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各大中醫院裡,溫灸療法是一種相當常見的中醫外治法,每天治療30分鐘,對風濕性關節炎、頸椎病、網球肘、骨關節腫痛、骨關節病等風寒痹痛都非常有效。

所謂的溫灸療法就是通過百草之王艾草和傳統中草藥特製成的艾條,這種類似雪茄的條狀,點燃後,吹掉灰燼,於患處四周,通過熏烤體表穴位或患部,使熱力滲透,通過經脈慢慢感傳,起到活血化淤,溫經通絡,達到治病療疾的效果。

廣東省中醫院傳統療法中心副主任陳秀華告訴記者,溫灸是一種非常方便的傳統外治方法,在藥店都能買到艾條,每根售價僅1元左右。溫灸時一般都是針對穴位進行治療,通常有迴旋灸、循經灸、雀琢灸和固定懸灸等操作方法,其中最簡便的方法是以痛點為中心,拿著艾條,離皮膚約2厘米的距離順時針打圈作迴旋灸。即使不懂穴位,自己艾灸也能保健防病。此外,還有對準痛處進行點刺的雀啄灸,灸條的火頭不能灼傷皮膚,但近距離點刺溫灸天應穴、阿是穴,能讓熱力和藥力穿透皮膚,透肌入骨,起到溫經活血、化淤止痛等作用。

治療時,艾條的火頭離皮膚大概2厘米左右,每次治療約30分鐘,也可以根據病情適當延長艾灸時間,通常每天一次,10次為一個療程。

遇到小孩肚子著涼了,使用中藥艾條對準肚臍(即神闕穴)來治療,效果會更好。一般做迴旋溫灸3~6次,有的小孩治療一次就好了。陳副主任說,在給孩子溫灸時,小心不要燙傷皮膚,溫灸時間不宜過長,一般20分鐘左右即可。

溫灸療法主要是針對風寒濕痹和虛寒症。因此,凡屬實熱症、陰虛發熱者,大血管部位,以及孕婦的腹部、腰骶部都不能溫灸。頭面部五官區域、高血壓患者慎用。---來源網路,僅供學習交流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