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的洲际导弹硕大无比,都这样。射程越远,弹体就越粗壮。要打得远,只能装更多燃料,燃料多,要想苗巧,根本不可能。在役突破1万公里的,只有中美俄三家,最远的是俄制「撒旦」,突破了1.6万公里,没有比它射程更大的了。远了还想远,人因问,再远能达到2万公里,不是很好嘛,曾经一度,不是没有这个想法,经过研算,分析,不只经济上不合算,在打击原理上也没必要,在技术上也面临诸多不可预测性,因此还是算了。能搞更远,没问题,问题是远不是一切,要打得准,才能打得狠,准是狠的基础和前提,而要准,还是需要技术的,还要考虑经济性,再就是需求程度,如果没需求,搞起来就是费力不讨好,还有什么用呢?

●1.4万就可以。所谓恐怖平衡,只对有核国家使用,而有核大国均在北半球,这一射程已经足够。想绕一绕,绕到南极,如俄新研制的「萨尔马特」,不经北令海峡,那里布满了防空系统,绕到南极去打,射程也已足够。够用为原则。

●先保证精度。过于笨重,射程虽有增加,但精度大受影响,弹头直径越来越大,长度越来越长,在气动上设计相当困难,不好控制,也容易被拦截,速度就是洲际导弹的命啊,要突防面临的难度就会大为增加。精度才是根本,而不是越远越好。

●并驾齐躯。三驾马车,都能招呼,缺一不可,陆基,空中和水下,威力都不小,可互为补充,空中不成,有陆基,陆基不成,还有水下。如果其中一种被拦截,另有多手准备,保证都可以,从多方面准备,就不怕被拦截。

●代价高昂。核平衡是要付出相当代价的,代价也高昂。如果想射程更远,又要保证精度,目前的技术只有加粗加长弹体,被拦截风险性变大不说,提高控制技术,只能不停投入,一枚弹多少钱,可能没有多少人算过这笔帐,花钱哟,风险性又高,何况更要考虑,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

总结一下:无论再恐怖的武器,总是技术性,风险性,经济性等综合性的产物,不能只有一个方向思维。多种考虑多条道,技术实现路径增多,安全性才能相应增加。多,大,不计成本,一条道走到黑,不是明智选择。


这个很好理解,因为作为州际导弹的射程,用不著超过20000公里,便可以达到可能必需要用这样级别的战略武器来攻击的地球上的主要目标。

地球的半径大约是6371千米。最大周径~赤道,大约是40000千米。而主要核国家都处于北半球,主要首都、重要城市大约都是在北纬35度"至40度"之间,此处的地球纬度周长只有30000公里强。

需知战略武器,一般都是因为被逼到了宁愿鱼死网破的决绝程度才有可能动用的终极武器。

世界上有五个核大国。中国,地域跨度东西向已然超过了五千公里。而美俄则都大于八千公里。也就是说,中国的州际导弹,只需要13000公里射程。而美俄只需要11000公里的射程,便足够管用了。至于英法,他们俩国则要借助于战略导弹潜艇才能基本达到全球核威慑的要求。

一般来说,州际导弹和太空火箭发射是一个道理,基本采用由西向东发射,顺向于地球自转,可以增大航程。但是因为州际导弹是对地攻击的方式,所以根据实际情况,也可能反过来。总而言之,是要让导弹的攻击射程越近,越可以让被攻击方难以拦阻或者提前反击。

谈论这样的问题真有点沉重,但愿永远没有这样的一天吧。

阿弥陀佛。


呵呵。我们又不需要攻击遥远的地球外目标。导弹的射程也与你的战略需要有关。当然,相对来说,你离目标越远,别人越不容易发现导弹来源,当然你就越安全。

那么导弹是不是越远越好呢?比如超过两万公里的导弹?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椭圆形状。赤道是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地球转一圈长度,也就是地球赤道的周长,赤道半径6,378.2km,赤道周长40075.02千米(24,901英里)。也就是说,你在地球赤道延赤道向前或向后打导弹,导弹围赤道转一圈就是一周,才四万千米。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只需要射程两万公里的导弹,就能站在一个点不动而覆盖全球目标了。再有多余射程就很没必要了。何况我们又不一定要在一个点不动而全球覆盖。


导弹的射程并不是越远越好,就算是洲际导弹也一样,射程够用、能达到目的就行了,射程太远仍然是一种浪费,多余的能量用来提高导弹的机动和突防能力更加重要,目前世界上主要核大国的洲际导弹,不管是陆基还是海基,射程距离20000公里还远著呢,射程最大的应该是俄罗斯的SS-N-18洲际弹道导弹(北约代号「撒旦」),达到了16000公里的超远射程,距离20000公里都还有著4000公里的差距!

