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表示将发放「临时牌照」,「临时」的意义需要琢磨。

撰文:罗怡晨;编辑:宇多田。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5G 就成为了我们频繁听到的词语。

就像 4G 把世界工业时代引入零工经济一样,5G 以更快的速度,更广的范围和更低的延迟,必将带来新一轮的社会变革和创新浪潮。

在政策支持和资本方面,5G也是一片利好。除了我国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快 5G 商用步伐,5G 相关概念股也成为一片绿中的几点红。

这一切被很多专家和媒体解读为,5G 时代真的要来了。

那么,真相果真如此?

2019 CES 上的 5G,仅仅是一个「热词」

在刚刚过去的 CES 2019 中,不可否认,5G 成为最大的看点之一,人们都期待著能像 8 年前给我们带来 4G 那样,将 5G 变成现实。

但现实却并非如此。此次展会上,5G 只是作为一个热词再次被炒作了一番。

作为 8 年前首发 4G 的厂商,同时自称第一个使用 5G 的运营商 Verizon,尽管在 2018 年有多次关于 5G 的重大发布,但在此次 CES 上却几乎没有什么新鲜内容。

首席执行官 Kyle Malady 只是不厌其烦地谈论了 5G 愿景,呼吁更多人通过 Verizon 设立的 100 万创新者基金参与到 5G 开发中来。

同样,另一个自称首次使用5G的运营商AT&T也没发什么「突出作品」。

另一方面,作为国内 5G 先驱,华为尽管在 CES 上设置了一个不错的展台,并在 2018 年全年多次谈到 5G 技术,但这次却似乎没有展示 5G 产品。

而作为华为主要竞争者之一的晶元厂商高通,虽然将 5G 作为其此次 CES 发布会的主题之一,但也没有展出成型的 5G 设备,而是继续介绍了去年推出的旗舰骁龙 855 移动平台。

不出所料,另一家晶元巨头英特尔在此次 CES 上唯一的 5G 新消息是即将发布的无线基站 5G 系统晶元。

不过从该公司的演示来看,该晶元似乎仍在研发中。

此外,包括三星在内的多个品牌都在或多或少暗示自己将成为 2019 年第一个搭载 5G 网路的手机厂商。

然而 CES 上,「流言」仍然止于「流言」。势头最大的三星也没有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任何关于 5G 的现场连接展示。而我们也无法对各大手机厂商2019未知的发布会做过多评论。

根据我们的现场观察,总的来看,此次 CES 展上并没有出现什么能够带我们进入下一代网路的 5G 产品,大多都是 5G 概念性 Demo 或 PPT,有些 5G 产品甚至连有限的 5G 网路都无法连入。

譬如,在展台积极讲述 5G 故事的行动电话运营商 T-mobile,大概最令人振奋的演示便是两个人拿著智能手机玩一场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虚拟排球游戏。

这无非是为了展示 5G 技术的高响应与低延迟优势。

不过,这首先是两部连接了隐藏性 5G 热点的 4G 手机;其次,50~60 毫秒的低延时效果似乎也没什么特别,因为真正的 5G,可以让用户获得低于 10 毫秒的「零感体验」。

像这样的特定演示,CES 现场还有不少,但比起喜欢演讲的 Verizon 与 AT&T,T-mobile 已经算是比较实在的了。

这么来看,虽然很多人都在讨论 5G 技术的前景和可能性,但真正具体的案例却依然很少。

关于目前的 5G 技术,LG 首席技术官似乎讲出了真话:「整个基础设施需要升级,而那需要时间」。

而晶元制造商 AMD 公司首席执行官 Lisa Su 则表示,在此次展会中她并没有太多关于 5G 的评论,尽管她认为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支持技术」。

5G 的真相

尽管 Verizon 和 AT&T 都宣称自己是第一个 5G 运营商,而韩国运营商 KT 此前也宣布,某一家人工智慧机器人公司已经成为了他们第一个 5G 服务的客户。

但真正的 5G,似乎要比我们预想的更为遥远。

譬如,Verizon 的首席执行官 Vestberg 曾得意地宣布,其在 2018 年 10 月推出的家庭宽频服务已经让 Verizon 率先成为提供 5G 服务的运营商。

但这个做法引起了巨大争议。

一些业内人士似乎对此并不买账,因为该公司是使用的是不被业界认可的专有标准。

对此,Verizon 公司又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改用一个 5G 行业标准——5G NR(基于 OFDM 的全新空口设计的全球性 5G 标准,也是下一代非常重要的蜂窝移动技术基础)。

