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不降大帝的傑作(盧克索神廟)遺迹,導遊帶我們到市內一家自助餐廳吃過午飯(說實話這家餐廳的飯真難吃),我們就去到酒店住下。這家酒店在盧克索市區北的尼羅河岸邊,雖然可能不是盧克索最好的酒店,但環境還是相當不錯的。後來發現,這家酒店的中國旅遊團真是多啊。這家酒店的名字叫Mercure Hotel。Mercure與Mercury僅差一個字母,後者是羅馬神話中的墨丘利。羅馬人神話是抄襲希臘人的,希臘人神話抄襲古埃及的。這個墨丘利就是模仿希臘神話赫爾墨斯,也手拿一個鷹蛇權杖。筆者第一篇遊記中就有提到中國海關標記中有赫爾墨斯權杖。赫爾墨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商業之神,後來與古埃及智慧神托特(就是上篇遊記中的「頡」)合併混為一體,被認為是魔法的庇護者。古埃及的托特就經常手拿蛇纏繞的魔杖,筆者的「兵策儒劍」新浪博客頭像所用圖片,就是手拿鷹蛇權杖的鳥頭托特神。下張照片是當天晚上回來後在酒店門口拍的。

在酒店休息了兩個小時後,接下來我們將去參觀盧克索博物館。這家博物館最初是埃及文化部設計建造,並於1975年對外開放。博物館有兩層,位於卡爾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中間的尼羅河岸邊。

(谷哥地圖,紅色指示標是盧克索博物館位置)

這家博物館展出的文物主要來自盧克索的卡爾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以及底比斯西岸的圖坦卡蒙墓,以及其他貴族墓等。雖然文物數量沒有開羅的埃及博物館多,但展出的文物質量那是相當地高啊,這是盧克索博物館引以為自豪的地方。

參觀盧克索博物館是期待已久的,因為這家博物館收藏的主要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時期的文物。有網友可能還沒有來得及看《發現夏朝》這本書,對長達3000年的古埃及歷史怎麼劃分,與中國歷史怎麼對應不太清楚。這裡再簡要複述一下。古埃及第一王朝是大禹建立的,是姒姓十二氏祖先的王朝;第二王朝是炎帝系共工氏家族王朝;從第三王朝開始的古王國,甚至包括第一中間期,到第十王朝,這是顓頊系楚王族先祖和祝融八姓起源的時期。第十一王朝斟灌重新統一埃及,斟灌是大禹後裔,這標誌著王權重新回到大禹後裔中,直到第十八王朝結束。這期間發生了泰康失國百年事件,即西亞的喜克索斯人入侵統治埃及百年事件。在中國典籍記載中,由於發生了秦始皇焚書事件,目前所能見到最早的官方正史記載是西晉時期盜墓賊盜出來的戰國時期魏國史書《竹書紀年》,在這個整理後竹簡中,把啟之後到第十三王朝泰康之間的1300多年歷史都給刪除了(或者盜墓過程丟失了?),其中就包括第二王朝共工系和古王國顓頊系的王朝歷史,但相關歷史信息在《山海經》《國語》等典籍中還有記載。詳細考證與分析建議閱讀《發現夏朝》。古埃及朝代劃分,並不是古埃及人自己劃分的,目前的這個古埃及朝代劃分是依據公元前3世紀希臘祭司曼涅托劃分的。中國官方正史中,僅記錄上古五帝時代,以及泰康失國和少康復國後的夏朝歷史。在其他典籍中,記錄了「共工顓頊爭為帝」的故事,但時間順序已經被打亂。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少康復國後的第十八王朝,就是周人眼中的狹義「夏朝」!這樣解釋,大家可能就會明白盧克索博物館的重要性和意義。這家博物館展出的文物包括:

  • 從圖坦卡蒙墓中出土的部分文物;

  • 許多新王國時期的雕像,大部分是從卡爾納克神廟中挖掘出來的。26件雕像就是從上一篇遊記講的盧克索神廟裡的不降庭院中的地窖中挖出來的,這是直到1989年才發現的;

  • 還有兩個法老的木乃伊,一個是第十八王朝第一位法老雅赫摩斯一世,另一個是第十九王朝首位法老拉姆西斯一世,這是2004年3月才開始對外展出。

  • 埃赫那頓(孔甲)在卡爾納克神廟(夏故宮)建造的一個廟宇牆的重建。

  • 在進入博物館時,我們有幾個隊友另外購買了能夠拍照的票,每張票50埃磅。本篇遊記中的照片,全部是筆者自己所拍,沒有一張是用維基的。本篇遊記中的照片除非徵得筆者同意,否則不能轉用,但歡迎分享傳播。

