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說買本田車是買發動機送車,然而這一次東風本田好像弄反了,是買車送發動機,這樣的本田還會是你們心目中的本田嗎?

當然反差,有些時候能產生「萌」,但是「反差萌」見多了,可能會讓你忘記,其實反差產生的,多數都不是「萌」,而是一種煩擾。有請今天的主角,東風本田享域,來演繹一下,何為反差產生的煩擾。

外觀見仁見智,但這回意見統一

通常我們說起外觀設計的時候,都會補一句:外觀審美嘛,見仁見智,每個人喜歡的東西不一樣。的確,你很難讓所有人都對某一款車的外觀設計有著統一的評價,尤其是正面的評價。但是,享域的外觀可真的是讓大多數人看了都覺得挺怪異的。

車身不算太長,乘坐艙的部分卻佔了不少比例,以致於車頭車尾都比較短。

雖然軸距很長,但前後車輪似乎都是被擠到兩端的,而不是舒展開的。類似的例子我們還可以找到的是凱迪拉克XTS,那也是一款車頭短得讓整體比例失調的車,只是好在XTS本身的線條處理得比較幹練,而享域的身上有著太多雜亂且用力過度的稜線,燈組也設計得大大的,進一步加深了不協調感。

然後再用上本身規格就不大,樣式還更顯小的輪圈——使得讓輪圈看起來有點害怕這臃腫的車身,好像即將把它壓垮似的。

這裡要插播一下,東風本田享域其實就是廣汽本田凌派的孿生車型,兩者超過90%相似,只有前臉和後杠有些許區別。

風格稍微運動一點的是東本享域,稍微穩重一點的是廣本凌派,如果你覺得這區別小得讓你根本沒覺得哪個更運動或者更穩重,那就……前臉像雅閣的是凌派,前臉像思域的是享域,區別依然非常有限。

如果你非要問我哪個稍微好看一些?這不是矮子里拔將軍嘛……我站享域!

外觀的不協調,讓位給了後排空間

本田是一個喪心病狂的車廠,他們經常為了追求某一方面的目標,毫無節制地捨棄與之對立的另一方面,例如奧德賽為了空間靈活性,瘋狂捨棄行駛質感。你看,享域的外觀如此不協調,還不是為了給你換來一個巨大的後排空間?

毫不誇張地說,享域的後排空間水平已經達到甚至超越了一些B級車,包括同門的雅閣/Inspire,簡直是把MM理念發揮到逆天了。像這類入門緊湊型車,通常容易忽略座椅本身的乘坐舒適性,但享域卻沒有,後排座椅的坐墊長度角度、靠背的角度,以及整體的軟硬度分布都做得非常好。

而且享域這種可以為了空間完全不顧外觀美感的車,也就不再需要像思域、雅閣那樣設計一個拉風的溜背造型了。所以頭部空間有保證的同時,後排不需要把坐姿降得像思域、雅閣那般低,對於大多數乘坐者來說,這種正常的坐姿會更加友好。

比例失調的外形帶來巨大無比的空間,這種反差,你能接受嗎?

接著來一個動力反差

媲美B級車的乘坐空間,然而別忘了享域的價位——9.98萬元~13.68萬元,入門A級車無誤。它在乘坐空間這裡「透支」了,必然會在其他某些方面「償還」的,例如動力。

享域與凌派一樣,全系僅能得到一款發動機。

本田素有「買發動機送車」的名號在先,你以為這「獨子」一定就是受寵的好東西?不見得,這款1.0T三缸發動機,其實並不是本田主導研發的,它與福特的那款1.0T有著一些小關聯,都是跟德國內燃機權威FEV合作的產物。

但是福特的1.0T EcoBoost有曲軸平衡塊,而本田可能出於重量考慮,捨棄了這個可以優化震動的東西,在進氣側增加了本田看家的可變氣門升程技術,也就是思域1.5T機器上所沒有的「i-Vtec」。

硬體層面來看,喜憂參半。

實際體驗與理論層面高度相符,這發動機的動力線性程度還不錯,只是由於排量較小,所以經常需要動用三千轉的轉速來發力。其實用三千轉發力對其他車來說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多數發動機到了三千轉正是狀態正佳之時,但是對本田的這個1.0T來說,震動和噪音實在是太難忍。

