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的常見病與防治 魚病防治常見病症和處理 熱帶魚疾病通常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生物性疾病。由細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傳染病,其特點大多是發病急,傳播快,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不易防治;由寄生蟲引起的寄生蟲病,鞭特點是發病和傳播慢,發病率和死亡率較低,防治較容易。另一類是非生物性疾病。其致病原因是水質理化性質的改變引起飼水變質,誘發魚體生理機能失調,使魚體出現不適,出現代謝紊亂而發病。 1、白點病 病原體為小瓜蟲,熱帶魚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癥狀和病變 患病初期,胸鰭、背鰭、尾鰭和體表皮膚均有白點狀散佈,病魚雖照常覓食,但常聚集在魚缸的角上互相擠擦。幾天後白點布滿全身,病魚常獃滯狀浮在水面,嚴重的全身似灑滿白粉,多在春、秋和梅雨季節發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溫、活餌的尾部下容易流行。此病傳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時治療會二次感染合併水黴病及細菌感染,嚴重時,藥物無效,會大批死亡。要及早治療。 治療方法 A、提高水溫至28攝氏度,數天後小瓜蟲破裂脫落。這時更換新水,保持水溫,病魚基本上會痊癒。B、選用0.05%~0.07%濃度的紅汞溶液,水魚病魚5~15分鐘,持續2~3天,效果良好。C、「尿磚」,將新磚在尿液中浸泡24小時,晾乾後放入病魚的水族相中,數日後就能見效。 2、水黴病 又叫白毛病,病原體主要是水黴菌和黴菌,寄生在魚體的傷口和魚卵上,是較常見的魚病。病因主要是魚體受傷,鱗片脫落等,導致病菌侵入傷口,病因:在捕撈、運輸時魚體受到外傷或寄生蟲使魚的皮膚受傷後被黴菌孢子侵入從而感染。病原體:水黴屬、綿黴屬等水生黴菌。癥狀和病變 魚剛染上病時看不出什麼癥狀。一旦發現魚體長「白毛」時,菌絲已侵入魚體傷口,蔓延到肌肉組織間隙之中。隨著病情發展,患處肌肉腐爛,食慾減退,最終死亡。這種疾病在一年四季內都可發生。為了防止水黴病的發生,除應注意*作時盡量防止損傷魚體和被寄生蟲咬傷之外,還可以在水中放入少量食鹽,以抑制水黴病的發生。魚體長出「白毛」,呈灰白色,菌絲與傷口的細胞組織纏繞粘附,使組織壞死。同時病魚食慾減退,最後死亡。 治療方法 A、用食鹽250克加小蘇打250克混合液潑灑於100釐米x55釐米x45釐米的魚缸,堅持數次,效果顯著。B、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綠0.3克或次甲基藍,浸洗魚體10~20分鐘,數日後可見菌絲脫落。1、2%-3%的鹽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鐘。C、特效藥百萬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綠溶液每天浸洗20-30分鐘。D、百萬分之二(2ppm)的高錳酸鉀加上1%的鹽水混合後將病魚浸泡20-30分鐘。E、提高水溫以抑制水黴的生長。並且可用一盞15瓦的紫外線燈每日照射數小時可有效的抑制和消滅水黴菌。 3.腮黴病病原體:腮黴屬的真菌癥狀:菌體的孢子散落水中時,碰上魚的腮部,便附著其上侵入組織生長。