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薑泡腳

主要功效:祛寒、促進血液循環。

做法:取15—30克的生薑(約為中等大小的姜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後,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如果泡腳用水量較多,或是怕冷的癥狀比較重,可酌情增加姜的用量。通常情況下,用生薑水泡腳一段時間後,怕冷的癥狀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原理:生薑在中醫上屬於辛溫解表葯,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較小。現代醫學認為生薑能夠刺激毛細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2、艾葉泡腳

主要功效:祛寒、除濕、通經絡。

做法:艾葉泡腳的方法和生薑泡腳的方法相近,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幹艾葉,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後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即可。身體寒濕重的病人,每週可以用艾葉泡腳一次,同時,不妨喝上一杯生薑紅棗水(10粒幹紅棗加兩片生薑,加十碗水煮兩個小時)作為輔助。

原理:艾葉性溫、味苦、無毒,具有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用艾葉泡腳還能夠改善肺功能,對於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處。注意:艾葉泡腳期間,多喝溫開水,少喫寒涼的食物,注意休息。發燒和患有低血壓、糖尿病的人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由於用艾葉泡腳能引火下行,每週泡2-3次即可,不宜過於頻繁,否則容易引起頭面部氣血不足,導致頭暈、頭痛,還會引起情緒上的變化。

一提泡腳就生薑艾葉。。。

既然寒濕,必陽虛,如果真到四逆手腳胳膊膝蓋都冷。陽虛溫度不夠了生薑艾葉效果就不足了。

為什麼不考慮黑附子和當歸。

怕煮時間短了藥效差,打粉弄個布袋包著也很方便。

見過很多患者泡腳,艾灸,多少年了也沒什麼效果。這裡有個問題,不是把熱量從外往裡走就能熱起來的。熱量得從裏往外走才能真正熱起來。傷寒論總綱明確表明表實裏也實先解表。而表虛裏也虛先溫裏。是不是非得用四逆湯先不論,當歸羊肉湯也很好,還能滿足很多喫貨的需求。


姜和艾草,有條件再加一點活血的紅花益母草當歸之類更好。


生薑,艾草


用艾葉水泡腳,因為這個方法能有效的祛虛火、寒火、可以治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齦炎等頭面部反覆發作的這些與虛火、寒火有關的疾病,對於身體寒濕重的人,比如說痛風病患者每週1-2次用艾葉水泡腳是可以的、但用艾葉水泡腳的同時必須停喫寒涼的食物、還可以在用艾葉水泡腳同時,喝上一杯生薑紅棗水,既去了寒又不瀉氣

發佈於 2019-12-29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知乎用戶知乎用戶創作聲明: 內容包含醫療建議

看了上述回答,生薑艾草是自然可取的,但是上述回答者提到的用量過於小,也沒有說對煎煮方式和泡腳時間,所以題主是很難取效的。

方案:生薑50克(切碎)、艾草30克。藥材泡30分鐘,大火沸騰後轉小火15分鐘即可。可二煎。泡腳時間應在下午5-7點最為合適。


看了上述回答,生薑艾草是自然可取的,但是上述回答者提到的用量過於小,也沒有說對煎煮方式和泡腳時間,所以題主是很難取效的。

方案:生薑50克(切碎)、艾草30克。藥材泡30分鐘,大火沸騰後轉小火15分鐘即可。可二煎。泡腳時間應在下午5-7點最為合適。


寒濕體質:用艾葉10克.生薑2片.藿香5克.伸筋草5克即可。|


乾薑苓術湯是寒濕體質基礎方。

原文說得好

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

【11.16】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一作表)裏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甘姜苓術湯主之。

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衣裏濕冷,如帶五千錢,非常形象了。

當然這是喫的,泡腳也可以不過是有點浪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