開著這輛享域,我以為我在開smart,smart那噪音和震動,大家懂的。

可明明拖著這麼大的後排空間在走,假設後排有乘客,假設後排乘客很重要,那我得非常小心地控制油門才能避免對後排乘客造成滋擾。

其實這可能才是享域的正確打開方式,你開猛了,它很吵很鬧,似乎對你意見很大,同時車上的乘客也會對你意見很大。反而是你慢慢地柔和地開,它喜聞樂見,你后座上的貴賓也更滿意。

這次是買車送發動機了,發動機或許是享域身上最大的bug。

脾氣暴躁者,勿入此車。

以下的好表現為發動機加罪

首先是跟發動機搭配工作的CVT變速箱,響應雖然稱不上積極,但反應還算自然。

其次是底盤表現,本田中低端車那種單薄生硬的感覺居然不見了,雖然享域的底盤調教依然是以硬朗為主,但是厚實感比起上一代凌派有了明顯改善。

而且行駛起來之後,車廂里也不會有那種很直接的嗡嗡嗡的噪音,這倒是令人比較意外,便宜的本田居然還能有那麼一絲高級感。

轉向手感也調得比較適中,路感比較模糊也就算了,操控並不是享域的追求,畢竟當你想狠狠掄一把的時候,發動機就會跳出來跟你說不要不要千萬不要……

果真是買車送發動機啊,印象中本田還是第一次這麼干。

雖然享域是一輛入門緊湊型家用車,但它的內飾用料似乎也在彌補發動機這個隊友挖下的坑,當然也同時在詮釋「反差」二字。因為該硬的地方全是硬塑料,而該軟的地方,卻全都用皮質材料包裹了起來,還配有工整的縫線,爭取用這些誠意讓你忘掉那糟糕的發動機。

可我怎麼就還是忘不了呢?那smart的既視感太過強烈,這發動機真是太對不住這車的其他方面了(這已經是我第幾次強調了?)。

誰該來買享域?

享域的定位是在思域和哥瑞之間,這三款車組成了東風本田的緊湊型轎車陣線,並且享域與思域形成了一個互補。價位相近的情況下,享域的配置會比1.0T的思域高一些,但思域卻好看得多……這就得看這到底是不是個看臉行事的世界了。

如果你在乎外觀,不希望買一輛比例失調的車,那麼享域肯定不是你的菜,去看看旁邊擺的閃烈黃十代思域吧!

如果你開車很佛系,兩千轉以上對你來說都是紅線區,還不介意擁有一個巨大的空間,那麼你可以去試試享域,看這發動機的震動你能忍受不。

如果你想買凌派,不妨也來東本的經銷商看看享域……(偷偷地告訴你,享域來得比新一代凌派稍晚,配置方面更有主動權,性價比更高)

一轉眼,本田A級車竟已如此密集

本田至此就已經基本完成搭建A級車的「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戰術,都可以向大眾發起挑戰了。本田目前的雙車戰術執行得相當徹底,東本和廣本絕大部分車型都已經有了孿生兄弟,在銷量上也表現得非常搶眼。唯獨沒有孿生兄弟的,就只有思域了。

這是未來可以小期待一下的,因為在海外,本田還有一款Insight,最新一代的Insight其實就是思域的孿生車型,嚴格來說Insight在海外的定位比思域高半級,那是因為在海外它主打混動。引入國內之後也是可以有不同玩法的,你看亞洲龍的定價是不是比凱美瑞還實惠?那麼Insight要是來到國內,也可以增推汽油版的嘛。

另一方面,雖然不知道廣本有沒有意引入Insight,但本田目前在整個A級轎車領域都還沒有布置混動車型,老鄉豐田的混動A級車都已經賣了好幾年了,本田難道不動心嗎?

目光回到今天的主角享域身上,享域很顯然是一款被發動機拖累的車,受不了這震動和噪音的人會把它一票否決。然而微妙的是,定位在享域之下的哥瑞,用的是1.5L地球夢自吸發動機,那款車空間雖然不至於像享域這麼大,底盤的行駛品質也比較廉價,但好歹是個四缸,是個很本田的本田,買發動機送車的本田,更何況價格還便宜一小截。「買發動機送車」的本田和「買車送發動機」的本田,從「血統」上來看,似乎哥瑞的路子更純正。

這種情況下,你會更傾向於誰?

我們只專註原創汽車內容的生產,想要變得更懂車,可以訂閱我們的微信公眾號:車轍(ID:cartracks)。目前已經集聚了數十萬的粉絲,等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