當發現魚表現為呼吸困難時。打開其腮部會發現菌絲。治療方法:還是預防保持水質的清潔。抑制菌體的生長就可以避免此病的發生。治療可以參照水黴病的治療這裡不再羅嗦了。4、爛鰓病 熱帶魚鰓部疾病有寄生蟲性爛鰓和細菌性爛鰓。死亡率較高。 癥狀和病變 1)指環蟲寄生:病魚鰓部明顯紅腫,鰓蓋張開,鰓失血。嚴重時停止進食,最終因呼吸受阻而死。2)車輪蟲寄生:鰓部失血,嚴重時局部潰爛,呈灰黃色,鰓骨外露。停止進食,最終因呼吸受阻而死。3)細菌性爛鰓:病魚鰓部潰爛,附有較多的白色粘液。嚴重時鰓絲被腐蝕成一個個圓形小洞,軟骨外露,最後窒息而死。魚腮充滿粘液,腮絲及腮蓋骨內表皮均有出血現象。腮絲會很快由紅變白,逐漸腐爛最後整個腮部全部腐爛魚兒也因此失去呼吸功能而死亡。治療方法 A、對指環蟲寄生蟲類:用晶體敵百蟲0.1~0.2克溶於10千克水中,浸泡病魚5~10分鐘。2 常見魚病與治療B、對車輪蟲寄生蟲類:用硫酸銅0.2克和硫酸亞鐵0.1克溶於10千克的水中,浸洗病魚5~10分鐘,多次用藥後可全愈。C、對細菌性爛鰓:a在10千克的水中溶解11.5%濃度的氯胺丁0.02克,浸洗15~20分鐘,多次用藥後見效。b在容水量為100千克的水族箱中放入痢特靈或土黴素2~3片,較長時間浸洗魚體。c用低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或潑灑在水族箱中,也有一定效果。 5、爛嘴病 又稱棉口病或白嘴病。紅劍、黑瑪俐等易患此病。 癥狀:吻部長著一種棉花樣的菌絲,傳染力很強,死亡率高。在水質惡化的水族箱裏最容易患此病。患病時不僅嘴部,連鰓蓋都可見到棉花狀的菌絲。發病3-4天,整箱魚全部死亡。由於傳染力強,最好將水族箱、用具等徹底消毒。 治療方法 在缸中,每4公斤(4千克)水加入5一10萬單位水溶性青黴素。亦可用金黴素治療。需將水族箱進行消毒處理。可用15%的甲醛溶液浸洗盛過病魚的缸和撈過病魚的魚網。 6、爛鰭病、爛尾病:因細菌、黴菌自傷口所引起的疾病。 多由飼水不良,水質長期渾濁,受新水刺激過多,或魚兒互相撕咬導致細菌感染。 癥狀:魚鰭變白,傷口分泌粘液,尾鰭與背鰭、腹鰭均有可能腐爛,並有血斑點產生。當病情惡化時,腐爛的鰭和尾會脫離魚體,嚴重時導致死亡。 治療方法 A,在100千克的水中放呋喃西林粉0.2克進行浸洗消毒,多次用藥後可緩解病情。B,在100千克水中放痢特靈3~5片,浸洗病魚30分鐘。C,在100千克水中放土黴素5~8片浸洗消毒,可預防感染此病。D,用低濃度的高錳酸鉀加食鹽溶液浸洗消毒。E,用慶大黴素浸洗,在100釐米X50釐米X35釐米的水族箱中放2支。 F,用1%食鹽水浸泡病魚,直至痊癒。7、腸炎 病原體為點狀產氣單孢桿菌,喫了不潔凈的食物或是喫的過飽、腸道飽脹、排泄受阻,導致細菌感染腸道引發腸炎。癥狀 須細心觀察,病魚獃滯,停在魚缸角不動,體肌作短時間的抽搐,肛門紅腫重血,嚴重時潰瘍直至死亡。 治療方法 A,在80釐米X50釐米X40釐米的水族箱中,用0.2克呋喃西林粉或2片呋喃溶解在水中進行浸洗,用藥2~3次,效果很好。B,在80釐米X50釐米X40釐米的水族箱中放慶大黴素2支,有一定效果。C,在80釐米X50釐米X40釐米的水族箱中放紅黴素2片(或土黴素3~5片),有一定療效。內服主要是魚服康、磺胺胍、納克菌等葯浴的話就要用到呋喃西林、慶大黴素、土黴素、痢特靈等。內服藥必須溶解後混合到牛新漢堡或者是其它的混合餌料當中投餵。如果魚兒已經無法喫食的話,就只有葯浴了。也有肌肉注射慶大黴素和青黴素的,不過我想我們還是算了吧。 8、豎鱗病 有叫松鱗病,病原體為點裝極毛桿菌。多為頻繁換水所致,由於水不清潔,魚體被劃掉鱗片及水中公含少量氧氣,飼養水溫過高等情況下,常會引起此病,較難痊癒。