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系學生一枚,第一次在知乎正式回答個問題(日常潛水)。平常喜歡逛逛博物館,現在兩個人一起做了公眾號分享些博物館的照片和故事。

可能因為專業的緣故,去的博物館會比較多,有時也會有任務,但更多是去消磨時間。

如果要說去博物館會有什麼改變?想想還是從博物館的定義和職能來作引子會合理一點,畢竟還是要考慮一下博物館希望自己能給公眾什麼東西。根據07年國際博協修改的協會章程:「博物館是一個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的、向公眾開放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為教育、研究、欣賞的目的,徵集、保護、研究和傳播,並展出人類以及與人類環境相關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一般博物館除了收藏、保護和研究文物,還需要以展覽和活動等形式實現其教育、闡釋和傳播等職能。

因此對那些專業於此或者相關行業的人,博物館以及博物館的藏品是專業研究的重要實物材料,常去博物館能發現許多平常未關注到的材料信息,改變的是學識和眼界。

但大多數(也包括前者),我們也是博物館服務的受益者。所以我們能在博物館見到各種類型的展覽,同時還能參加活動、享受公共設施的基本服務。作為學校之外的教育場所,博物館的教育是面向各階段和不同層次的群眾的;相比於書本,相信你能在博物館獲得比文字更生動學習體驗,而教育是終身的。

其次博物館作為城市和文明的窗口,也是我去一個城市或者國家的必選之地。如果你想了解一個地方,建議去逛逛博物館吧。

以色列博物館內的文物,如果不到現場真的很難切實的了解以色列這片土地和它的歷史。

另外對於我自己而言,去博物館更多是一種享受,畢竟一次就能多幾個G的照片2333;自從常去博物館後,就迷上文物攝影了。所以,除卻明面上能獲得的一點改變,常看常聽真的能讓你愛上博物館,當然交流交際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最後附上幾張近期拍的照片,換不同視角去觀察每件文物真的都很美:

最後說一句:參觀博物館,對歷史的敬畏和對家國情懷的認識,這些情感與追求都將透過實物留下深深的刻印。

(如果照片沒看夠或者想聽聽我們的故事,關注公眾號:羽山雨 ;相信每一件文物都有故事值得講給你聽(??ω?)?)

寒假在湖南省博的阿富汗特展,將會再展南京博物院。試想它們異地漂泊無定的現狀,和阿富汗國內的困境,活在當下溫飽、和平的國家,我們真的很幸運。


謝邀。

答主首先大體為自己去過的博物館分分類:

故鄉:市內:煙台博物館,煙台民俗博物館(福建會館);省內:山東省博物館

國內:北京:國家博物館,故宮,圓明園,頤和園;江南:上海博物館、南京明孝陵、蘇州博物館;華南:陳家祠、深圳博物館。

國外:德國:東德博物館;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科學文化宮;捷克:共產主義博物館;西班牙:海軍博物館;法國:盧浮宮、凡爾賽宮;荷蘭:國家博物館。

如果說博物館給我帶來了什麼改變:上大學以前,我最遠去過的地方是濟南,過年所接觸到的東西都是膠東民俗,而在考大學的時候,因為我爸的「全中國其實都差不多」而到了國外上學。

後來,在德國看了很多的博物館、城堡等地方,這些德國人對自己傳統文化的描述反向引起了我對我出生地歷史的熱情和好奇,所以後來在回家的時候我又去了煙台博物館,這是我第一次逛自己家門口的博物館(只有一街之遙):

在這裡,我感受到了這片土地的每一絲脈絡,從商周之時的「東夷之地」,到「華風東漸」,再到始皇為求仙丹而三臨芝罘,這之後漫長的歲月,膠東地區都不能算作重鎮,有一點類似「野蠻生長」,中原戰亂紛紛,而東萊河與半島的丘陵保護了前前後後前來逃難的人,課本和各種媒體上提過很多「衣冠南渡」,但在那個戰亂的時代,中原百姓也是可以「東遷」的。直到明朝,設山東都指揮使司與一票衛所,其中包括了大家熟知的威海衛、成山衛與膠州千戶所等。煙台(芝罘)的城市歷史就可以回溯到奇山衛千戶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山東都指揮使司?

zh.wikipedia.org

至近代,煙台開埠,興鐘錶(北極星鐘錶)、葡萄酒(張裕公司)製造等行業,「實業救國」在煙台可謂體現的淋漓盡致,孫中山先生曾在前往天津的途中短暫停留於煙台,為張裕公司題字「品重甘泉」,據說是中山先生為數不多的企業題字。

因為市政府之前的一些行為(拆歷史街區修建廣場),煙台的歷史遺迹略顯殘破,尤其是市區內更為少見,而博物館中的館藏可謂多少彌補了一些遺憾,讓一個本地人可以脈絡清晰的講出本地的故事,知故鄉情。

而江南、華南的一些博物館,讓我真實的感受到了中國之大,最顯著的體現就是建築形式之多樣、習俗之豐富,比如蘇博,或者深博。知乎上很多地區性引戰、罵戰的趨勢讓我覺得雙方的本質都是缺乏了解,畢竟任何事物都有兩面,而大肆批判一個自己不熟悉、不認識的地方是可以不留情面的。

至於國外的很多博物館,有時會聯合國內舉辦一些展覽,答主曾在馬德里的西班牙海軍博物館看了一個關於亞洲海軍主題的展覽,並羅列了很多當時西班牙水手所畫的東洋船隻,那種夢幻主義,讓人覺得我們所生活的地方也是別人心中的聖地。站在國外的角度看東亞、看中國,藉助那些水手的描述,可以讓我們對那個商賈繁榮、互通有無的時代有更直接的認識。

暫時寫這麼多,有時間再更。

結:一直去博物館一定會有改變,更多的是偏向於文化方面:

很多人生於一地,稱其為故鄉,卻對其一無所知;

很多人固執己見,不願承認這天南海北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彼此的不同;

很多人只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

我都建議你們去看一看博物館,說不定就可以從這千百年的足跡中得到一些啟迪。


會變成博物館導遊。

會經歷《博物館奇妙夜》。


開個玩笑。

歷史博物館會讓我們更了解感受歷史,會讓我們的思想變得厚重。

科技博物館會讓我們更期待憧憬未來,會讓我們的想像力插上翅膀,變得輕盈暢快。

所以,一直去博物館會讓我們當下更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看精美的古董看多了,在生活中看到一般的工藝品都失去了購買的慾望。


你先花三五年時間去不同的博物館或者自己有興趣的領域的博物館試試看。然後你就可以自己回答這個問題了


當然會了解到不少知識,明白不少道理。最重要的是,你可以看到社會的問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