    博物館離尼羅河很近,到達時太陽正要落山。館外有幾尊法老雕像。

    (盧克索博物館)

    雖然大部分眾多的精美雕像我都在網上看過,一進博物館大門仍然是很興奮。但沒有全部拍照,現在挑選一些,與大家分享感受一下大夏人的容貌風采與曾經的生活榮華。

    神的雕像


    有網友對筆者使用西方人術語引用神的叫法有意見,認為華夏族是祖先崇拜,並沒有神崇拜。確實如此,實際上古埃及並沒有我們今天所理解的所謂「宗教崇拜」,他們那些神許多就是祖先的名字,有些神則是自然動物等神的虛構和擬人化,這是華夏族萬物有靈信仰的反映。

    一進入博物館,正對門口的是一尊阿蒙神雕像。阿蒙神是古埃及人虛構出來的代表父系祖先的一個神,原來只是底比斯的一個地方小神,從第十一王朝開始,大禹後裔斟灌氏重新統一埃及後,阿蒙神的地位就逐漸升高,最後與太陽神拉合併,成為埃及最高神。阿蒙神信仰是中國儒家思想信仰來源。阿蒙頭戴高高的雙羽冠。他的形象容貌是古埃及人按照他們自身相貌而想像虛構出來最俊美男人的形象。站在阿蒙神像前,導遊馬奇說:「你們看,像不像你們中國人?」實在是太像中國人了,標準中原漢人模樣。仔細看他的眼睛,還有「蒙古褶」這樣細節都雕刻了出來。然後馬奇自己又重複了一遍那天在游輪上聽完《發現夏朝》的那些文字解讀之後,思想瘋了亂了,吃飯找不到餐廳在哪了的事情,然後又說:「你們怎麼跟我們一樣?我們是兄弟!」 我轉到雕像背後,看到有圖坦卡蒙(帝皋)的兩個橢圓圈名字,這應該是圖坦卡蒙時期製作的。

    (阿蒙神雕像)

    進入旁邊一個相對封閉的展區,這個展區展出的雕像好像都是從不降庭院中挖出來的。下面這個是夏桀(哈倫海布)站在阿蒙神前面的雕像。

    (夏桀和阿蒙)

    下面這個是夏桀(哈倫海布)跽跪在亞圖姆神前面,向他獻祭的雕像。筆者已經考證亞圖姆神就是中國神話中的盤古。(參考:古埃及九柱神對應中國神話人物原型(連載1) 一 盤古)

    (夏桀獻祭盤古)

    下面這個雕像是愛神哈索爾(織女),頭戴牛角,牛角頂著太陽輪盤。手拿安卡生命符號(子字原型)。哈索爾女神就是織女的證明見:古埃及九柱神對應中國神話人物原型(連載5) 一 織女。

    (織女雕像)

    圖坦卡蒙一一帝皋


    在相對封閉展區的入口,兩旁有玻璃密封的空間,有一個雪花玉石做的獅身人面像。牆壁上的文字標註是圖坦卡蒙(帝皋)的。這個雕像雙手扶著一個東西,做獻祭狀。圖坦卡蒙就是不降大帝的孫子帝皋。

    (帝皋獅身人面像)

    在一層展廳拐到里處,有一輛出土於圖坦卡蒙(帝皋)墓中的二輪戰車。車身是木頭做的的,放在一個玻璃圍起來的封閉空間里,裡面放有溫度濕度計,保持恆溫恆濕。

    (帝皋的戰車)

    在博物館入口阿蒙神像旁邊,有從圖坦卡蒙墓中出土的黃金面具的牛頭雕塑,牛頭被認為是代表了哈索爾女神。

    阿蒙霍特普三世一一帝不降


    在博物館入口處阿蒙像旁邊,有阿蒙霍特普三世(不降)的巨型頭像。在相對封閉展廳後面中間放置有不降的粉紅色雕像,這就是1989年從盧克索神廟中間的不降庭院地窖中挖出來的。雕像站在一個形似雪橇的底座上,背後有一個背板,背板後方有文字。不降大帝頭戴雙冠,神態安詳。雕像保存得相當完好,非常精美。可以看其腳部特寫,左腳踩四張弓,右腳踩五張弓,代表征服了九夷。是哪九夷,《發現夏朝》有解說。