魚的鱗由平覆魚體表變成象松球一樣一片一片的象外長開。鱗片的基部鱗囊水腫。在鱗片上輕輕一按,鱗片就會脫落。2-3天後病魚就會死亡。此病好像不具傳染性,多見於金魚、錦鯉、攀鱸科魚及卵胎生鱂科魚類,象瑪莉、月魚、孔雀等。每年春季較為流行,發病的魚看起來很恐怖,我到現在想起來頭皮就會發麻。而且也不好治療即便是治癒了觀賞價值也大打折扣。所以不如人道毀滅來的好一些。癥狀 病魚體表腫脹,部分鱗片向外張開似松球,鱗片基部有水腫。此外,病魚還有爛鰭、鰭條基部出血等現象。嚴重時,殶魚常死亡。 治療方法 A、用1%鹽水與1%的小蘇打液混合,浸洗魚體10分鐘,多次用藥方可見效。B、用呋喃西林粉0.1 克加慶大黴素2支,並溶解在80釐米X50釐米X40釐米的水族箱中,長時間葯浴有一定療效,尤其是患病初期。C、每40千克水加入0.5克氯黴素浸浴。 D、五萬分之一的四環素溶液葯浴1小時/天。E、2%的食鹽加3%的碳酸氫鈉溶液葯浴10分鐘/天。3 常見魚病與治療F、呋喃西林加痢特靈溶液浸泡。 9、皮膚充血病 本病主要是由於光照不足,水質不良或過多新水刺激而因起。 癥狀 病魚體表皮膚出現大小不等的暗紅色斑塊,布滿兩側,食慾明顯減退,輕著影響觀賞,重者導致死亡。 治療方法 A,將呋喃西林粉0.2克加食鹽250克溶於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20分鐘。B,延長水族箱的光照時間。C,用低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病魚10小時。D,用食鹽水潑灑,一般100釐米X50釐米X35釐米的水族箱中放鹽50~100克。 10、外傷病:直接在外傷處塗紅藥水(不要塗在眼部),每天2次。 11、魚蝨病:一種寄生蟲病 撈取魚後,以黑布(須用水浸濕)矇住魚的眼睛,迅速拔除魚蝨;魚蝨多時用驅蟲葯。 12、胡椒病:胡椒病是因卵圓鞭毛蟲寄生、感染的。主要是因水族箱裏的水太陳舊。 癥狀:病魚身體和魚鰭上面坐出現細小的黃色粉狀物,好像撒了胡椒粉一樣。魚呼吸加快,常把所有的魚鰭緊貼在身上,並在水中亂竄,此病的病因是水族箱的水長久不換,水溫常高達25度以上。病魚如不及時處理,4-5天內就會死亡。治療方法:將魚放入1%的食鹽水中,大約2-3天可治癒。經常換水,保持水的清潔,可預防此病。13、矇眼病(眼黴病) 癥狀:患病的魚,眼部會出現一層白色的不透明物,若置之不理的話,數天之內魚眼就會失明。當黴菌侵入腦訓時魚會死亡。治療方法:A,用1%的食鹽水浸泡魚體。B,市售的治療藥品有愛斯拉奇眼病特效藥,皇牌特效藥。14、鰓病 癥狀:寄生蟲侵入魚,初期會在水中狂亂地衝撞,且因寄生蟲侵入魚鰓,魚會感到呼吸困難,因而鰓蓋的閉合也會因此增大。惡化時,魚會遲鈍在沉在水底,最後也必然死亡。治療方法:A,用2毫克/升福爾馬林放入水中浸泡,幾小時後換水,治療較有效。B,用市售的治療藥品,有克膚蟲靈和驅蟲葯。15、指環蟲病 癥狀:指環蟲寄生於魚鰓。隨著蟲體增多,鰓絲受到破壞。後期,魚鰓明顯腫脹,鰓蓋難以閉合,病魚不安,呼吸困難,晚期遊動緩慢,食慾不振,消瘦。治療方法:A,用3毫克/升高錳酸鉀浸泡,十多分鐘後換水。B,用1-2毫克/升敵百蟲浸泡,十幾分鐘後換水。C,市售的驅蟲葯治療。16、感冒(熱帶魚易患此病,必須注意預防。 癥狀:魚靜止不動,嚴重時浮於水面,皮膚和鰭失去原有光澤,顏色暗淡。病因:水溫驟變,魚突然遭到不通承受的水溫溫差而發病。治療方法:A,將水溫恆定,用小蘇打或者1%的食鹽溶液浸泡病魚,增加光照,以求其漸漸恢復健康。17、鹼性病 癥狀:魚鰭出現鬆軟無力。病因:水質呈現極端的鹼性,魚可能會發生此病。治療方法:A經常換水,保持水質潔凈。