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改变的勇气,是国人的天性(黑白先生)  我几乎天天收到这样的评论,「你干嘛黑国人?」「你干嘛否定中华文化?」在他们看来,你身为中国人,就只能夸奖,不能批判,否则你就是美狗汉奸卖国贼。我觉得中国文化下的自我如同一个被各种禁止、不允许否定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粽子。或者说一种思维长期封闭下形成的酱缸性格,主要表现在:不分是非,漠视他人,逃避现实,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习惯颂扬,不愿觉醒,喜欢糊涂,听不得批评,容不下异议,维护皇帝,满脑子的丛林斗争哲学。国人也许不是不想改变自己,但身上缺乏一种勇气,勇于正视自我的勇气。而国人从来都不缺乏埋怨别人的勇气,并在他人身上为自己的错误寻找「正确」的理由!  就像鲁迅说的,「自大与好古」的土性,总使我们「把国里的习惯制度抬得很高,赞美的了不得」,那就会窒息、扼杀改革、改良的机遇,陷于不求进步、创新。看看我们学校学的东西,代数、几何、物理、化学、政治等等,哪个不是西方的东西,西方文化就是在不断质疑、批判、否定、求证中形成的真理。而中华文化只有在语文课本的古文里,那么一点点。(就到这份上了,还在自夸)我们为何走不出世界?我认为中国文化,永远是要一团和气,谁也不敢叛逆、僭越,谁也不敢批评指责,大家都在混,但是大家都很和谐。文化的优劣,决定民族的未来。  鲁迅说:「中国是一个搬动桌子就要流血的国家。」想想真是触目惊心。桌子、椅子、窗子、房子,从来不是物,它们组合了森严的次序、厘清的界限、升降的空间、凝固的结构、觊觎的方位。固化、板结和坚硬的权力无处不在,你搬张桌子试试看?抛开文化不说,就拿人来说,精神世界的贫瘠荒凉,多数人并不自知,他们是快活的。有意识的一小部分人,通过不断的自我否定和改变达到精神富有。还剩下一部分人,虽有自知却无能力,要么用物欲填补空缺,要么沉溺在理想和现实的沟壑之中不能自拔,这种人最可怜。  所以说,人只有不断挑战自我,跟自己「过不去」,才能不断进步,向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迈进。不怕自行揭短、自我否定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他人案例中来反思自己,举一反三找问题,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没有自我否定,就不知道自己有多拙劣。没有自我批判,就会在自我淫意中忘乎所以,然后掉入前进道路上遍布的泥泞陷阱中爬不起来。  为什么中华文化永远需要鲁迅?鲁迅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他思想中那种深深的忏悔精神,以及那种极为敏锐的自我批判精神。鲁迅笔下的群众是看客,麻木、驯顺、消极冷漠,让我想到了大街老人跌倒没人扶,看见小偷装侧目,路见不平笑呵呵...鲁迅先生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切开那些虚伪的表皮,让腐朽的臭肉在炽热的无影灯下消融。龙应台说过,一场欢宴之后总需要有几个清醒的人把其他朋友送回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清醒的人。就像鲁迅比喻的铁屋子,需要一声呐喊。惊醒那些愚昧的麻木的沉睡的灵魂。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