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太平天國以後,清王朝有了二三十年的相對和平時期,李鴻章、張之洞等搞洋務運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北洋艦隊的呢,人員素質總體也不錯,將領中相當一部分是英國留學回來的,當然了,不是什麼賣文憑的野雞大學,是正規的科班出身。兵呢,練得也不錯,絕對不是烏合之眾。

總體來說,無論是西方國家,還是日本,看著大清朝,還是個龐然大物。北洋海軍,無論是人員素質,還是裝備,都比日本的強,大家感覺還是很牛逼的。

然後,就是綜合國力,怎麼說日本也是一個小國,真和大清帝國幹起來,他們也沒有勝算,歐美旁觀者,也大多覺得這一仗,日本的風險確實是很大的。

結果大家都知道,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而且,後面還有一個馬關條約,兩億三千萬兩白銀賠款,基本上把清王朝接下來幾年的元氣掏空了。這就像買個很貴的房子,一個首付,當時就沒錢了,然後接下來還貸,又把每月的工資搞進去了,基本沒辦法再去投資發展了。而日本,拿著這筆錢,大力投資,進入快速發展通道,把明治維新的成果推向新的高度。

歐美的張三李四王大娘們,剛開始覺得,你很牛逼的,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嘛。這一下,大跌眼鏡,一個大個子,居然被一個小個子打得滿地找牙,原來你這麼不行,徒有其表啊,那好吧,一起來欺負欺負,唉,我要是不欺負,別人會笑話我腦子有問題的。

清王朝的戰敗,和今天小創業公司幹過大公司有很大的相似性。

一般來說,我們覺都覺得,大公司嘛,品牌、資金、人才、供應鏈、政府關係等等,哪個不牛逼,小公司哪個方面有優勢呢?

但是,如果真的走進大公司,看到的情況,可能是另一個情形。

1993年4月,當郭士納上任IBM公司CEO的時候,才開始看到,這幫人是真官僚,雖然是一個公司,但內部小團隊各自為政,相互拆臺,天天致力於研究政治鬥爭。所以大家說,要是有新產品出來,那纔是意外,是從IBM「逃出來」的。

落實到具體的產品、項目,其實大公司也只是幾個人在搞,其他人呢,很多情況下,不僅僅是不幫你搞定,還致力於把你搞死。因為,你要是搞好了,你就出風頭了,你就可能加大權力、獲得更多資源,這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

對於創業小公司來說——特彆強調:有前途的創業公司,實際上大部分的小公司,註定是侏儒,永遠長不大的,因為很小就未老先衰,提前得了大公司病。

優秀的小公司是無產階級在一起,大家都是屌絲,沒什麼勝利的果子可以分,只能大家一起壓上。當年,華為剛開始的時候,任正非就說,就找那些家庭條件不好、眼睛泛綠光的,一羣餓狼在一起,啥話都別說了。

當時的日本,就是這樣,全國人民全情投入,後方的老百姓捐錢捐物,天皇同志也主動「減肥」,天天餓肚子,睡硬板牀。據說,日本的年輕姑娘們,說我沒什麼可捐的,那就去當妓女吧,掙錢捐給前線——我靠,這境界,是不是比雷鋒還高几個數量級呢?電視劇《走向共和》裡面,就設計了一個這樣的家庭和人物。

這就像是小公司的窗口,已經很晚了,仍然開著燈在加班,喫速食麵,用破電腦,但是,所有人全身心投入到一個目標中來,瞬間的合力,就有可能非常之大。

而甲午戰爭,很多人說是李鴻章和日本的戰爭,其他人,很多是站在看笑話,要是敗了,把李鴻章搞掉,那纔是真好。要是贏了,當然國家挺好,但是我能獲得了什麼利益呢?這麼想來,還是搞掉比較好。

甲午的戰敗,和大公司敗給小公司類似,大公司太過於分裂,領導層沒有能力聚合全部力量,相反,內部各自為政、相互傾軋,轟轟烈烈的內耗,最後輸出的能量,已經非常非常的微弱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