18、五爪蟲病 癥狀:魚體粘附上五爪蟲,會發炎,漸而消瘦死亡。病原:病原為五爪蟲。該蟲生命力強,毓力特強,可由胴體各部萌芽繁殖,粘附在玻璃面上,一星期可遍佈整個水族箱,此時便難以清除。治療方法:A,把魚移出,將整個水族箱消毒。用刀片刮除玻璃上的萌芽體。可用高錳酸鉀殺滅五爪蟲。如果有珍珠馬甲魚,它會食除五爪蟲。預防的方法也是要注意活餌的消毒。也可以在水族箱放養珍珠馬甲或接吻魚捕食五爪蟲。少數的蟲可以用鑷子拔除。大量時就要移出魚和水草,並用用高錳酸鉀對水族箱全面消毒。用刀片剷除玻璃壁上的蟲體,再以百萬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殺滅。不可用敵百蟲消滅五爪蟲。19、吸蟲病 癥狀:以驚人的速度在水中游來游去。將魚放入福爾馬林水溶液中,每4千克水中放入福爾馬林1毫升。浸泡20秒後立即撈回水族箱中,每天1,連續2-3天可治癒。20、白皮病 有成白尾病。病因:水族箱內不潔凈尤其是魚的糞便沒及時清理掉,或是捕撈和運輸的時候*作不慎使魚受傷導致病源菌感染(可見外傷的危害)。4 常見魚病與治療病原體:稱為白皮極毛桿菌的格蘭氏陰性桿菌癥狀:背鰭或尾鰭也可能是背鰭加尾鰭^_^的基部(也就是魚背部和尾柄)出現小白點。白點迅速擴大隻至尾鰭全部發白、爛掉,病魚的遊動能力明顯降低。平衡失控會豎起來上下垂直遊動。2-3天死亡。死亡率極高。5-8月流行此病。治療方法:百萬分之二十五的(25ppm)的土黴素或金黴素溶液葯浴30分鐘/天。水族箱用百萬分之一的漂白粉溶液消毒。 21、出血性腐敗症 病因:魚體受傷病源菌侵入造成。冬天如果魚凍傷的話也是以大病因。病原體:一種叫做熒光極毛桿菌的革蘭氏陰性菌癥狀:體表出血、發炎、鱗片脫落、背鰭或全部的鰭充血、鰭會爛的象一柄破扇子。掉鱗處或爛鰭處會發水黴。會和爛腮、出血症(見病毒性疾病)並發。治療方法:1%的食鹽水或是百萬分之二(2ppm)的高錳酸鉀或是百萬分之二(2ppm)的漂白粉溶液浸泡。22、列印病 又稱腐皮病病因:水質不潔或魚體受傷的時候會發此病。無明顯的季節分別。病原體:點狀產氣單細胞菌的點狀亞種也屬革蘭氏陰性菌的一種。癥狀:在肛門附近或是尾柄上(極少見於魚體的前部)皮膚和肌肉發炎象膿包一樣。肌肉會逐漸爛掉形成圓形或者是橢圓形的病竈。好像打了一個烙印一樣。治療方法:參照其它的革蘭氏陰性菌的治療方法即可。23、癤瘡病 病原體:一種點狀產氣單包桿菌。也屬於革蘭氏陰性菌的一種。癥狀:皮下肌肉組織發炎,有類似潰瘍的膿瘡、浮腫。膿瘡裏有大量的膿、血和細菌。魚鰭基部充血。鰭條開裂。嚴重時腸子裏亦充血。治療方法:參照其它的革蘭氏陰性菌的治療方法即可。24、白頭白嘴病 病原體:粘球菌的一種。類似於爛腮病的病原體。最適宜溫度為25攝氏度。PH值在6-8.5之間。癥狀:病魚的額部和嘴的周圍細胞壞死,變白。發生潰瘍。有時會帶有灰白色的絨毛狀物。體瘦發黑。發病極快、傳染迅速。一日之間會全部死亡。多見於5月下旬至7月上旬。治療方法:將百萬分之一(1ppm)的漂白粉撒入水族箱裏消毒。 25、魚蝨病病原體:水生寄生甲殼類魚蝨。癥狀:魚蝨附著於魚體表面,吸食魚的血液。傷口常造成其他細菌類或真菌類的感染。五六個魚蝨會在十來分鐘咬死一尾15cm長的健康鯽魚。危害不可謂不大。治療方法:同於貓頭蝨病的治療。 26、機械性損傷:魚的機械損傷倒和汽車、飛機有那麼一點點點點的關係。也就是由於捕撈、運輸以及其它的各種原因給魚只造成的體表損傷。往白了說就是外傷了啦。魚怎麼會受傷的呢?a、你撈魚的時候,如果你的撈網是用粗的棕繩做成的話。你的魚會不受傷? b、當你拎著裝著你挑好的魚的塑料袋回家的時候,一不留神。你的塑料袋掉到地上摔了個水花四濺。你的愛魚掉到地上還噗啦噗啦地跳上幾下。它能不受傷? c、你的愛魚屬於好戰分子那一類。