    (不降大帝粉紅色雕像,腳部特下)

    在一層展廳中間,有一個阿蒙霍特普三世(不降)和鱷魚神索貝克在一起的組雕,是用方解石雕刻的。這個雕像是盧克索博物館的一個特色展品,大家紛紛跟不降大帝合影,回來之後發現黃老師與不降大帝像神似

    (與不降大帝合影)

    圖特摩斯三世一一帝槐


    圖特摩斯三世是第十八王朝甚至古埃及最偉大的法老之一。在一層展廳發現了圖特摩斯三世年輕時候的一尊雕像,這尊雕像不是很大,但是做得相當細膩精美。法老嘴唇稍上翹,露著微笑,洋溢著自信和青春朝氣。法老頭戴代表王權的巾冠,額頭上有「神聖眼鏡蛇」護衛(蛇頭有破損)。他穿著華麗的短褶裙,系著腰帶,腰帶上有腰帶扣,腰帶扣上雕刻有他的橢圓圈君名字。

    (年輕時候的帝槐)

    圖特摩斯三世雕像旁邊有幾塊浮雕殘石片,雕刻精美,顏色仍然很艷麗。

    (打扮成敏神形象的帝槐)

    (帝槐的兩個橢圓圈名字,左邊是他登基君名,右邊是他出身名字。)

    圖特摩斯三世的出生名字正是「槐」字。他的登基名字對應什麼漢字,筆者迄今未給出答案,有興趣的網友也可以研究。

    圖特摩斯三世正是帝槐大帝。《史記·夏本紀》記載「帝予崩,子帝槐立。帝槐崩,子帝芒立。」哈特謝普蘇特(帝芬)統治時期,埃及相當繁榮,並取得巨大進步。當圖特摩斯三世(帝槐)成長到合適的年齡並證明能力後,帝芬任命帝槐為帝國軍隊的總司令。帝槐被歷史學家們認定為是一個軍事天才。麥吉多戰役是最能體現帝槐軍事戰術特點的經典戰役,這些戰術特點包括長距離遠距奔襲、謹慎偵查、佯裝欺騙、出敵不意、穿插移動、多路包抄、快速打擊等。麥吉多戰役徹底改變了近東的政治形勢。帝槐建立了埃及史上最偉大的帝國,在20年時間裡他至少發動了不少於17次的戰役,被記錄到奪佔了350個城市。其首選策略是先征服較弱的城市或國家,逐步讓一個部分投降,直到實現完全的控制。在絕大多數戰役中,他的敵人一個城市接一個城市地被打敗,直到屈服。他征服了從敘利亞北到南方努比亞境內的尼羅河第四瀑布廣大區域。他也是在圖特摩斯一世(帝杼)之後,第一個渡過幼發拉底河的法老。他的戰役記錄銘刻在卡爾納克阿蒙神廟的牆上。通常認為,是圖特摩斯三世(帝槐)使埃及完成了從一個地域性王國向洲際大帝國的質變。由於帝槐的赫赫武功,一些歷史學家稱他為「古埃及最偉大的征服者」或「古埃及的拿破崙」。帝槐因他的征服而被譽為「第一個曾經建立了一個具有任何真正意義的帝國的人,也是第一位世界英雄」。為了讓征服地區人民保持對埃及的忠誠,帝槐從被征服城市帶回人質,他發現把那些關鍵人物的家庭成員作為人質帶回埃及,可能會大大增加他們對埃及的忠誠。帝槐要求每一個被打敗的國王要送一個兒子作為人質到埃及,在埃及他們將接受埃及的教育,當他們返回母國後,能與埃及有共同的感受進行統治。帝槐不僅僅是一個征服者,更是文明的傳播者。黎凡特地區在經過幾個世紀的埃及統治後,當地人民學習古埃及文字,在埃及象形文字基礎上,產生了原始迦南字母,這是腓尼基字母的基礎,腓尼基字母后來成為猶太、阿拉伯、希臘和西方拉丁字母的起源,中東地區和西方社會「夷民」很快進入了有文字的文明社會。

    在浮雕旁邊,發現了圖特摩斯三世(帝槐)的兒子也是他繼任者阿蒙霍特普二世的雕像。他的出生名字正是「芒」字,驗證了「帝槐崩,子帝芒立」的史記記載。圖特摩斯四世就是帝芒的兒子帝泄。不降大帝就是帝芒的孫子。

    (帝芒雕像)

