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式5.8㎜突击步枪是目前我军装备的主力突击步枪之一,是我国正式列装的第一代小口径自动步枪,自诞生以来各界就对这款步枪褒贬不一,我本人参军时经常使用该步枪,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可的。

第一、该枪重量比较轻,空枪只有3.4公斤,大规模使用了工程塑料,硬铝合金等新材料,对于改善全枪外貌,提高防腐能力,简化生产工艺都有很大好处,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减轻了重量,携行比较方便。

第二、威力比较大,95式步枪使用5.8㎜弹药有很强的杀伤力,在100米内距离内,能轻松击穿8毫米钢板,穿过钢板后对人体仍然有致命的杀伤力。

第三、95枪族内零件基本通用,各枪基本结构相同,大部分零部件可以通用,自动机、供弹具等活动部件可互换,勤务使用、维修极为方便。

第四、95式自动步枪供弹具通用,可选择30发弹匣或者75发弹鼓,容弹量大,可连续射击,具有猛烈的持续火力。

总之,个人认为95式步枪是一款总体性能比较优异的步枪,之前暴露的一些问题和毛病大部分都已经在95改上得到了较好的改进。


一些所谓军迷,言必称美帝,什么设计要是和美帝不一样,那就犯了天条。还有一部分体制外专家,言必称私企,好像一私有化,屎壳郎就变成圣甲虫,什么技术问题腐败问题效率问题一概解决。

下面通过美国的公开资料数据,提供一些与上不同的观点。

美国枪支和弹药行业对总体经济的预估产值429亿美元,全部为私营企业。枪支和弹药制造业的年营收135亿美元。

一年135亿什么概念?福特号航母每年花12.5亿,12年完工。更别提枪支私有化带来的社会代价:在2012年美国致命和非致命的枪支暴力事件所导致的损失2290亿美元。

那么美国的轻武器是什么状态呢?如图三图四,除了60年没解决可靠性问题的m16/m4系列还在凑合,美国的步枪选德国货hk416,班用机枪选比利时m249,通用机枪选比利时m240,连火箭筒都是瑞典的古斯塔夫。

敢情每年一艘航母那么大的枪支市场,每年3个师的枪伤死亡人数,多如牛毛的枪械私企+民间高手,拿不出军方满意的轻武器,全靠外国货充门面?

m16早期型多差就不用说了,改进了快60年,尘埃环境测试平均3个弹匣卡壳一次,原理上带来的可靠性问题只能靠多润滑保养解决。进水炸膛的动图也是喜闻乐见。奇怪的是m16最初的设计公司屡试不中,钱花光了只好把m16专利卖给了柯尔特,而同一个设计到了柯尔特公司手里就一举中标,赚了美军60年的钱。这里面到底什么猫腻就不得而知了,当然在美国「游说」是合法的。更好笑的是ar18的设计美军自己不要,专利被卖给德国。辗转60年,美军现在高价从德国买hk416——ar18技术的继承者。

m4系列为了便携截短枪管,结果威力大减,据网传的不确定真实性的战例,有一组用m4的美国特战被拿ak47的武装人员堵在开阔地,要打够不著,要跑跑不了,白瞎了高精度的瞄具都送了人头。为了加大威力换用了高膛压弹药,结果是3000发不到,枪机出现锯齿状裂缝,供弹斜坡磨损。

m60机枪,史泰龙单手扫射的镜头经典吧?有人想到为啥另一只手不端枪而是拽著弹链?因为弹链垂下来,m60就会出现供弹不畅。mg42二战从北非打到莫斯科,可靠性不用说了,m60大抄mg42,结果怕脏,怕湿,怕泥,前线评价每次进攻前要重新清洁干燥,最适合环境是原地防御。枪管可以快速更换看起来很美好,可是设计有缺陷,每次换枪管都得重新校正准星。最后军方的鉴定结论是,更改设计太贵了,对于机枪来说,精度不那么重要(听起来耳熟是吧?)。

可黑之处太多写不过来了,总之m60当初选型时就比不上比利时的FN MAG,主要特点是轻(听起来耳熟是吧?),靠国会「让美国枪继续伟大」的精神才列装部队。在对比实验中,m60每846发就要故障一次,1669发就有零件损坏。这样一种枪伴随美国大兵从越南打到伊拉克,可见政府还是相当重视节约财政支出的。

