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句: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句講的是色和空。

這句裡面蘊含有很深的宇宙法則和規律。那麼,什麼是【舍利子】?按照佛經的解釋,舍利子本是釋迦牟尼佛的一個弟子,名叫舍利弗,因其持戒多聞,敏捷智慧,善解佛法,被稱為智慧第一。因此佛家把舍利弗喻為智慧的象徵。這部《心經》原為佛陀講給舍利弗聽的,而舍利弗又稱為舍利子。而在佛家裡面有最後得道的高僧在涅槃的時候,經焚化後得到一種堪比寶石的一種多種形狀,樣貌的固體物也稱之為舍利子。這個舍利子也代表佛家修行人最後的涅槃境界。而舍利子又代表了生命的根本層面,那就是生命的根本性體。也就是佛家成佛時要達到的那個見性的境界。上文我們講到,觀自在菩薩,那個這個觀是用什麼來觀?是誰在觀?如果說自在菩薩是代表心一個層面,那麼觀到這個自在菩薩的背後那個存在又是什麼呢?這就是根本我自性,佛家又稱之為佛性或者法性。而這個自性在佛家的經典中因為其所具有的特殊境界,因此,舍利子就成了代表了佛教修行過程中根本性體的代名詞。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何謂色?何謂空?這就涉及到了宇宙自然的萬物與萬有層面的內容了。佛家在這裡把宇宙的萬物層面,也就是那種能夠看得見,摸得著,有形有象的物質的實體存在稱之為「色」。而把宇宙萬有層面,也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無形無相,但也屬於物質的非實體存在稱之為「空」,而這個「空」包含了妙有,按照混元整體理論講就是以信息為顯態特徵的存在。按照中國道家學說,就是陰陽。而陰陽也是宇宙萬物與萬有的物質體現形式。這裡我們稱「色」為陽性物質存在,「空」為陰性物質存在。而這兩種物質存在其實質是相互兼容而又可以相互轉化。在一定的條件下,陰性的物質存在可以轉化成陽性的物質存在,而陽性的物質存在又可以轉化成陰性的物質存在。這在我們人類社會以人的生命出生和死亡就是一個例證。出生就是以陽性物質為顯態,陰性物質為隱態的一種生命存在及其生命的運動形態。而死亡則是以陰性物質存在為顯態,陽性物質存在為隱態的生命存在及其生命的運動形態。這在佛家中的名詞稱為為「成住壞空」。而這種成住壞空就是陰陽兩性物質相互轉化的一種規律和法則。而這兩種存在實際上又是一個整體,只是他們分別是這個整體當中的兩個不同的方面。是兩個矛盾體在一個整體中的和諧統一。因此,佛陀早就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是多麼的具有大智慧的認識啊!早在2500多年,佛陀就認識到了有形和無形是一個整體,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這種宇宙法則和規律。進而通過前面的這句話,又得出後面的結果: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當然,這並非文字遊戲,由此推論而出。這完全是佛陀在實證的過程中對宇宙自然法則和規律的一種體認才得出的這種結論。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句話就是對上邊所講的色與空之間規律和法則的進一步闡釋。是色和空這兩種存在的規律和法則的進一步延伸。也就是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這裡可以解釋為「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不異空,空不異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不異空,空不異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識不異空,空不異識。識即是空,空即是識」。

從上面的闡釋我們可知,從舍利子這個人本體空性的角度看我們常態的色受想行識這五蘊,跟空性沒什麼不同,都是一樣的。這就打破了有形和無形之間的界限,進而讓萬物與萬有很好地統一到了一體。可見,在體認到我們的空性以後,其所展現出來的宇宙真實狀態是萬物與萬有都是一個,沒有什麼分別。只是其存在的狀態有所不同罷了。而在其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這就是宇宙自然,社會人生的根本法則和規律所體現出來的狀態。這個狀態只有在我們證得了自己的空性,才能夠真正了解。

混元整體解讀:從人類發展的角度講,佛陀能夠在2500多年認識到宇宙自然的這個規律和發展,真可以稱為是我們人類的大智者。這也給我們今天的人們研究宇宙自然法則和規律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啟迪。那麼,從混元整體理論的角度,可以了解,其實混元整體理論所對宇宙自然的法則和規律的認識在方法上和體認到的結果上沒什麼區別。只是因為時代不容,語言的表述和闡述的角度有所不同罷了。在混元整體理論認為,舍利子就是人本身所具有的意元體,這個意元體就是宇宙自然發展到人這個階段所形成的一種高級狀態。這個意元體裡面可以把宇宙裡面所有的信息都包含到裡面去,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意元體都能夠從中提取出宇宙中的信息。這個跟佛家所講的佛性是一致的。只是我們現代人還沒有把意元體充分的開發出來,其功能也沒能很好地展現而已。其實,若是能夠真正把人的這個意元體開發出來,佛陀所具有的功能和能力,我們人都可以有。所謂佛也是人做的。佛家有句話講,人是沒有開悟的佛,佛是開悟的人。可見,佛家在這個方面所講的完全是符合宇宙自然發展和規律的,也符合人類發展的需要和要求的。

混元整體理論講三層物質理論,是以宇宙萬物與萬有都是一個整體的一元論的整體觀的角度來講的。按照混元整體理論所論述,宇宙萬物與萬有無非就是有三層物質相互演化而形成。這三種物質分別稱為:有形的物質層面,介於有形和無形之間的能量層面,無形的信息層面。這三者都可以稱為物質,亦可以稱為能量,亦可稱為信息。只是不同的存在形態,其表現是不同的,有形的物質層面是以有形的固態為顯在形態,能量和信息為隱態的一種物質存在;能量則是以能量為為顯態存在,物質和信息為隱態的能量;信息則是以物質和能量為隱態,信息為顯態的信息存在。一般來講,大多數人把物質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有形的,一部分是無形的。而這三層物質當中,有形的是為大多數人所認識,能量層面有一部分人認識,如聲、光、電、磁、射、線、波等形式的能量存在很多人還是了解的;而信息的層面認識的人就比較少。這包括人的意念,就屬於信息的層面。人的意念比光的速度還要快。這很多人卻不知道或者不去想。這在混元整體理論裡面,對於無形的物質方面有兩種稱呼的方法,一種稱之為混元氣,混元整體理論認為,萬事萬物都是由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化而成,而混元氣是屬於宇宙自然當中那種陰陽未判,一氣未分的那個時候的一種物質存在,這個層面的存在就相當於我們道家所稱的道生一的這個「一」的層面,在這個層面可以貫穿到下邊很多的層次。而這個混元氣和萬事萬物都是兼容的,它充斥於宇宙所有空間,並且和萬物和萬有相互兼容,而且具有聚則成形,散則成氣的特點。從這個角度講,佛家所說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這裡可以很好地體現。因為混元氣就是佛家這個空當中的妙有。

色受想行識,是屬於人的常態意識裡面的一種功能。這種功能所體現的狀態都是整體當中的局部表現。在人進入空性的超常狀態下,這五蘊所體現的功能狀態必然會融入整體的狀態當中,進而表現出與整體相一致的協調與和諧。混元整體正是這樣一種狀態的描述。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