    再往一層展廳深處走,正面抬頭就見到真人大小的圖特摩斯三世(帝槐)坐像。這尊雕像在網上太熟悉了,今天終於可以近距離親密接觸。據說這尊雕像是盧克索博物館第一次剛展出,真是太幸運了。雕像除頭巾右邊和額頭上眼鏡蛇有破損外,其他地方保存完好。雕像王椅右腿邊膝蓋下有他的君名字,左腿邊膝蓋下有他的出生名字「槐」,雙腳下踩著九張弓。法老表情剛毅自信,應是他英年容貌。

    (帝槐大帝)

    遇到這麼好的機會,一頓狂拍。

    (帝槐大帝,照片勿轉用)

    兩位國王木乃伊回家


    2004年3月,第十八和第十九兩個王朝首位法老的兩個木乃伊,開始在盧克索博物館展出。第十八王朝首位法老是雅赫摩斯一世,他的木乃伊於1881年在達爾·巴赫里(Deir el-Bahri)隱藏處被發現。這個隱藏處位於哈特謝普蘇特(帝芬)神廟後方的山上。在這個隱藏處發現有超過50位埃及法老、皇后以及貴族的木乃伊和殯葬設備,其中包括有第十八王朝和第十九王朝眾多法老和皇室成員的木乃伊。因為被盜墓賊破壞的原因,這些木乃伊是第二十一王朝時期底比斯大祭司皮努傑姆二世(Pinedjem II)從他們原來埋葬地移動到此,並重新進行了包裹,以保存前朝皇室人物的遺迹。雅赫摩斯一世的木乃伊還是受到古代盜墓賊的破壞,他的頭部與身體斷裂,鼻子也被搗破。木乃伊身高有1.63米,並有輕微的突牙,這可能是家族遺傳特徵,因為這個家族的幾位女性成員也有這個特徵。根據木乃伊研究,學者認為雅赫摩斯死時只有30多歲。根據《發現夏朝》研究,雅赫摩斯一世出生名字為「寕」,登基名字叫「予」。《史記·夏本紀》記載「帝少康崩,子帝予立」,這個順序是對的。但是帝予並不是少康的親兒子,這裡有與後緡複雜的家族聯姻關係,待出版的《鷹蛇之夏》全版對此有詳細分析。

    (帝予木乃伊和他的黃金戰斧)

    帝予在少康死之後,繼續發動了對「東夷人」(喜克索斯人)的戰爭,佔領了「東夷人」都城鉏(阿瓦利斯)。一個士兵墓中文字記錄了戰役情況。這位名字也叫雅赫摩斯的士兵參加了攻佔阿瓦利斯城的戰鬥。按這個記錄,阿瓦利斯是在多次戰役後才被攻克的。這是什麼時候發生的還不是很清楚。有的學者認為這是在雅赫摩斯四年發生的,也有人認為這是雅赫摩斯十五年的事。士兵雅赫摩斯特別提到他徒步跟著國王雅赫摩斯的戰車走向戰場,這是在埃及歷史上第一次提到馬和戰車。根據他的墓葬記錄,雅赫摩斯一世軍隊先是切斷了阿瓦利斯與迦南之間的所有交通,以孤立喜克索斯人首都,然後發動了四次對阿瓦利斯的攻擊,最終佔領該城。在多次戰鬥中士兵雅赫摩斯俘虜敵兵,並殺死了兩個喜克索斯人。他的事迹多次被報告給國王,他因此三次被授予「勇敢黃金」以嘉獎他的勇氣。士兵雅赫摩斯提到:「當阿瓦利斯被攻克後,我從那裡帶走了戰利品:一個男人和三個女人,一共四個俘虜。陛下將他們送給我做奴隸。」 佔領阿瓦利斯之後,埃及軍隊追趕逃亡的喜克索斯人,越過西奈半島,一直到巴勒斯坦南部。根據士兵雅赫摩斯的報道,迦南地的一個堡壘城市沙魯亨在被包圍三年後才被攻克。從阿瓦利斯被攻克到沙魯亨被攻克一共用了多少時間並不十分清楚。埃及人可能在攻克阿瓦利斯後很快就開始追擊了。

    第十九王朝首位國王是拉姆西斯一世,他被夏桀(哈倫海布)挑選作為接班人。有埃及學家研究認為第十九王朝皇室與第十八王朝不屬於一個種族,但這還存在爭議。

    (拉姆西斯一世的木乃伊)