最后黑一下游戏里喜闻乐见的m249,好收工。

200发弹链很爽是吗?实际弹链可能会断啊,因此在调查中只有20%的机枪手使用200发弹链,而100发弹链更可靠一些。

好吧至少比95班机的75发多点儿?可是95班机不带弹鼓基本就是步枪,大菠萝不带弹箱也要带著拨弹机构啊,满弹比95班机将近重一倍了吧,就算黑蜀黍也吃不消啊(体力好干脆双持95班机)。根据美军调查,17%的m249使用者对其重量不满意。而使用者同时也表示m249更多时候是原地给队友提供掩护而不是伴随进攻,所以梦想端著大菠萝满地图跑的要多注意健身了。

在可靠性方面。70%的m249使用者表示对维护性最不满意,包括小部件损坏和腐蚀问题。耐风沙性能也一般,不及时清洁就卡壳。总体上,只有64%的美军表示对手中的m249有信心。

图一图二,95式步枪的战术动作

图三图四,喜闻乐见的m16炸膛动图和最近美军工兵演习中的老枪


看了很多评论95式步枪的帖子,很多都犯了一个错误。比如,说到95 枪优点的时候,说这个枪威力大,弹道低伸,能在多少米外射穿多厚的钢板云云。其实这不是枪的优点,而是弹的优点,我们在评价一款枪的时候,一定要把枪和弹分开评价,枪和弹是两个系统,不可混为一谈。如果混为一谈,就会导致事实混乱,是非不清。枪与弹的关系,就好像车和油的关系。一款车性能再好,配上差的油品,性能也会变差,反之,车的性能差,配上好的油,性能也能提高。同理,枪也是一样的。当然,95 配用的5.8毫米弹问题不比枪少,可以说95 的很多问题是弹造成的,比如,火药配方落后,燃烧不完全,导致95枪熏眼,活塞积碳,以及腐蚀性底火,等等。好在今年采用俄罗斯配方的新弹出来了,应该弹药性能能有一个彻底改变。

撇开弹不说,单说95 枪。要评价95 枪,离不开它所采用的无托结构。为什么95 枪要采用无托结构,这个原因我在其他的关于95 枪的回复说过,这里不再重复。我要说的是很多无托派所主张的无托枪的两大优点,一是短,一是轻。记的95 枪刚出来的时候,中央台曾专访过朵英贤大师,大师就标榜过这枪的优点就是最短,最轻,金属利用系数最高等等。做为一位设计师,他用最少的金属,造出最短最轻的枪,当然是了不起的,当然是值得吹嘘的。可是有没有想过,这两个性能对一款枪,或者对一个战士来说,真的这么重要吗?我们要的是一款从战士的角度出发的「战士的枪」,而不是一把从设计师角度出发的」设计师的枪「。

有人说了,短和轻对一把枪来说很重要,特别是现在都是机械化作战,战士需要乘车或乘机作战。这个有一定的道理。我要说的是,评价一个款枪的性能,应该从它的综合性能上来说。一款好枪,它的各个性能应该是平衡的,或者说它的各个性能都是中庸的,不能某个性能太强,而某个性能又太差。特别作为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作战样式从寒带到热带,从高原到海滩,从巷战到野战。作战样式之多样化,远远不是那几个装备了无托枪的小国,比如奥地利,英国等所能比的。而无托枪要在可拓展性及地形的适应性上差的多,有托枪在这方面要平衡的多。而据顽固坚持有托枪的俄罗斯,美国等从丰富的实战中发现,无论是在巷战还是乘车作战,有托枪的长度并不嫌长,毕竟在人能伸展的空间,肯定也会有枪伸展的空间,何况有托枪在折叠的情况下比无托枪还要短。

即使在极端的情况下,空间极其狭窄,有托枪确实长了,这种作战场景在整个作战场景中也极为少见,有托枪也完全能通过模块化实现。无托枪可以说是为了那百分之一的作战场景,牺牲了百分之九九的作战场景的便利性,是得不偿失的。

无托是95 式根本的,无法通过改进来修正的缺点。这也导致了它只能被替换,再加上一开始并没有考虑到模块化的问题,更导致了在95 的平台上没有改进的空间。

至于其他的,比如高基线易打脸的问题,这更是无托枪的原罪,世界上所有的无托枪基线都高,好在今年的新步枪要问世了,据说是有托的,我们终于可以不用纠结这个问题了,我们的战士也终于可以无视这个问题,安安心心的训练了。


不像别人说的那么不堪,后坐力小,精度也不错。只不过方向错了,无托的方向错了


第一,买不到,

第二,搞到手就是大事情了。。


是一把枪,如果81杠跟95比的话,我会选择81杠,如果ar和95比的话我会选择ar。


肯定好,不好用会装备部队吗,


后座小,散射大,点射还是挺精确的,缺点,卧射射击基线高,容易被爆头


这是一款价格便宜,性能足以满足大规模装备中国普通士兵的步枪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