而另一大运营商 AT&T 则强调,自己是第一个采用基于标准的移动 5G 服务,该服务将于上个月开始在全球 12 个城市中推出。

但事实是,由于目前还没有 5G 手机,所以 AT&T 只是与 Netgear 联合推出了 5G 移动热点。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个事件遭到了包括华尔街日报、路透社在内大量权威媒体的抨击与嘲讽。

原因就在于,AT&T 只是「欺骗性地」将自己的 4G LTE 网路名称改成了 5G E 而已,这里的 E 代表 Evolution,意为「进化」。

换句话说,这仅仅是向 5G 迈进的一小步,而并非真正的 5G。

AT&T 首席执行官 John Donovan

行业的国际领跑者尚且如此,其他玩家的缓慢进展更在情理之中。

而从国内来看,我国三大运营商虽然早在 2013 年就开始了 5G 布局,均已在国内多个城市进行 5G 试验及应用测试。

甚至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也在近日表示,「2019 年国家将在若干个城市发放 5G 临时牌照」。

但是,此前普遍被外界猜测发放的「牌照」变为「临时牌照」,这也许意味著,「谨慎的探索」比「大胆地尝试」更容易促进 5G 技术的落地。

换句话说,真正开始商用,还得到 2020 年以后,甚至更晚。

那么,5G 商用之后就能一帆风顺吗?当然不是。

美国咨询公司 Gartner 分析表示,在 2018 到 2022 年间,5G 主要将被用于支持物联网通信,高清视频和固定无线接入。更高频率的使用将需要非常密集的部署和更高频率的重用。

因此,在 2023 年之前,尽管运营商会大肆炒作,但是大多数 5G 服务最初将集中部署于岛屿,而不会有全国性的覆盖,很有可能到 2022 年发达国家的 5G 地理覆盖范围也达不到现有的 4G 地理覆盖范围。

全国 90% 人口覆盖 5G 服务时间点预测

此外,由于增强性 4G 足以满足很多情况,这导致运营商对 5G 的接受度较低(与 4G 相比)。

因此,Gartner 预计到 2025 年,全球将只有不到 45%的运营商将推出商用 5G 网路(见下表)。

5G 很重要,但通往 5G 之路并不容易

5G 到底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多大影响?

事实上,没有人会否认 5G 的前景。除了高速度、低延迟以及更便宜的数据流量费用等网路直接体验优势,5G 还将给我们全部生活带来颠覆性变革。

高通技术白皮书就特别指出,5G 除了进一步提升网速来支持像 AR/VR 高清这种海量数据的流媒体应用外,还可迎接物联网时代爆炸式增长的联网设备给网路带来的压力。

今后的数以亿计的无人驾驶汽车,家庭以及公共场所智能设备的正常运行,都需要以 5G 技术为基础。

然而,超前技术的应用并不等于市场需求的成熟。任正非就在 2018 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即便做出成熟的 5G 技术产品,也不意味著社会真正有这个需求。

「如果社会需求没有发展到我们想像的程度,我们投入进去意义就没有那么大。」

因此,5G 的商用之路有著各种不同属性的障碍需要克服。

首先就是产业链壁垒。

5G 应用架构与商业模式与传统通讯业务并不一致。对于传统服务商,需要巨大投入才能推动转型,但能否在可靠周期内见到收益却仍是未知数,这种不确定性将直接影响 5G 发展进度。

其次是杀手级应用的欠缺。

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的调查采访显示,对个人消费者而言,大部分人将 5G 的杀手级应用寄托在 8K 视频以及 VR/AR 等视频类应用上,这些领域虽然能大幅改善消费者体验,但并非不可替代的刚需。

而目前 4G 技术仍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很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那么对于 5G 来说,还是需要有真正非此不可的需求才带动其井喷式的发展。

最后,高传输速率带来的数据风险与安全挑战同样不容小觑。

5G 的应用场景,比如车联网,就需要低时延的安全演算法和隐私架构来进行保护。

而安全处理性能一旦跟不上,企业的风险系数也将骤然上升。

面对这些新的安全挑战,运营商还需要积累一定的实战经验和成熟机制才能广泛过渡到 5G。

因此总体来看,当下 5G 的炒作,太过;而应用的时间点,一定比我们预想的更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