    拉美西斯一世(Ramsses I)可能出生於原喜克索斯王朝都城阿瓦利斯(Avaris),他不是王族,而是哈倫海布(夏桀)的庭臣。他一直跟隨國王哈倫海布(夏桀)參加戰鬥,得到夏桀的信賴,他是一名出色的指揮官,也是尼羅河口的管理人,得到了埃及首席大祭司的頭銜,最後在夏桀去世時,他登上王位。他在位時改組軍隊,招募外族僱傭兵,續建底比斯的卡爾納克神廟。拉美西斯一世加冕後僅僅一年零四個月就去世了,被葬於帝王谷夏桀墓的附近。拉美西斯一世的木乃伊在19世紀60年代被文物走私販子用7埃鎊(當時一美元兌換大約6埃鎊)的價格賣到國外。幾經波折到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尼亞加拉瀑布博物館。1999年,美國的卡洛斯博物館花費200萬美元買到這具珍貴的木乃伊。埃及政府隨後要求美國方面立即歸還。經兩國政府密切磋商,美國在2003年決定無償將木乃伊歸還給埃及,2004年在盧克索博物館展出。

    辛努塞爾特三世和埃赫那頓(孔甲)


    在一層大廳入口附近,還有中王國第十二王朝法老辛奴塞爾特三世的頭像,他是第十二王朝時期的一位強勢法老。他的父親是辛奴塞爾特二世,《發現夏朝》已考證,辛奴塞爾特二世的名字是伯康。

    (伯康的兒子)

    博物館二層有埃赫那頓雕像,以及一面恢復重建的牆,原是埃赫那頓在卡爾納克神廟修建的。埃赫那頓就是不降大帝的兒子孔甲,圖坦卡蒙(帝皋)是他的兒子。不知道是否因為有努比亞血統的原因,他的性格很怪癖,他在位時期,不僅推行阿頓一神崇拜,還把埃及藝術形式都改變了,這時期的雕像和壁畫被稱為「阿瑪爾納時期藝術」,人物雕像多局部誇張而失實。中國記載「孔甲亂夏,四世而隕」。

    (孔甲雕像)

    其他法老


    這是一位法老的獅身人面像,但沒弄清是哪位法老。注意他後面那個方尖碑。

    這個方尖碑是第20王朝拉姆西斯三世的,很小,一下子就顛覆了方尖碑必高大的印象。良渚有一類玉器,就是小型號的方尖碑形狀。

    (拉姆西斯三世方尖碑)

    下面這組雕像,是第20王朝拉姆西斯六世,他抓著一個西亞人俘虜。拉姆西斯六世容貌和西亞人容貌區分很明顯。第20王朝可能是土著將領建立的王朝,但是王室多代早經過與本土埃及人或先前王室混血。

    (拉姆西斯六世)

    貴族雕像


    這是不降大帝統治時期的一位書吏,正在盤腿而坐,神態專註,凝神閱讀。他的右胸上方有不降的橢圓圈名字。

    下面這是不降統治時期的一位貴婦坐像,右手拿安卡符號,面帶微笑,穿著長裙,我跟她自拍合影。

    下面這是一排頭像(橫過來看),有法老有貴族。

    舟總說左二這個太像中國人了,來張特寫,是他在低頭微笑,還是她在脈脈含羞?

    (像誰?)

    博物館內有一類曲腿或跽跪坐姿雕像很多,雕像前面通常有物體遮擋,或雙手扶一物體。屬於「良渚神徽」同類造型。看下面這位眼神,你是誰?來自哪裡?是老鄉?

    下面這位不知抱了個啥:

    下面這位就是瞎傳的所謂「千古第一諫名相」,他可能是阿伊的兒子,有努比亞血統,家族世襲為國王養馬,與夏桀(哈倫海布)爭奪王位,被夏桀殺死。

    這兩位好清秀,你敢說不像中國小夥子?

    這位表情從容淡定,悠然自得。。。

    看這兩位手臂姿勢,導遊馬奇說,這表示:你是我的,我是你的。古埃及人好浪漫。。。

    日常生活用具


    下面有從圖坦卡蒙墓挖的,有從貴族墓挖的,有床,有枕頭,有柜子,有板凳,有麻繩編織的盒子,還有很多。。。您有沒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

    盧克索博物館是一個不一樣的博物館,是真正夏朝文物的博物館,是最值得中國人去參觀的博物館,無論是雕像容貌,還是家居器物,都有中國的味道,您有沒有感受到呢?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