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日益增高。而冬季又是腦血管病的高發時期,冬季氣候寒冷,早晚溫差大,生理上人體會通過多種途徑調節身體機能去適應環境溫度的變化。這時,有一些適應性較差的人或是原本就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很可能使大腦等重要器官出現缺血的癥狀,進而導致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甚至死亡。

腦梗會因累及的腦組織部位、大小不同,癥狀也會有所差異。常見的癥狀包括肢體活動不利、言語不清、站立或行走不穩、視物模糊或重影,部分可有頭痛、嘔吐、昏迷等全腦癥狀。腦梗死不僅致殘率高,複發率也高。這為患者及家屬帶來了沉重的精神和生活負擔,那麼在漫長的冬季中,腦梗死患者如何規避風險,減少腦梗死誘發的機會?

1、良好的飲食習慣

冬季飲食應該遵循合理飲食的原則,要在限制總熱量的前提下保持營養均衡。冬季外面天寒地凍,房間裏溫暖飄香,面對色香味俱全的飯萊,人們的食慾會大大增加,往往就難以控制食量。加之人們意識中為了祛除寒氣,會喫較多油膩、味厚的食物,容易致使熱量和營養超支。所以冬季飲食要清淡。少攝入富含脂肪、膽固醇的食物如奶油、動物內臟、蛋黃和糖等。宜選用低脂肪食物,如酸奶、豆類、魚類、適量瘦肉等。並注意多攝入富含維生素、纖維的食物,如各種新鮮蔬菜、水果、木耳、洋蔥等。也就是說食物選擇要多樣化,要遵循低脂低膽固醇的原則。五穀是基礎,限制脂肪、膽固醇攝入量,不要喫過於油膩的食物,要控制高熱量食物的攝入;適量選擇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還要減少鹽的攝入量;三餐要按時、適量。切忌暴飲暴食,可以少量多餐,晚飯盡量不要喫太飽。冬季氣溫低,血管收縮、血流緩慢,促血栓物質活性增強,導致血管內皮損傷,促進血小板活化,血栓更容易形成。所以冬季要保證足夠的飲水量,要適當運動。也可以促進大小便的通暢。尤其是清晨起牀後要注意喝一杯溫水,可以起到稀釋血液的作用。

2、適量的運動

冬季氣溫寒冷,此時寒冷會刺激交感神經,體內兒茶酚胺類物質分泌就會增加,導致血糖升高,還會使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繼而血壓升高、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心絞痛等,心腦血管病發生率和由此導致的死亡率也將大大增加。同時不要被冬季寒冷所嚇退,仍要堅持適量運動。堅持每日飯後1小時簡單輕鬆的運動。同時寒冷的冬季盡量不要選擇早晨鍛煉,這時往往是一天中最冷的時刻,而且早晨空氣容易出現逆溫層,近地層空氣污染較嚴重,此時鍛煉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專家建議冬季鍛煉選擇下午兩點到七點進行比較理想。早晨霧霾天氣壓較低,空氣中的氧濃度也低,對於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心衰等心肺功能不好的人來說,室外活動很容易缺氧。空氣中PM2.5等污染物會加快心率,升高血壓,激發血管炎症反應,並導致血液高凝狀態進而誘發腦梗發作。因此,盡量不要選擇早晨鍛煉,尤其是霧霾天氣時需減少戶外活動,盡量選擇室內運動。

3、注意保暖

冬季氣溫降低,激活交感神經系統,導致心率加快、外周血管阻力增加,進而血壓升高。同時,而當天氣寒冷,氣溫低時,人體內的腎上腺素釋放過多,會造成血管收縮,血管阻力和血壓從而升高,也會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通受到限制,血液循環就會減慢,而且容易導致血栓形成,從而引發心肌梗死、腦中風等心腦血管急性事件的發生。因此,腦梗患者要密切留意天氣的變化,提前做好防寒措施,注意衣著要防寒保暖,室內溫度最好保持在20℃左右。更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外出時間,遇到風雪天氣,盡量不要外出,必須外出時要重視手以及頭面部的保暖,防止這些部位受寒導致末梢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而引發意外。對於免疫力較差的老人來說,要注意保暖,必要時可提前接種疫苗。冬季,當人們從溫暖的室內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時,血管會驟然收縮,導致血壓升高,血流受阻,尤其是本來就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羣,比如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這類人羣在突然的溫度變化時很容易導致病情急性發作,甚至出現心肌梗死和腦中風。要防止血管的熱脹冷縮引發急性心腦血管事件,更要避免突然的寒冷刺激,外出時一定要及時增加衣物,另外從溫暖的室內出來後,可先開門在樓道里適應一會兒,沒有不適再下樓外出。

