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论道 Great minds disscuss ideas

中国为什么要放开二胎一张图告诉你

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利好楼市只能缓解老龄化的速度,并不好改变趋势

全面二胎可缓解人口老龄化和改善劳动力供给,但不会改变趋势。中国人口变化的最大挑战就是快速老龄化,与此同时,「未富先老」的特征明显。这将严重影响今后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创新能力。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015年为2.22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6.16%;2020年为2.56亿,占18.28%;2030年为3.72亿,占26.39%;2040年为4.41亿,占32.11%;2050年为4.92亿,占37.88%。

放开二孩生育不会改变基本人口形势,但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和改善未来劳动力供给。即便马上全面放开二孩生育,中国人口出现的老龄化和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等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但是调整政策如果能带来一定生育水平回升和出生人口增加,则将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姜卫平:全面二孩对于人口形势并不会在近期就带来明显的变化。在未来10年到15年的时间,该政策的影响才会逐步明晰。

陈友华:政策调整会使得更多家庭生育二孩,出生人数会增加。但只能延缓老龄化进程的速度,并不会改变这个趋势。(来源:新京报)

利好楼市

第一、影响住房需求结构的变化,改善型需求突显,利好改善型项目。

二胎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原来一家三口变为一家四口,同时,也需要父母或雇佣保姆一起来照顾家庭,同时,住房需求结构也发生变化,原来一家三口的居住需求一般为两房即可,二胎后,住房需求起码变为三房,甚至四房。因此,全面实施二胎政策后,生二胎的家庭改善家庭住房状况成为必然,这对未来改善型住房项目来讲是利好。

第二、改善型需求功能性要求更高,细节更多,对开发商研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当前,由于城市家庭养育小孩的成本较高,一般来说,不是任何家庭都具备生育二胎的经济条件,因此,首先生育城市家庭生二胎的多为经济状况较为良好的家庭,二胎后,二胎家庭对于改善型住宅功能性要求更高,比如对户型功能设计应考虑客厅更大的公共活动空间,考虑父母或保姆居住的空间、考虑更多的储藏功能等等。

当然,不同的家庭需求更是差异化,这对开发商的产品研发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将是未来开发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第三、全面二胎政策对于提振楼市需求,延缓楼市增量房增速下滑会起到一定作用,对当前楼市去库存也有积极的意义。

根据购房的人口结构,20-44岁的人口是买房的主力,大部分人在25-30岁的时候就会面临首次买房置业需求。根据测算,如果全面放开二胎,那么在2050年,20-44岁的人口比例将比不放开二胎时增加4%,增加规模达到1.28亿人。这部分新增人口将使房地产行业直接受益。当然,长期来看,随著放开二胎后,新一轮人口红利的形成和中国潜在经济增速的提高,各类行业都将最终受益,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

但是,当前楼市已经进入下半场,人口红利对楼市影响趋弱,二胎政策措施全面实施并不会马上对楼市产生较大的影响。从二胎政策对楼市的趋势影响来看,虽然无法根本改变楼市进入下半场、楼市增量房增速下滑、楼市进入存量房时代的事实,但是,对于提振楼市需求,延缓楼市增量房增速下滑会起到一定作用,对当前楼市去库存也有积极的意义。(来源: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

不可错过的投资机会生育相关产业

重点把握孕妇产前、新生儿婴幼儿时期受益于需求增长的相关行业。二胎全面放开有望带来新生儿的大幅增长,新生儿在出生、成长中涉及的行业将迎来需求的提振,提升相关公司业绩。

依照新生儿的生长过程,我们将投资主线分为四条:产前(怀孕期)、婴儿(0-1岁)、幼儿(1-3岁)及学龄前儿童(3-6岁)。由于从婴儿长大到儿童的时间距离目前较远,投资的重点可放在产前、婴儿、幼儿时期。具体投资标的如下:

产前:重点关注孕妇检测、辅助生殖服务、孕妇用药。

在生产前,为保证顺利生产,孕妇及胎儿检测、孕妇身体的健康将成为家庭关注的重点。2010年以来,我国妇幼保健所诊疗人次加速上涨,增速由7.6%增长至14.7%,在新增人口明显明显增长的背景下,诊疗人次的增加,显示出家庭对孕妇、婴儿健康关注度的提高。同时由于社会压力大、晚育比例升高,不育不孕的夫妇数量在增加,为帮助妇女怀孕,辅助生殖需求量在增加。因此,在产前,重点关注提供孕妇检测、辅助生殖服务的医疗机构以及生产孕妇用药的企业。

婴儿:重点关注奶粉、婴儿日常用品、儿童用药。

生产后,奶粉和婴儿的日常用品的消费将增加,奶粉和生活用品的生产商将最先受益。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奶粉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约为600亿元,随著我国第四个人口小高峰来临,以13%的复合增长率测算,2018年,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将增长至900亿元。

同时,网上购物的普及,令提供母婴用品的电商平台将迎来大量需求。由于抵抗力差,婴儿生病时常发生,因此,儿童用药的需求也将随著婴儿数量的增长而提振。因此,在婴儿时期,重点关注奶粉、婴儿日常用品、儿童用药生产商以及提供母婴用品的电商平台。

幼儿:重点关注童装、玩具、动漫。

在幼儿时期,由于年龄的增长,对服装、娱乐的需求将增加,娱乐的方式具体有玩具、动漫等。近年来,儿童玩具市场成交额稳定增长,2013年市场成交额达到415.27亿元,年增长率18.75%,相较2010年增长50.57%,未来随著儿童数量的增加,玩具市场的交易额有望持续保持较高速地增长。

随著年轻父母对儿童衣著的重视度提高,未来随著年轻父母的增加,儿童服装的需求有望进一步提高,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2015年童装产业报告》显示,童装产业产值年增长率可达25%-30%,远高于成人服装业。因此,幼儿时期,重点关注儿童服装、玩具生产商、动漫传媒提供商。

学龄前儿童:重点关注早教、文具用品。

随著小孩逐渐进入幼儿园,家庭对儿童的教育将愈加重视,同时,在儿童学习中,文具用品的需求也将增加。因此,在学龄前儿童时期,重点关注早教的提供商、文具用品生产商。(来源: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民生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少君)

生二胎成本有多高看不见的成本「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成本

在上海生养二胎,成本究竟如何?我大致算了一笔账:

孩子上的公办幼儿园,每人每月的费用是500元;上钢琴和围棋兴趣班,100元/次,每周两次;弟弟还在搭奶粉吃,180元/罐,每月一罐;主食、蔬菜、零食类,每月算500元;每周末出行一次,算上午餐和公园门票之类,200元/次;每半年一家四口出游一次,平均花销每次8000元;玩具、书籍100元左右每月,二人共用;弟弟的衣服基本穿哥哥的,或朋友们给的,支出增加不明显。

照此计算,除掉两个孩子可以共用的玩具、书籍,将其余的支出平摊到两个孩子的头上(其中出游以四口之家为单位,孩子占1/4成本),养二胎每个月增加的支出是2510元。

看起来不高?因为我家有双方老人帮著带孩子,不存在保姆费用。如果请保姆,按每月3000元计算,二胎增加的支出再多出1500元/月,每月支出总计4010元。

这其中,我还没有算孩子3岁以内奶粉、尿不湿的这笔「双向收费」,以及孩子上学后各种教育补习或培训的支出。而且,如果二胎是女儿,无论是玩具、书籍、还是衣服,和儿子难免会有所差异,支出增加也是必然。当然,我们只是省在了前头,两个「建设银行」的儿子长大后肯定是省不了钱的。

此外,为了方便节假日带孩子、老人出去玩,我把原本21万左右的帕萨特,换成了30万左右的七座车,绑上两个儿童安全座椅后,也就刚够一家老小六口用了。而据我所知,身边生二胎的朋友换七座车的,绝不只我一个。

和这些看得见的成本相比,我们为两个孩子付出的人力成本更厉害。没办法,一个孩子还可以偶尔扔一扔,但两个孩子就得时时看著,一不小心他们就会打架或吵起来。老人白天带了一天,我们晚上再不自己带也说不过去。

