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良寨

广西省柳州市融水县良寨乡,地处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西北部,四面环山,一条大河贯穿全境,苗、侗、瑶、汉等多族混居,居民多着本族服装、讲苗语侗话、在节日时举行极具特色的庆典,民风淳朴,风情浓厚。

当地以农业种植为主要产业,经济发展近年在政府的扶持下,取得了一些良好效益,而许多问题仍然存疑。如:仍属贫困县重点帮扶地区的良寨,住民的生活水平,医疗资源等与城市仍有差距,要如何改善?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本地学校如何保证稳定的师资?青壮年多出外打工,常年只有儿童老人留守家中,是否能有更合理的因地制宜的经济发展计划,以减少本地劳动人口流失,同时也使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得到保障?

支教X调研

传统短期支教下的良寨

“初中男生每到中午就跑去河里游泳,顶着烈日在操场上打球,下午的课就趴在桌上睡过去,下课时毫不避讳我们地围在花坛旁抽烟,嬉皮笑脸地递烟给我们的队员;小女孩们发现苗衣能引起队员们的关注,就挖空心思讨好我们,甚至顶着酷暑把秋天的衣服穿来学校;八岁的小男孩被问到有什么事情是瞒着爸爸妈妈不能说的时候,哭着说:“那些高年级的大哥哥打我让我给他们钱的时候我不敢和妈妈说,怕她担心”;七八岁的小女孩放学后在学校一圈圈地游荡,就是不愿意回家,说回家就要带弟弟。”

“而与学生们的问题一同袭来的是,队友们的情绪也愈加激烈,一部分人感到极度的失望乃至愤怒,在课堂上直斥学生不懂事,队员们日日备课到深夜,放弃在家优渥的条件来山区教他们,他们却不领情,辜负我们的心血。”

“那时候我在想,我们失望,那我们原本又期待什么呢?期待他们“理所应当”地好好学习吗?他们应当感激我们所付出的努力,接受我们所灌输的观念和知识吗?我们在试图做一个高高在上又俯身向下施以援手的救世主吗?我们本来想做的是什么,此时在做的又是什么呢?”

——《短期支教,从无用到有用》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选文内容 >>

传统支教,由于参与时间短,且参与者对当地文化缺乏了解,使得教学体验与结果常常不尽人意。而对良寨项目而言,调研的加入使队员们得以从更多层面去认识这一片土地,并非局限于“支教”的概念;也使得教学活动能更有效地进行,既迎合当地学生对课业的需求,又赋予其更广阔的,不同于“授业解惑”的教育意义。

在调研项目中,良寨的队员们走访街边商户,家庭以及政府机构,与学生及原住民对话,有针对性地提出调研的主题,并依此分为不同的小组,深入了解当地的状况。同时定期进行小组讨论与总结,便于各组间交流观点,共同推进调研进度。

今年的调研不仅对良寨的队员们开放,同时也向当地初三及以上的学生开放。他们的加入,不但能够成为连接良寨本土与外来者的媒介,带来与“观察者眼中的良寨”所不同的“原住民视角”,使所有参与其中的人更切身地感受到不同文化观念的冲突与融合;还能帮助这些本地学生从更多层面认识自己的家乡,鼓励他们去发现自己身边存在的问题,思考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并在未来的某一天,可能得以实施。

我们希望能够带给我们的队员的,不仅仅是一次对学术性调研的体验,而同时也能从中对自己身处的环境和体验到的差异有所思考,并能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理解巨大的文化与观念的差异。

我们希望给当地学生带来的,也不仅仅是一次作为“向导”角色的游玩,而希望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在看见令人眼花缭乱的繁华世界时,生出的不仅是艳羡向往或是慨叹不公,而也能有愿意为此做出改变的动力。我们的调研项目,希望能成为他们做出改变时的工具。

作为一个由三士渡孵化的非盈利公益项目,良寨项目会有三位三士渡的导师带队,其加入的调研项同样不以盈利为目的,队员支付的费用全部用于覆盖带队导师的成本,若有盈余会投入项目作为后续发展资金。

队员心得

“这个支教本身就和传统意义上的支教不一样。当“调研”被加进活动项目之后,我们对良寨的了解从表面深入了。在我们特意的交流,观察之后,整个良寨显得更加立体,我们也更加懂这里的人和事。支教并不是唯一我们能伸出援手的地方,调研之后,往往能发现这里其他需要帮助的地方,像环保,卫生,文化传承等问题”。

——18实地队员 苏政妤

“来到这里后也更加意识到,有时同情是基于集体潜意识下的本能反应,所以它的对象反应更加泛化,难以考虑到个体的特殊性,或许换位思考和非批判倾听才是最终的必经之道吧。”

——18实地队员 石琦

“倘若自己有一双愿意观察入微的眼睛,愿意去找,无论什么问题去追根究底,去认真对待,也许就不受“资源”的拘泥了。”

——18实地队员 孟雨萱

“我们来,不仅仅是展示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更是希望能播下一颗种子,期待哪天能够发芽,正如我幻想他们会不会有一天登上柳州的城楼,想起曾经有过老师教过他们那一首诗。”

——18实地队员 陶清余

我在夏天烈日炙烤的暑气里,在人声鼎沸头晕目眩的狭窄教室中,在一方横跨墨色夜空的璀璨星河下,逐渐窥见这世界真实的样子。

——18实地队员 张品宜

学生们是最可爱的。他们好像对你说的一切都怀着坚定不移的信任。几双黑溜溜的眼睛依赖地看着你,听你说话时,总是心头柔软得想让他们知道世界上一切有趣的故事和道理。当他们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或是一改最初的安静和羞怯,开始踊跃地举起手时,眼里散发的光芒便成为了跋山涉水的理由。

——18实地队员 周可睿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2018良寨队员访谈

导师招募

招募要求

我们期待导师能够:

➀ 大二及以上本科在读

➁ 就读人文社科及相关专业(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或生态环境相关(环境科学、动植物学等)或电影相关(有能力指导拍摄剪辑短视频和纪录片)

➂ 对乡村教育、支教或田野调查及社科科研等有强烈兴趣

➃ 具备基本调研技能,对调研主题具备充分了解,可以带领队员完成调研任务

➄ 热心负责,及时回应学生的疑问,积极与学生进行调研方面的讨论

导师任务

导师需要完成:

➀ 递交申请并进行面试

➁ 设计一份两周内基本的调研计划,包括前期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大致选题及调研方式等等,与简历一起发到面试邮箱[email protected]

➂ 带领一个3-7人小队在两周之内完成一个完整的调研项目(从选题到结果汇报)

如果你符合上述要求,

欢迎报名良寨项目的调研导师!

https://wj.qq.com/s2/3494110/58da

导师招募截止日期:2019.05.31

调研项目时间:2019.07.12-2019.07.26

* 项目主办方承担导师在实地项目期间的交通以及住宿费用,另有工资发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