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闻2018年07月03日讯】(雪花新闻记者郭曜荣台湾台北报导)标普全球评级3日表示,中国大陆融资环境收紧,房地产开发商面临考验,在3种流动性紧缩的极端情景下,约40%受评开发商将面临评等下调压力。 标普全球评级董事黄馨慧指出,受评开发商有60余家,在全中国大陆的占比将近30%,债务总额达6,633亿美元,2018年将有约2千亿美元的债券到期,相较2017年的到期债券规模上升54%。

标普全球评级董事黄馨慧。 标普全球评级董事黄馨慧。(郭曜荣/雪花新闻)

比较大的融资缺口来自于境内,约330亿美元债券将到期,包含可回售债券,而年初至今新发行债券约140亿美元,未来两年将有大规模境内债券到期。

黄馨慧表示,随著流动性收紧,再融资风险加剧,房地产开发商在境内和境外市场都面临较差的流动性状况,可说是祸不单行。中国大陆今年在金融市场的重要任务是去杠杆与影子银行监管,导致银行融资成本上升;境外市场方面,许多开发商到海外发美元债,造成债券价格下降,投资者需求较弱,同时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对投资者压力较大,开发商在海外发债困难度提高。

今年发行新债券更困难,债券久期缩短且成本上升,现金对短期债券的覆盖倍数下滑至近年的最低点1.2倍。 此外,影子银行监管也令房地产开发商的处境更艰难,黄馨慧指出,受评开发商的债务总额中约20%来自影子银行,“BBB”评等开发商和更低平等开发商之间的差异较大,随著银行降低表外曝险,影子银行业务(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资产管理计划)面临严重挤压,委托贷款和资产计划处于暂停的情况,信托贷款相对能做,但近几个月的规模也在下降。

她提到,在流动性紧缩的3种极端情景下:合约销售额仅达2018年销售目标的70%;提前偿还将于1年后到期的影子银行债务,以及2018年全部赎回未到期可回售债券等。约40%受评开发商将面临评等下调压力。

黄馨慧说,虽然行业增长正在减缓,但受评开发商仍在扩大市占率,在各大城市的买方需求持续强近,今年受评公司平均销售增长仍达35%,但销售收入不一定能完全转化为现金回款,房贷审批和销售登记周期都在延长。

她表示,对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正向评等行动可能已经到顶,未来可望靠近负面的调整,接下来若流动性环境进一步变差,可能会有更多的负向评等行动发生。另外,因亚洲的高息美元债中,来自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发债占比高达四成,黄馨慧分析,台湾大型寿险业与投信公司可能持有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美元债券,“但部位不清楚”,提醒投资人注意风险。◇

责任编辑:昌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