4、控制吸煙

冬季氣溫寒冷,空氣流通不好,加之冬季各種聚會多,人員密集,不吸煙者會有更多的抽二手煙的機會,吸煙者更會增加吸煙的機會。煙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可以使血管痙攣、血壓升高及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等。吸煙是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腦梗患者應注意適時開窗通風,避免到人員密集處活動。並且提倡腦梗患者中吸煙人羣戒煙。

5、控制飲酒

冬季氣溫寒冷,天寒地凍,人們為了驅寒會相應的增加喝酒的頻次。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酒精刺激後,溶入細胞,然後通過皮膚表層揮發,快速帶走身體的熱量,消耗體內積存的營養物質,體溫調節功能失調,人體產熱功能減弱。大量熱能散出體外,反而使人渾身發冷。所以喝酒後身體就會發冷。然而酒精可能通過多種機制,包括升高血壓、使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心律失常和降低腦血流量等導致腦卒中。長期大量飲酒和急性酒精中毒是腦梗死的危險因素,酒精的攝入量和出血性卒中存在直接的劑量相關性聯繫。有飲酒習慣的腦梗死患者要適度飲酒,最好戒酒,可以減少腦卒中的發生。

6、控制血壓

高血壓是腦出血和腦梗死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控制高血壓是預防腦卒中發生和發展的核心環節。高血壓的防治措施包括:限制食鹽的攝入量、減少膳食的脂肪含量、減輕體重、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戒煙、減少飲酒、保持樂觀心態和提高抗應激能力及長期堅持口服降壓藥物的治療。冬季天氣寒冷,體內多種激素水平變化,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老年人更為明顯。血壓的波動往往呈現冬季血管收縮血壓高、夏季血管舒張血壓低的特點,因此,腦梗患者中高血壓尤高者,冬季需注意監測血壓,如降壓不達標,需增加降壓藥物的劑量或種類,以實現血壓平穩,避免高血壓帶來的損害。冬季氣溫寒冷,室內活動較多,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心態的平和,盡量在保暖的前提下,保持適量的運動。研究發現,心態、情緒與人體健康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冬季遇事尤其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過度激動、憤怒、悲傷,以免刺激脆弱的心腦血管,引發疾病。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麵部保暖,這是因為面部皮膚的血管對寒冷特別的敏感,當碰到寒冷的空氣,面部血管會突然收縮,引起連鎖反應,會造成血壓波動。

7、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中,動脈粥樣硬化、肥胖、高血壓及血脂異常等的發生率均高於相應的非糖尿病患者羣。高血糖是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糖尿病患者發生卒中的危險性約是普通人的4倍,腦卒中的病情輕重和預後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病情控制情況有關。防治指南建議空腹血糖應<7.0mmol/L.冬季酷寒惡劣的天氣會直接影響我們的情緒,很容易使人陷入焦慮煩惱的狀態,從而導致血糖升高。另外冬季氣候寒冷,體質虛弱者抵抗力低因而更容易感冒,尤其是氣候突然變冷時,一些特殊疾病,如糖尿病容易反覆或惡化,病情加重。在飲食方面,限制攝入糖分高的食物。

8、控制血脂

防治血脂異常應強調以控制飲食及體育鍛煉為主,輔以藥物治療如他汀類藥物。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等其他危險因素者應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並定期複查血脂。膽固醇水平呈季節性變化,冬季膽固醇水平高。從飲食上來說,要限制膽固醇高的食物。因為冬季氣溫寒冷,人們室外活動減少,宅在家裡有更多機會攝入更多高脂肪食物,引起體重增加。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食物會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而膽固醇和血壓的變化容易造成血管堵塞,增加患者卒中發作的風險。因此,冬季應注意飲食結構的調整,多喫富含維生素及纖維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等。

9、中草藥治療

中草藥治療以活血化瘀、平肝潛陽、祛風通絡葯為主。例如:當歸、桃仁、地龍、紅花、川芎、白芍、天麻、鉤藤、玄參、龍骨、牡蠣等。按照祖國傳統醫學的理論,冬季是人體精氣藏匿的季節,此時由於氣候寒冷,人體消化吸收功能相對較強,對有畏寒怕冷氣虛乏力等癥狀的患者,可選擇一些有甘溫補益之功的羊肉,雞肉、兔肉、桂圓以及大豆製品。進行合理的食補。並且適當進補不僅可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還可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基礎。

冬季更多常見病的注意事項,後期會陸續更新,歡迎大家關注公眾號瞭解更多

weixin.qq.com/r/1Tludk7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