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jpg

可能因为有一本谈阿德勒观点的书<被讨厌的勇气>的勇气卖得非常好,所以陆续会出现很多跟阿德勒有关的书籍,其中也包括亲子教养冠上「阿德勒」三个字后,引起我的极大好奇心,我想,阿德勒不是强调人本自卑的一个学者吗?在亲子教养方面的结合会是甚么?

当我走进诚品看到它第一眼,马上就拿走了它跟它的另外一本姊妹作<<阿德勒的父母成长课>>

等我看完了这本书的内容,我更确定它跟阿德勒的连结度,还不如这本书<<PET父母效能训练>>,其实它从头到尾,谈得就是父母效能训练这件事,此外,它的内容跟2003年时出版过<<幼儿期教养法>>差不太多,它们应该都是翻译自<<Parenting Young Children: Systematic Training for Effective Parenting of Children Under Six>>这本书。

阿德勒过去几年一直在台湾平民阅读圈,不如他的老师佛洛伊德耳熟能详,也不如荣格有名,这几年因为有一个日本人写了一本<<嫌われる勇気:自己启発の源流「アドラー」の教え>>,台湾翻译为<<被讨厌的勇气>>出版后大卖,一夕之间在平民百姓中快速窜红,出版社脑筋动得很快,育儿书如今也跟阿德勒能有所关连。

阿德勒的思想认为人天生自卑,生下来是无力的,完全依赖成人,所以会产生自卑。但自卑促使人努力克服自卑,追求成功。家庭对儿童的影响很大(阿德勒未强调提及社会环境对个人影响),父母对儿童的溺爱跟忽视,会妨碍儿童建立积极合作的态度。

就这个部分来说,这本书中提到的培养孩子主动合作与积极的态度,跟阿德勒的论点是符合的。

书中提到一些不错的观点,加入我的部分说明以及实际执行心得

孩子不良行为真正目的有以下几点:

1.引起注意

父母解决方式:尽可能忽略不要被激怒,避免孩子在追求注意时给予注意,但要在孩子没得到期望注意时给正面关注。不理会孩子的负面行为,比如当孩子大吵大闹时,忽略他的行为,当他冷静后安静看书,或做任何正面行为称赞他。

当我的小孩大吵大闹时,短时间而且当我心情好时,我可以装作没听到也不会被激怒,但如果持续太久还是会让我感到烦躁。有些孩子的个性只要不理会他,他会自己找到出口,比如我们家哥哥小小哈,但是弟宝毕竟年纪还太小,偶尔还是必须试著安抚他,让他感觉到我有注意到他的不满,但有时候他反而会藉著我的安慰,更加变本加厉吵闹想要达到目的。

总之就是,不要随意因为吵闹就满足孩子,多鼓励孩子正向的行为是有用的。

2.追求权力

父母解决方式:不要与孩子冲突继续斗争或向他投降,更不要让自己生气,可能的话,让他自我体验不良行为的后果。

孩子想要挑战父母并拥有与父母同样的权利,比如弟宝会坚持要选择自己想穿的衣服,我会让他自己挑选,但有时候他会坚持自己穿衣服,上学来不及这个后果,对于三岁多的孩子来说还无法自行体验,唯一会得到惩罚的只有孩子的爸爸上班会迟到,所以就这个解决方式来说,目前并不适用。

但对于其他行为上,例如坚持不吃饭,倒是可以让孩子体验一下不吃饭会有的后果,就是肚子饿。

3.报复

父母解决方式:孩子会说「我不爱你、我恨你」不要因此感觉伤心,要试著与孩子建立信任互相尊重的关系,不要想与孩子扯平。

这点常常发生在弟宝身上。

弟宝翻脸跟翻书一样快,前一秒才说「马麻我爱妳」,下一秒就会变成「我不要马麻,我要把拔」。刚开始我都会感到很受伤,心想老娘全职在家照顾你这兔崽子,你竟然说你不要马麻?!然后我就会跟他斗嘴,说「你不爱我,那我也不要爱你了!」搞得我也变得很幼稚又很生气。

其实当孩子说出这种刻意激怒的报复性言语时,应该要心平气和,要明白,他们总是知道父母的弱点,刻意这么说的。

4.表现能力不足

孩子遇到挫折会说:「我就是不会写(做),我永远不会」

父母解决方式:不可对孩子放弃希望,任何优点都应给予鼓励,任何小努力予以关注。
改以鼓励孩子擅长的部分(不擅长绘画,但积木拼得很好),让他重建放弃的部分,建立自信。

这点哥哥小小哈身上常见到.刚开始他在学习注音符号时,常常拼不出来,默写也写不出来,他便会哭丧著说「我永远不会写」、「我永远就是不会拚」,然后放弃不愿意再试著写(念)一次。

因为这样我们花了好多时间鼓励他,让他每天晚上都要花三十分钟练习;当他比较熟悉后,他就开始变得很有自信,遇到没办法马上拚出来的,也不会感到挫折;每次只要他成功完成,就会当场鼓励他,现在他自暴自弃的行为已经比较减少了。

这本书提到鼓励孩子的方式,我认为非常值得父母参考。

【正确的鼓励的方式,不是使用称赞】

孩子问:「妈妈,妳觉得我画得好不好看?」
妈妈回答:「我可以看得出你很用心,你很喜欢画画。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觉得画得好不好,你喜不喜欢你自己的画?」

书上说,父母这种反应回答,似乎不自然,但这是鼓励的方法。鼓励的方法是强调自我评价,教导孩子对自己负责,不要只依赖取悦他人得到自己的满足。

这点我曾经实作在哥哥身上,哥哥喜欢画画,常常问我们他画得好不好。

当我用上述的方法回答他时,没想到哥哥有点恼怒的反问我:「我就是要问妳,我画得好不好啊?!你干嘛不回答?」

最后我还是回答了他「我觉得他画得很好」。

关于这点,我在实际执行上就遇到尴尬的情况。

当孩子就是想要知道爸妈对他的评价时,刻意坚持不评价,对孩子未免不够坦承,反而让孩子会误会妈妈认为他画得不好,而产生挫折感

即使如此,他每次问我他的表现如何,我还是会先听听他自己给自己打几分,再回答我认为他的表现如何,让他了解,自我的评价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