了真面目。“996有多苦”話題在新浪微博閱讀量2.9億次,討論7.3萬次。

3

歷史經驗證明: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和鬥爭是不可調和的。

英國《金融時報》4月15日發表評論文章《榨乾奮鬥者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文章稱,從組織的角度,無差別奮鬥時代退卻後勞資矛盾將成爲了組織內部核心衝突。

不過,這個時代性的道德基礎應該說從現在這個時間節點看,已經接近尾聲了,商業環境飽和競爭後已經出現了穩定格局,白手起家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在社會結構上出現了明顯的階層固化。這樣看來,平等思維已經被打破了,進而普通人對企業家的看法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一點很多企業家還感覺不到,他們還理所應當的覺得社會應該對自己的成功給與尊重,覺得自己對社會做出過重大貢獻,但忽視了正在孕育的這種階層對立情緒。

可以預見未來的10年,生產線工人、高智力程序員、服務類個體創業人才應該都是趨於短缺的,即使AI人工智能的發展似乎可以替代很多人的勞動,但可能從年輕人自身的角度,他們或許在機器替代之前就放棄了這些註定沒有前途的簡單勞動。

以上兩個特點,都會因爲企業家和年輕人價值觀缺少一致性導致激烈衝突。

文章認爲,馬雲重新定義了“加班”,劉強東則重新定義了“兄弟”,但榨乾奮鬥者的時代已經過去,迴歸平常人的生活和邏輯是每一位時代大佬必須面對的真問題。

一見君要提醒諸位企業家:996工作制,自己可以說,父母可以說,妻兒可以說,兄弟姐妹可以說,唯獨老闆不可說。

作爲公衆人物,不要因爲自己一時心直口快引起階層對立情緒。新華社已經定調,不宜逆勢而爲。

*一見財經原創,嚴禁非授權轉載、洗稿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