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晕!或许,这是本届北影节你最易错过的片子 娱乐 第1张

初来乍到的老编,

在看《音乐家》之前,是替它捏了一把汗的。

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音乐家》注定会受到严苛的关注。

影片落幕。

听到在场媒体同行们并不敷衍的掌声,险些碰倒邻座小姐姐堆成小丘的泪纸团的老编,替《音乐家》松了口气。

哭晕!或许,这是本届北影节你最易错过的片子 娱乐 第2张

Part.1

人尽皆知,又鲜为人知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唱词背后,是每个内地人耳熟能详的那段激昂旋律;而旋律背后,则是人尽皆知的大音乐家——冼星海。

哭晕!或许,这是本届北影节你最易错过的片子 娱乐 第3张

影片《音乐家》讲述的正是冼星海人生中的最后五年。

哭晕!或许,这是本届北影节你最易错过的片子 娱乐 第4张

硝烟中的《音乐家》

1941年,苏德战争的突然爆发,令解放区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在莫斯科的后期制作工作被迫中断。

化名“黄训”、为影片谱曲的冼星海回国受阻,辗转流离阿拉木图。饥寒交迫、居无定所的他,承蒙哈萨克音乐家巴赫德让·拜卡达莫夫及其家人收留照顾,才得以继续生存并创作。

哭晕!或许,这是本届北影节你最易错过的片子 娱乐 第5张

在阿拉木图的冼星海(左)

巴赫德让·拜卡达莫夫(右)

在拜卡达莫夫一家的悉心照料下,冼星海在异国他乡创作了《民族解放》《满江红》《神圣之战》等著名作品,修订了伟大的《黄河大合唱》,并以哈萨克民族英雄为题材谱写出交响史诗《阿曼盖尔德》。

对于时年在不同战场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中哈两国人民而言,冼星海的创作无疑为他们注射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哭晕!或许,这是本届北影节你最易错过的片子 娱乐 第6张

作为世界范围内最杰出的反法西斯音乐家之一,冼星海的这段流离岁月鲜为人知。

不同于前几届的泛商业化,本届北影节之故此选择《音乐家》作为开幕影片,除紧密切合“家·国”主题外,最大的原因,其实与一个极具纪念意义的日期有关:4月13日开幕日,正值《黄河大合唱》延安首演的八十周年纪念日。

与此同时,《音乐家》也开创了中哈两国电影合拍的新纪元。在肩负建国七十周年献礼、“一带一路”人文合作重点项目等重要使命之余,影片最大意义就是透过对这段隐秘岁月的银幕解析,丰富并传扬出冼星海作为“人民音乐家”的立体形象。

Part.2

泪水是检验感动的最高标准?

和老编邻座姑娘一样泪洒当场的观众不在少数。翻阅豆瓣网民们在北影节公众首映场后的评论,“泪”这一字眼几乎全勤。

哭晕!或许,这是本届北影节你最易错过的片子 娱乐 第7张

《音乐家》堪称本届北影节头号催泪弹

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内地观众有用泪水去衡量一部作品感动力量的习惯。尤其在文艺作品稀缺的年代,能让全国哭到万人空巷,简直是天大的成功标志。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电视剧《渴望》等都是曾创下此种奇观的催泪爆款。

哭晕!或许,这是本届北影节你最易错过的片子 娱乐 第8张

阅片无数的老编

一时竟也想不出有比《卖花姑娘》更惨的电影了

电影《音乐家》的剧本素材,大都来自片中寄宿家庭小女孩——拜卡达莫夫的外甥女卡丽娅老人对冼星海的深情回忆。

在战火纷飞、物资奇缺的阿拉木图,卡丽娅的家人给了冼星海物质庇护及超越亲情的关爱,冼星海则以黄训“阔克”(哈萨克人民对自己最亲近的亲人长辈的敬称)的身份给予卡丽娅慈父般的陪伴与怜爱。

哭晕!或许,这是本届北影节你最易错过的片子 娱乐 第9张

这就可以解释,为何《音乐家》选择了如此浓厚的情绪作为影片的核心推动力量。

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一向以擅于捕捉民族题材及儿童题材的情感力量著称。在处理冼星海与卡丽娅间如父如女的深厚情感时,他从夹菜、教用筷子、教习中文歌曲等日常画面撷取情感依托,简单质朴却极为真切动人。