一見面非要你死我活不成,你說它能夠不受傷嗎?還有很多原因會造成你的愛魚受傷的啦。受傷的魚輕的就是鱗片脫落和鰭肢破損。稍嚴重一點的出現皮膚損傷,出血。如果到了傷可見骨的情況的話。那就比較可怕了。較輕的外傷並不可怕,到是傷口萬一感染上真菌或者是細菌、病毒造成二度損傷的話就麻煩了。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辦法就是:一不要買受傷的魚,二不要讓魚受傷。包括運輸途中、放養過程中、以及混養時的選擇還有就是撈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工具和輕柔的手法。 如果萬一魚兒受了傷的話,我們可以在魚的傷口上塗抹稍加稀釋的紅藥水,但要注意一定不要塗到眼睛上。也可以將傷魚浸泡在百萬分之一的抗生素溶液中,抗生素可選擇青黴素、土黴素、呋喃西啉等。但最好不要將沒受傷的魚一起浸泡。以免給它們造成不好的影響。 27、出血熱 病原體:皰疹病毒癥狀:病魚體表發黑無光澤,口、鰭條、肌肉充血。有時腮蓋、頭、腹壁充血。腮絲呈鮮紅的點狀或塊狀充血。嚴重的腮會失血而蒼白成為「白腮」。眼球會有突出癥狀(這種突出癥狀和龍魚的眼球突出症不同)。發病季節多在6-9月間,水溫26-30攝氏度時最為流行。治療方法:a、充分照射陽光,並設法降低水溫至25攝氏度以下。b、用中藥大黃的浸取液水浴。c、用大黃和楓香樹葉0.25-0.5克硯成粉末煎煮後混合牛心漢堡投餵同時在水族箱中連續兩天投放百萬分之0.6(0.6ppm)的敵菌靈溶液。d、抗生素(比如青黴素、紅黴素等)浸泡。 28、痘瘡病病原體:痘瘡病毒的病毒粒子癥狀:初期病魚體表出現白色小斑點,並且覆蓋一層白色粘液。之後白點會越來越多,病患區域逐漸擴大。表皮增厚形成石蠟狀的的增生物。病魚的體形消瘦至死亡。一般在春季,水溫在15攝氏度時發病。治療方法:可用氯黴素治療。小魚用百萬分之0.225(0.225ppm)的藥液浸洗成魚可以注射。 29、疾病預防(Prevent a disease) 1.加強飼養管理 魚體抗病力的強弱與日常飼養管理工作密切相關。要使魚本質健壯,必須加強日常的飼養管理工作。1)餵食要精心,做到投餌定時、定質、定量。餵食時間,一般在上午9~10時和下午3~4時,投餵魚蟲前要將魚蟲漂洗乾淨,或用低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防止腐敗物和各種病原體帶入水族箱內。 2)加強水質保養:水質酸度過高,通常選用小蘇打溶解進行調節;若水質鹼度過高,可用草酸或磷酸二氫鈉溶劑進行調節。 2.注重日常觀察員 1)魚體檢查:魚體檢查的目的是找出病原體和查清各種病症的根源,為進行綜合分析,為確定疾病原體提供依據。 2)體表檢查:被檢查的魚必須是新鮮的,最好是剛從水族箱中揮出的病魚或剛死亡的病魚。 3)鰓部檢查:檢查鰓時,按順序先查看鰓蓋是否張開,有無充血、發炎、腐爛等癥狀,然後用手指翻開鰓蓋,觀察鰓色是否正常,粘液是否增多,鰓未端是否腫大和腐爛。 4)內臟器官檢查:主要檢查腸道是否有病變,如細菌性腸炎,腸粘膜表現為出血或充血,肛門紅腫。 3.藥物預防 在發病季節到來時,如果氣溫維持在12~22攝氏度,且天氣出現連日陰雨時,就應及時採取藥物預防措施,可在換水時將魚羣集中在面盆中,用高濃度的藥水進行短時間集體消毒,再換入新水中。也可用低濃度的藥水進行全缸(池)潑灑 .個人建議很多藥物很危險,分量要絕對準確,真心希望大家別亂用藥。就算用也應保證調到安全的濃度。另外很多魚病都是因為水質不良而引起,改善水質就是最好的用藥方案。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