所以,现在每天下班后,我和太太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家里的电视机基本闲置,同事们聊的韩剧,娱乐等,我一句话也插不上;周末和节假日更是全部时间都奉献给了他们,陪他们去公园、逛博物馆、上兴趣班,绝对是「无期徒刑」,没有「旷工」的权利。

除了搭进自己的休闲时间,养育孩子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其实也会影响到我们自己的职业发展。业余,基本别想有时间精力给自己充电。前一阵猎头给我太太打电话,开出高薪挖她跳槽,可考虑到新工作需要经常出差,照顾不到家里两个孩子,也只能狠心拒绝。

生二胎是实力的象征

看看身边生养了二胎的朋友们,说实话,都是颇有些实力的。

朋友A,老公做茶叶生意,自己是一家私企管理人员。夫妻二人分别开宝马和福特,家里有老人帮忙,生了两个女儿。在她的观念里,就是喜欢大家庭的热闹。

朋友B,为了生二胎,辞去了单位的公职,儿女双全后找了一份钱少但是极自由的工作,上起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班。她的老公是一家IT企业的负责人之一,年薪百万以上。尽管衣食无忧,某次她还不无遗憾地跟我说:「想当年我的成绩比他还好,现在倒好,生完娃,我赚的钱只是他的一个零头。」

朋友C,和老公都做著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收入中上。C对孩子极有爱心,从养孩子之前就参加了各种学习班为当妈妈做准备,为此不惜连连向单位告假。后来,C也养了二胎,准备再次休一个长长的产假+哺乳假。C能这么「奢侈」,前提是因为公婆是做生意的,家底颇为丰厚……

总之,比起那些条件最好的人,我们这样的也只能算硬撑型。好在双方老人托一把,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这也是我们养二胎最大的无形资产。

难怪一位同事曾经开玩笑地说,现在有钱人不是炫耀自己有几套房子、几辆车子,得说自己有几个孩子。养育一个孩子,经济账只是表面的,更多的隐形成本的付出,不是人人都能承担的。

所以我觉得,就算二胎政策落地,真正付诸行动还是得三思后行。以上海现在的生活成本和工作节奏,多生一个孩子需要付出的,真的太多了。(来源:新浪财经意见领袖机构专栏 越女读财)

真正落地还有几步要过四关全面二孩政策真正落地要经历几个步骤。第一关:中共中央的决定;第二关:国务院制定实施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须批准;第三关:各地准备实施方案并报批;第四关:地方人大常委会批准修改计生条例。地方人大常委会对地方性法规的修改,主要是指各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以单独二孩政策为例,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出决定后,仅一个月后国务院提请人大审议「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标志该政策依法启动实施。随后,各省向国家卫计委报备方案,获批后须经本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相应修订各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因此各地实施时间不同。

放开二胎对人口总量不会有太大影响,更不会引起人口失控

人口专家、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原新:

全面放开二孩目标人群约9000万,也就是处于育龄期的夫妻,其中60%是70后,也就是35岁以上。若尽快实施全面二孩,预计中国总人口在2029年-2030年达到14.5亿,这距离中国15亿人口战略相差不远。

抵达峰值之后,人口总量会逐步下降,预计2050年将达13亿。2030年生育高峰期间,生育率可达代际更替水平,也就是一对夫妻生2.1个孩子,但随后又会降至1.8个。同时,新政策也会促进出生性别比下降。

2014年中国新出生人口为1687万,若政策尽早放开,预计明年出生人口约1700万-1800万。全面二孩实施后两三年内,每年新出生人口高峰期将达2000万-2300万,也就是说比放开单独二孩的年份新增400万-500万。但随后新出生人口会降为每年1800万左右,比一般年份增加200-300万,预计「十四五」后出生人口回落。

根据单独二孩政策来看,扎堆生孩子的情况不会太严重。单独二孩释放的是城市的体制内人群生育意愿,而全面二孩政策面对的9000万目标人群,60%是农村人口,生育意愿相比城市要强烈一些。

(来源:南方都市报)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