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如果被恶邻居吵得不得安宁,专家建议先录影、录音搜证,才有助于后续处理。(图/信义房屋提供)
▲民众如果被恶邻居吵得不得安宁,专家建议先录影、录音搜证,才有助于后续处理。(图/信义房屋提供)

好不容易买房住进新家,却遇到楼上邻居小孩经常跑跳、吵闹,或是隔壁住户喜欢与朋友喝酒、深夜喧哗,被恶邻居吵得不得安宁,到底该如何处理?专家建议先录影、录音搜证,请管委会出面处理,若未改善,可向警察机关或环保局检举,也可提出民事诉讼,诉诉中透过举证或声请鉴定,请求侵权行为损害赔偿。

信义房屋客户服务部执行协理刘韦德律师表示,依《公寓大厦管理条例》第16条规定,住户如有发声喧嚣、震动及其他与此相类行为,管委会应予制止或按规约处理,所以如遇邻居制造噪音,可请社区管委会制止,若屡劝不听,得报请主管机关处理,若未改善,各县市环保局等主管机关可依《公寓大厦管理条例》第47条规定处新台币3000元至1.5万元以下罚锾,并限期改善,届期若不改善,可连续开罚。

刘韦德表示,「搜证是重点」,当邻居制造噪音时,建议可以用专业器材,以每隔几分钟、分次录影的方式,拍下场景及当下时间,证据搜集齐全,才有助于后续处理。

另外也可向辖区警方提出检举,如噪音已达妨害公众安宁时,警察机关可依《社会秩序维护法》第72条第3款规定,最重可罚6000元罚锾。

同时也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依侵权行为请求损害赔偿,刘韦德表示,被害人若可举证或于诉讼过程中经由鉴定,证明噪音已超越一般人所能容忍,以致妨害居住安宁,且情节重大,即可依《民法》第195条请求损害赔偿。

先前亦有法院实务判决,针对恶邻制造噪音,应负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责任的案例。根据台北地方法院103年诉字第3300号民事判决,其原因事实是楼上住户有小孩跑跳、搬动桌椅等噪音,及木地板未做隔音制震结构,干扰楼下邻居日常生活,法官审理过程中,经委请SGS依主要四大生活情境板冲击音模拟测试结果,楼上住户已超出噪音管制标准,有不法侵害他人居住安宁之人格利益,故判决楼上住户于特定时间不得超出特定分贝之噪音,并应赔偿楼下住户6万元精神慰抚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