哭晕!或许,这是本届北影节你最易错过的片子 娱乐 第10张

导演的现场指导堪称一丝不苟

片中,冼星海教卡丽娅唱的中文歌,是他自己作曲的爱国救亡歌曲《只怕不抵抗》。

教唱过程中,卡丽娅牙牙学语般不标准的唱词让人忍俊不禁,却又时刻令观众心疼。

而此时,冼星海远在延安老区的小女儿妮娜也出现在平行剪辑中。

在这一刻,家与国,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就像距离那样遥远,可同时却又像童声那样亲近。

作为传记片的《音乐家》,其最大缺憾,却也同样来自几乎完全压制了理性的感性。叙事散碎的问题与同为音乐传记片的《波西米亚狂想曲》较为类似。但《波》中作为情绪推进主力的是还原度极高的皇后乐队金曲现场,反观书写冼星海的《音乐家》,铺满全片的煽情配乐竟来自韩国作曲家……

哭晕!或许,这是本届北影节你最易错过的片子 娱乐 第11张

最后一幕,已病体难支的冼星海鼓足最后气力,指挥奏响新修后的《黄河大合唱》伟大篇章。其震撼程度,毫不亚于《波西米亚狂想曲》中牙叔那唱出生命的爆燃组曲。

Part.3

胡军:硬汉……音乐家?

作为意义重大的一部影片,《音乐家》集结了中哈两国的顶级制作团队,尤其在演员选择方面极为讲究。哈方参演演员均为哈萨克国宝级的明星,就连饰演片中小卡丽娅的女孩,都凭借感染力极强的表演被网民戏称可以直接被北京电影学院聘为客座表演教授……

哭晕!或许,这是本届北影节你最易错过的片子 娱乐 第12张

中方主演阵容也涵盖了几代广受大众欢迎的演技派电影人。许久未见的剧雪老师饰演成年冼妮娜,在影片首尾牢牢把握住了整体的感伤基调。“文艺女神”袁泉出演冼星海的发妻,尽管戏份不多,但在零星的闪回片段中,她的一颦一蹙带给老编的触动丝毫不弱于哈萨克的艰难影像。

哭晕!或许,这是本届北影节你最易错过的片子 娱乐 第13张

背朝黄土带着娃的你女神依旧是你女神

不过,演员方面的最大看点,当然还是来自胡军所饰演的冼星海。

以老编从幼年就积累起的影视回忆来看,记忆中的胡军老师,似乎应该是这样的硬核画风……

哭晕!或许,这是本届北影节你最易错过的片子 娱乐 第14张

乔帮主这降龙十八掌能拉小提琴,你敢信?

虽然拉小提琴的乔帮主在影片初段时常让老编跳戏,可事实上,胡军的父亲胡宝善是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胡军的伯父则是家喻户晓的男高音歌唱家胡松华。自幼便受父辈文艺薰陶的胡军,对于小提琴、钢琴完全信手拈来,没在怕的。选择出身文艺世家的胡军出演本片,从“音乐家”的主题看,显然也有着特殊意义。《音乐家》出品人沈健每每聊起胡军,便不断感慨自己的幸运。

哭晕!或许,这是本届北影节你最易错过的片子 娱乐 第15张

“又会拉琴又能弹琴的内地男演员,除了胡军还能找到谁?”

激动的沈健,显然将胡军对这一角色最大的贡献——其所赋予苦难中冼星海的深沉悲怆气质——直接默认为不必言说、明眼可辨的本质属性了。

归国无望的冼星海,在国境线边缘捧起一抔白雪。近在眼前的家国,正如这捧真切却随时可能化去的雪一般,可望、可触,却永不可即。

哭晕!或许,这是本届北影节你最易错过的片子 娱乐 第16张

老编永远难忘胡军在处理这一镜头时那真正充满渴求的眼神:

在那一刻,这份眼神所述说的不是乔峰痛失最爱的绝望哀痛,也不是西楚霸王四面楚歌的凄凉幻想,而是对乡土家国最为真挚的忠诚及渴望。

哪部传记电影让你印象深刻?

何以拍出3.2分的科幻片?郭涛:我是个自负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