那么,为什么洲际导弹的射程有限制,并不是越大越好呢?这个就涉及到了我们对「覆盖全球」这个定义的理解,其实我们平时说的「洲际导弹打遍全球」并不是指真的让洲际导弹打击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仅仅是能够打击到高价值目标的就行了,比如两极,把洲际导弹打到那里没有任何意义啊,何必跟企鹅和北极熊过不去呢?除此之外,世界上的主要核大国就五个,都是在北半球的,就算是印度、巴基斯坦也一样,也就是说,有核国家都是在北半球的,所以,「洲际导弹打遍全球」的意义就是指有核大国之间能够相互覆盖,顺带能打击大部分国家就行了,很多不是高价值的目标并不需要在打击范围内!

至于题目中说到的为什么没有超过20000公里,这是因为地球的赤道周长才40000公里,如果洲际导弹的射程达到了20000公里的话,固定一个点不动理论上都能打击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了,比如使用发射井发射的洲际导弹,即使机动不了,全世界也是想打哪里就打哪里,但是没必要,这种射程纯粹是浪费,很多地方根本就不知道用洲际导弹去打,就比如前面说到的两极,用洲际导弹打过去跟企鹅、北极熊过不去干嘛?

所以,洲际导弹的射程根本用不著20000公里,只要有个15000、16000公里基本上就够用了,能够覆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就行了,比如北纬40度以上,五常都在这个范围内,而北纬40度处的周长只有30000多公里(2πRcos40=30649公里,其中R为地球半径6371公里),再往北的话周长会更小,所以,洲际导弹的射程是有限制的,并不是越远越好,多余的射程仅仅是浪费,用来提高导弹的机动性和突防性更好!


洲际导弹就是在地球上某个国家国内最安全隐秘的地方发射,能打到八大洲五大洋。按地球半径6300公里计算,赤道最大距离为四万公里。所以12000一18000可以攻击地球上任意一个点了,还冗余度也就是机动变轨能力!人做事,够用就好!


「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曾毛老太爷的话,也就是说人一天不动也要行走八万里,这也是地球自转一圈的距离。

八万里,就是四万公里,地球的一半距离是二万公里,所以洲际导弹发射二万公里以上,就没意义了。因为洲际导弹是在大气的外太空行走,没有任何的阻碍,走任何方向都一样,都能摧毁目标。


很简单,目前合法拥有洲际导弹的国家只有安理会五大流氓,而且这五个家伙都住在北半球,互射的话18000公里足够。论常规力量这五国也都是顶尖存在,所以洲际导弹的目标就他们五个互相瞄准啦。


超过20000公里射程可以做到那是陆基类型才行,傻大黑粗必须的,推进器部分占了巨大空间,车载机动发射也不太可能了,会比现在最远的洲际导弹都更笨重,这样也等于告诉对手我在哪里了你打吧一样,发射平台移动性的才有更高更好隐蔽性突然性,也就限制体积了塞不下潜艇里,上了公路铁路转弯都费劲要来何用???


洲际导弹实为核弹,射程够用就行了。让燃料尽量少,特别是液体燃料,射程越远加料越多时间越长。而且加了后不可以放出下次再加,放出后弹体变形,不可再加料用,否则精度太低了。当然,固体燃料就不会了,但…各有各优缺点。


因为攻击目标都在北半球,所以两万公里就够用了。南半球的国家目前没有洲际导弹,所以很安全。什么时候南半球国家有了洲际导弹,那两万公里就不够用了,肯定会出现更远距离的洲际导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